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年輕一代愛拜神,也愛自比「孔乙己」?

A+A-
在週末,不少年青人到北京最大的藏傳佛教寺院雍和宮參拜。 圖片來源:路透社

中國各大廟宇每逢假日就會排起長達數百米的長龍,善信大多是青年。據「路透社」報道,因現實中年輕人面對眾多高學歷畢業生競爭,而經濟環境有待復甦,惟有寄望神明助其順利找到合適工作。不少人更因深感自己學歷高,但相稱職位難求,而自比「孔乙己」。

旅遊預訂平台 Trip.com 表示,與去年相比,到訪廟宇的人增加 310%,到訪遊客當中約有一半出生在 1990 年之後。像 19 歲的陳姓女學生雖然幾年後才畢業,但因就業壓力巨大,所以早早就到北京雍和宮參拜。

不過,中國當局並不贊同年輕人求神拜佛的風氣。官方報章「新京報」在 3 月一篇社評中提到年輕人「不上課不上進只上香」,文章指出雖然他們在工作及學業上有焦慮是可以理解,「但是,壓力之下,一些年輕人如果真的把自己的生活希望寄託在神佛之上,這樣的生活之路也顯然走偏了」。

事實上,教育部表示北京碩士及博士畢業生人數首次超過學士學生,而中國今年更有破紀錄的 1,158 萬大學畢業生投入求職市場。除面對更大競爭,就業市場也受到過去幾年封城、清零等防疫政策,以及政府限制科技及教育行業所影響。

面對國家有多達 5 分之 1 年青人失業,改善就業情況成為政府一大難題,當局希望市場在 2023 年能夠創造 1,200 萬個新工作職位,超越去年的 1,100 萬個。國際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啟迪指出:「大學畢業生嚴重供過於求,他們的首要任務是生存。」

在社交媒體上,不少年輕人自比作家魯迅筆下短篇小說主角「孔乙己」,他們認為自己像孔乙己一般,因受過高等教育,難以從事低下工作。年輕網民透過該角色,質疑中國社會雖然重視教育,但教育卻不能保證他們能獲得符合學歷的職位。

像浙江一名 25 歲的碩士畢業生,自 2 月以來每天都送出 10 個求職申請,她覺得自己像孔乙己一樣被教育程度所限制。修讀城市規劃科目的她坦言:「我不相信可找到理想工作。而我因為非常焦慮及沮喪,已看過幾次心理醫生。」即使有公司取錄她,也只能提供每月 2,000 至 3,000 人民幣的薪金,或會要求不合理的加班。她拒絕接受這些工作取錄,並感慨說:「如果我沒有這些學歷,完全可以去商場當售貨員,而且會開心很多。」

孔乙己成為網絡迷因後,中央電視台在微博上斥責自比小說人物的人:「孔乙己之所以陷入生活的困境,不是因為讀過書,而是放不下讀書人的架子,不願意靠勞動改變自身的處境。」更指年青人不應困於這種枷鎖。但帖文引來網民批評指當局不幫助更多民營企業發展,反而責怪畢業生不放下身段。

中國年輕一代在學歷提高,但相應職位不足的情況下,求職時往往出現「高不成低不就」的心態。北京一名 24 歲的經濟學研究生,在經過 30 次面試後找到一份銀行櫃員工作。她鬆了一口氣,但仍不感滿足:「我不是看輕客戶服務,但我認為這是在浪費所學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