宣傳

|共62篇|

阿根廷大選,上演 AI 大戰

阿根廷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即將在 11 月 19 日舉行,阿根廷人將決定誰人成為總統 —— 中左翼聯盟、經濟部長馬沙(Sergio Massa),或者右翼經濟學家、眾議員米萊(Javier Milei)。候選人在選舉中抨擊對手宣傳自己是常態,不過今次選舉雙方都邀來一位特別助手 —— AI。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Z 世代追捧的「金融網紅」信得過嗎?

加密貨幣交易所 JPEX 被證監會點名在香港無牌經營,風波持續,事後有苦主坦言對虛擬資產缺乏認知,平日透過網紅和社交平台宣傳接觸這類資訊。近年「金融網紅」(Finfluencer)現象在全球興起,他們分享有關消費、儲蓄和投資的建議,觀眾主要是 Z 世代年輕人,到底這是獲取金融知識的捷徑,還是一個危險訊號?

叛國者們:誰背棄了烏克蘭?

波克隆斯卡婭(Natalia Poklonskaya)的「俄羅斯最美檢察長」稱號,比其名字更響亮,不過這位政治人物其實出身克里米亞,曾在烏克蘭檢察系統工作。2014 年俄國吞併克里米亞後,她擔任當地最高檢察官,兩年後成為俄羅斯國家杜馬議員。而自蘇聯解體、烏克蘭獨立以來,不論是為了個人利益或信念,俄羅斯總能找到願意叛國的烏人。

為何真人 NPC 成為 TikTok 另類直播?

如果你觀看 TikTok 用戶 PinkyDoll 主持的直播,很快你就會聽到她說:「Ice cream so good」(雪糕真好吃)、「Yes Yes Yes」,而且不斷重複,令人一頭霧水,但其實她每次說出這句口號,便會得到報酬。PinkyDoll 實際上是在模仿電子遊戲中的「NPC」 (非玩家角色),以吸引網友。近來,愈來愈多網紅在直播中模仿遊戲 NPC 的動作和神態來宣傳產品,成為新式另類賺錢途徑。

鴻若遠:從經驗累積下來,入場前影片出現的先兆

看得恐怖片多了,便能慢慢摸到邪靈出現的伏線和遊戲規則,好像一個角色說等下會回來、失驚無神打算求婚,或十年未來大計等,就知道他/她很可能要死了。同樣,當電影看多了,也能摸出一套邏輯或套路來判斷一個影片是否爛片。多年下來,本人也發現了幾個信號,在此跟大家分享一下。

寧可集體失憶:美國的納粹之夜

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站在盟軍一方對抗軸心國,不過戰前法西斯主義也曾在美國宣揚。1939 年 2 月 20 日,親納粹組織德裔美國人聯盟就在紐約麥迪遜廣場花園舉行了一場 2 萬人參與的親納粹集會。導演 Marshall Curry 早年無意中發現這場晚會的片段,就在 2017 年製成「美國納粹之夜」(A Night at the Garden),重新提醒人們美國史中一段被遺忘的過去。

四個失敗的城市品牌運動

近年,世界各地都有地方推出城市品牌運動(City Branding),以吸引旅客和外資。香港在董建華年代已推出「香港品牌」,提出「香港亞洲國際都會」的口號,曾蔭權年代又擴大計劃,到現屆李家超政府則要「說好香港故事」。不過,城市品牌運動未必能夠取得實效,更有可能引發公關災難,彭博社就列舉出多個城市品牌運動的失敗例子,讓各地政府借鑒。

Ryan Fung:石油公司漂綠同謀只有 Google 關鍵字?

世界能源轉型正在加速,但沒有人能猜到,化石燃料時代到底何時才能終結,背後原因是石油公司除了「做實事」轉型,似乎也在積極地「漂綠」,嘗試走出一條看似平衡經濟收益,又能保護環境的「去碳化」之路,實質上卻更似是自欺欺人。非政府組織「對抗數碼仇恨」(CCDH)早前發佈研究,指出幾大國際石油公司在 Google 投放大量廣告為自己「漂綠」。

