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歷

|共9篇|

為何中國年輕一代愛拜神,也愛自比「孔乙己」?

中國各大廟宇每逢假日就會排起長達數百米的長龍,善信大多是青年。據「路透社」報道,因現實中年輕人面對眾多高學歷畢業生競爭,而經濟環境有待復甦,惟有寄望神明助其順利找到合適工作。不少人更因深感自己學歷高,但相稱職位難求,而自比「孔乙己」。

大企業求才若渴,高學歷不再重要?

只有高中學歷,就無緣高薪厚職?這個概念正於美國改變。有分析指,11 月份全美至少需要大學畢業的職位佔 41%,低於 2019 年初的 46%。Google、IBM 及達美航空均降低部分職位的學歷門檻,著重經驗及技能而非大學學位,一些州政府工作也廢除這類要求。各大企業甘願「放下身段」,全因疫後請人艱難。

英式公開試始祖: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

一年一度的香港文憑試正進行得如火如荼,但在疫情和政治因素下,今年考試變得不一樣,例如通識科並無有關政治民生的題目。香港公開試制度始於 1935 年的香港中學會考,以往一直承襲英式制度。而在 1858 年創立的劍橋大學考試委員會,便確立了往後的英式公開考試制度,成為現代教育史的里程碑。

為何到了 21 世紀,仍有人相信希特拉在月球建軍?

要數近年流行的陰謀論,非「曼德拉效應(Mandela Effect)」莫屬。支持此說的人,總能排山倒海般,提出各項「鐵證」支持。至於反對者,認為只是集體記憶錯誤或穿鑿附會。撇開曼德拉效應真偽不談,為何有不少人相信疫苗是用來毀滅大多數人、希特拉沒有死,並在月球建立新納粹基地等說法?追隨陰謀論者,視乎於其身分,可分為幾類。

終身學習走崎嶇路

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的專題報告指出,由學院教育到公司訓練的傳統學習模式正在瓦解。數據顯示,只有 16% 的美國人認為他們的 4 年大學教育能讓同學好好預備找到好工,雖然職業教育學院承諾學生能找到第一份工作,但學習專門技能的人比接受通才教育的更早離開職場,經濟學人認為這與專門技工的適應力較低有關。

去精英化的文翠珊內閣

新內閣洗牌堪稱是近世少有的「大地震」,比 1962 年麥美倫(Harold Macmillan)的「長刀之夜」更為轟動,當時是一夜間炒掉了 7 個大臣。本屆是一口氣炒掉前任 11 名主要官員,包括高浩文(Michael Gove)在內,都在 24 小時內執包袱走人,有「諾丁山派」(Notting Hill set)之稱,即前首相卡梅倫和財相歐思邦的黨羽,則一個不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