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舉辦的改名記者會非常死板,幾個高層中年阿伯面對傳媒,backdrop 是學校舊名字和 logo,何來「都會」可言?記者會上連一個女性代表都沒有,現代都會現時最流行注重的多元和包容(diversity and inclusion)也弄錯了,如何體現「都會」兩字?難怪不少公關看完新聞記者會後都「O 晒嘴」。
宣傳
|共50篇|
古拉格的遮醜布:蘇聯如何掩飾集中營暴行?
古拉格集中營伴隨蘇聯誕生,勞役囚犯至死的問題一直存在,但這個活人地獄卻經常被忽略。普立茲獎得獎作家 Anne Applebaum 作品「古拉格的歷史」發現,1920 年代古拉格建立之初,國際社會確曾關注過虐囚問題,也發起過抵制古拉格產品的運動,究竟蘇聯是如何反擊批評,最終把垂死囚犯消音?
「戰狼畫手」:中國大外宣新路線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於本週一在 Twitter 發佈一張改圖,圖中顯示澳洲士兵用刀架著阿富汗兒童的喉嚨,澳洲總理莫里遜為此要求中方道歉。儘管如此,該圖作者、中國 CG 畫家烏合麒麟卻於日前製作另一圖片「致莫里森」批評對方。澳洲廣播公司訪問定居澳洲的中國異見藝術家巴丟草,談及本名傅宇的烏合麒麟如何在中國聲名鵲起,成為「半官方宣傳畫家」。
Moyashi:天下文章一大抄
「抄襲侵權」與「二次創作」是存在界線的,即使該界線並非絕對。然而公營事業與商業謀利毫無疑問是越界的,這無法再以「民間二創」為由豁免。雖然你可以辯稱自己沒有在參考,是自己原創,或者「天下文章一大抄」之類,正如香港警察的說辭,反正今天都是說了便算。
環保靠名人加持,真的有用?
對大眾來說,環保可能是這麼近那麼遠的事 —— 日常生活雖有不同方式踐行,但冰川融化、雨林消失彷彿太遙遠。名人宣傳環境保護工作,或許能吸引人們注意。隨著氣候危機愈來愈受關注,名人「加持」環保事業的情況亦變得普遍,不少致力推廣環保的公眾人物,因而備受讚譽。不過,名人效應是否真能化為實際效益,吸引受眾一同出一分力?
疫情持續,重新營業的餐廳該如何宣傳?
武漢肺炎疫情持續,重創經濟,尤其是一度被迫停業又重開的餐飲公司,正陷入前所未有的尷尬期,不知該如何對外宣傳。
「旅遊達人」變「居家達人」:KOL 如何把握疫市商機?
KOL 以分享生活經驗與心得維生,內容製作與收看人群,是成功的關鍵所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各種活動停頓,觀看網上內容的觀眾群則爆炸性增長;對業界而言,這到底是福還是禍?
闖出武肺大禍,中國卻如日中天?
武漢肺炎爆發之初,不少分析師斷言,疫情是對中共管治的一記重擊,甚至形容是中國的「切爾諾貝爾」。但到今日病毒肆虐全球,有評論警告,中國正試圖營造抗疫成功的形象,扭轉劣勢,讓人民相信外國更危險,有政府監控反而更安全,對外又宣傳「中國模式」更優秀,趁機在國內外謀取政治紅利。
俄版病毒起源說:武漢肺炎來自……
病毒起源於美國的說法,在中國傳得沸沸揚揚。另一邊廂的俄羅斯,早在 2 月亦曾在社交媒體發動輿論戰,把矛頭指向美國。不過,最近俄國似乎已找到新「元兇」—— 歐洲國家。有來自歐盟的觀察人士指,俄國媒體正利用疫情大流行,傳播假新聞及錯誤信息,在西方製造混亂。
由「病毒源頭」到「全球抗疫先鋒」的中國宣傳
從外語頻道中國環球電視網(CGTN)於 2 月初製作的「意大利人擁抱中國人,支持抗疫」短片,到近期「中國派遣特別醫療隊前往意大利」片段,可見中國對自身的宣傳,已由較早前的「我不是病毒」,走到今天的「馳援外國」。有專家指出,隨著中國武漢肺炎新病例下降,中方開始動用各種宣傳機器,改善國際形象,並將其威權體制描繪成應對危機的理想方式。
陶傑: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昨日的韓素音,今日的譚德塞。
【武漢肺炎】政府愈打擊流言,病毒擴散愈廣
繼搶米後,廁紙成為本地謠言流傳下的搶購目標。不少謠言,確實由人惡意散佈,導致各種「盲搶」行為。但撇除這類別有用心的可鄙行為,不妨反思,為何有人主動傳播錯誤信息?又為何有人相信未經核實的消息?要找出答案,或可參考雜誌「外交政策」過去所報道,中國政府在「打擊謠言」方面遇上的問題。
社會運動該如何延續下去?
無庸置疑,網絡動員早已成為社會運動重要的一環。然而,范德堡大學副教授 Jennifer Larson 就在去年撰文,提醒人們,網絡動員可以是雙面刃。了解網絡動員的局限,或會是一場運動能否持續的關鍵。
國家形象低落,該如何重塑?
上世紀 90 年代,哥倫比亞被視為「充滿毒品、綁架和殺戮」的國家;克羅地亞爆發時長 4 年的內戰,頹垣敗瓦隨處可見;盧旺達的種族大屠殺令人望之卻步…… 這些曾經歷低潮、醜聞滿佈和危機四伏的國家,現今已重回正軌,躍身成為世界旅遊熱點之一。扭轉國家形象絕非易事,「紐約時報」便嘗試分析它們的成功之道。
包大人:開學面對示威,中小學公關怎麼辦?
最後,不論是甚麼學校,最重要的還是謹記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品德和操守,懂得關懷學生,不然學校有再好的硬件、再多的宣傳也是徒勞。
落入納粹手中的電台廣播
藉著社交媒體,人們可以迅速傳遞真相、在抗爭路上互通消息。然而,社交媒體的宣傳力量,亦可以反過來為極權所用。1930 年代,德國納粹主義者正是利用當時先進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扭曲的價值觀,荼毒德國人。在今日技術更發達的年代,善用宣傳固然重要,提防有心人從不同途徑利用媒體意圖作分化,更為重要。
包大人:罷工的公關
今日逃犯條例恢復二讀,繼百萬市民上街後,立法會門外將會再次萬人空巷,更注目的是有數以百計的公司商户將會罷工罷市,若果規模進一步擴大,將成為香港數十年來最大規模的社會運動。若然想罷工奏效成功動員,公關工作十分重要。
包大人:逃犯條例修訂 —— 政府連公關都懶理
在傳媒公關界打滾近 30 年,真的未見過如此傲慢的政府。爭議如此巨大的逃犯條例修訂,政府完全沒有準備做公關,毫無宣傳策略可言。
包大人:會員通訊 —— 公關的基本功
很多人說紙媒市場已經走向末路,再也沒有出頭天,很多企業公關也捨棄了紙本傳訊,改用電郵、網頁,殊不知很多時候他們只是高估了電子媒體的力量,而忽視了人與人之間最直接的溝通和接觸,企業的會員通訊和刊物就是例子之一。
包大人:大型體育活動公關 ——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
今次,筆者就想以大型體育活動為例,分享公關同業的工作。絕大多數大型體育活動都涉及運動員、觀眾、各界傳媒、後台工作人員等不同人員,同時又多是跨境活動,因運動員和傳媒都可能來自不同地方,公關要留意的細節特別多,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