傳統廣告無效,「真誠」才能讓 Z 世代成為終身顧客

「傳統行銷方式不適用於 Z 世代身上。他們從小就習慣用智能手機,很會蒐集資訊,因此不會相信企業單方面傳送的宣傳廣告。」學習院大學特別客座教授齊藤徹指出,Z 世代的消費需求不僅缺少開發,就連大企業也難以一般的常識攻破。但換個角度來看,只要先攻下 Z 世代,即使是小企業,營收也可能暴增。

【女王駕崩】回顧 1975 年英女王訪港傳奇

英女王伊利沙白二世在英國時間 9 月 8 日駕崩,享耆壽 96 歲。每當談及英女王,很多香港人都會記起,1975 年女王訪港的親民形象,與市民不時只有一繩之隔。嶺南大學歷史學副教授馬翰庭(Mark Hampton)指出,這次傳奇之旅不但使得「事頭婆」深入民心,還在 67 暴動後幫助港府重建管治形象。

【烏克蘭戰爭】以「勇敢」作為國家品牌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夫婦早前登上美國時尚雜誌 Vogue,有人批評他們在人民陷於水深火熱時美化戰爭,但丹佛大學媒體、電影及新聞研究副教授 Nadia Kaneva 近日在學術媒體 The Conversation 撰文提到,烏克蘭是首個在戰爭期間發起國家品牌宣傳活動的國家,並以此作為應對軍事入侵的關鍵策略,目的是爭取實際的軍事、經濟及道德支援。

當香港記者遇上赤柬領袖:大公文匯專訪波爾布特

柬埔寨的人口販賣案件持續受到華文媒體關注。犯罪浪潮背後,自然有一連串結構性因素,例如經濟動盪、制度崩壞等等。其實柬埔寨曾有過繁華歲月,首都金邊更有「東方小巴黎」之稱,可是赤色柬埔寨在 1975 年奪取政權後推行極端改革,造成超過 200 萬人死亡。赤柬暴政看似離香港很遠,但其實當年曾有香港記者親訪赤柬領袖波爾布特,並大力歌功頌德。

【烏克蘭戰爭】在外國,為何俄羅斯官媒仍然「可信」?

各社交媒體公司雖已採取措施限制俄羅斯官媒賬戶,防止虛假資訊繼續傳播。但諷刺的是,這些限制只適用於英文專頁及帖文,俄國官媒仍能用西班牙語、阿拉伯語及其他語言傳播不實資訊,甚至成為一些國家眼中的「可信媒體」。

台海心戰:以氣球空投的反蔣傳單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期間,台灣各地電子屏幕同時被黑客入侵,出現「老巫婆竄訪台灣」、「偉大華夏終將統一」等政治口號。回顧半個世紀前,中共亦曾經以空飄氣球方式,向台灣本島散發反蔣傳單,時而動之以情、時而殺氣騰騰,試圖動搖國民黨政府管治。

公民記者湧現的同時,也要小心假新聞

過去十年,全球民主退潮,很多本來民主的社會變得專制,同時很多專制國家走向更獨裁。在政府的高壓審查下,新聞業界步入黑暗寒冬。不過,社交媒體普及帶來些許曙光,其中公民新聞(citizen journalism)的出現,能抗衡由政府和大財團操縱的主流媒體。惟知名傳媒人及作家 James Bloodworth 作出警告,部分公民記者亦會傳遞假新聞。

一圖勝萬字:海報如何從藝術變成廣告?

從宣傳電影上畫,到招募壯士從軍,鼓動人心的「推手」,往往只是一張海報。其實早於古埃及便有刻劃符號的石碑,羅馬人也會把附有公告的木匾掛在廣場,時至 15 世紀中期,古騰堡發明活版印刷,現代海報亦開始面世。但這種推廣形式發揚光大,並從藝術作品演變成商品廣告,便要從 1796 年左右,石版印刷術出現開始說起。

【烏克蘭戰爭】Z 禁令:一個淪為戰爭犧牲品的字母

烏克蘭戰爭爆發後,俄羅斯突然處處見「Z」,從裝甲車、冬奧隊服以至社交平台,皆有俄人以此支持普京對烏的「軍事行動」。從此,普通的拉丁字母被視為邪惡的俄軍象徵。德國更響應烏方呼籲,禁止公開展示此字來聲援俄國侵略。不少公司為免捲入紛爭,亦陸續棄用「Z」字標誌。但有企業堅拒跟隨,認為把矛頭指向單一字母並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