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以來,一直傳出中國就業市場慘淡的消息,包括 2020 年的學士學位畢業生無薪實習、上千名畢業生爭奪深圳財務顧問公司一個職位空缺,到今年 6 月份 16 至 24 歲群組失業率近 2 成。想找工作,有時自貶身價也不得其門而入。私營企業雖已成為中國經濟主體,但受疫情影響,企業吸納就業者的能力下降,相比之下,公務員職位愈來愈受年輕一代歡迎,投考數字屢創新高。
畢業
|共5篇|
畢業等於失業:中國版
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學年,香港應屆大學畢業生告別學生身份在即,要在疫情打擊下的經濟環境中求職,又是一道難關。不過,香港畢業生們並不寂寞,遙望神舟大地,今年破紀錄約 900 萬大學畢業生準備投身職場。不過,在中國僱主們正考慮裁員或凍薪的當下,職場是否準備好接受 900 萬生力軍,自是另一回事。
文科生在職場上「無價無市」?
學位幾乎是就業市場的入場劵,加上讀大學畢竟是一筆投資,大多數人選科時,都希望他日在工作上獲得具體回報。學生想從事哪項職業,就會讀哪個科目,至於非職業導向的學位,像人文學科固然成不了熱門選擇,但那是否代表文科畢業生在勞動市場中「無價無市」?
畢業禮上讀出學生名字的意義
每逢畢業禮,學生感受畢業的快樂之餘,還要花點時間聽一堆陌生人的名字。近年香港就有畢業生在自己上台後,與親友直接離場。「大西洋」雜誌解釋,校方在典禮上讀出所有名字,其實是基於尊重,頒予個人榮譽給每個學生。雖然感覺死板,但對於大學生以及其家庭來說,是一個求學生涯的圓滿結果及美好回憶。
美國的優等榮譽學位貶值了?
不少大學生都希望畢業證書上可以印上優等榮譽,證明自己幾年來所下的苦工,因而為此「追 hon」,也就是榮譽學士學位(Honours Degree)。然而在美國,優等生這個名銜變得華而不實,因為已經不再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