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tflix 紀錄片「以神之名:信仰的背叛」揭露南韓新興宗教「攝理教」(基督教福音宣教會)教主鄭明析的性侵惡行,當中現身說法的受害者是香港人,並為男星方力申女友,因此引起廣泛關注。2006 年鄭在性侵民事訴訟敗訴,其中一位受害者為日籍前信徒。案件引起日本民眾騷動後,全國大學開始設法防止攝理教滲入校園。然而,日本的攝理教信徒卻是有增無減,專家認為這與其獨特的傳教手段有莫大關係。
大學生
|共25篇|
鴻若遠:養紙狗現象 —— 在制度反抗無望下的精神勝利
近日多個國內媒體報道,自 2020 年開始,中國疫情防控嚴緊,限制了不少大學生在校園內的活動範圍,校園的宿舍生活本已固定規律,在疫情下就更枯燥乏味,在此種種壓抑下,學生既不能外出玩樂,也沒甚麼社交活動,便流行起廢物利用,拿購買食物剩下來的紙盒,用美刀工和顏色筆做出不同形狀的紙盒狗,放到宿舍門口,在晚上防疫解封時,更拖著它們到操場溜狗,互相比拼狗隻的造型。
第一代大學生的普遍煩惱:冒名頂替症候群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歷?從屋邨學校走到一流大學,發現四周同學都十分厲害,總是講起一些你沒有聽過的事情。經過努力後,你拿了不錯的成績,卻又總覺得自己只是僥倖,不配有這樣的成就,甚至常擔心自己的「無能」會被識破。這種心理狀態有一個專有名詞 ——「冒名頂替症候群」(Imposter Syndrome)。有研究就指出,「第一代大學生」較容易出現這個現象。
陶傑:全球年輕人不滿
全球下一代,不論國家經濟富裕或貧窮,年輕人不滿的情緒愈來愈強烈。
陶傑:不穩定無產階層
全球包括美國,在此大動盪期間,即使找到一份工作,成為受薪僱員,也淪為社會學家所說的「不穩定無產階層」(The Precariat)新族群。
畢業等於失業:中國版
經歷了一個不平凡的學年,香港應屆大學畢業生告別學生身份在即,要在疫情打擊下的經濟環境中求職,又是一道難關。不過,香港畢業生們並不寂寞,遙望神舟大地,今年破紀錄約 900 萬大學畢業生準備投身職場。不過,在中國僱主們正考慮裁員或凍薪的當下,職場是否準備好接受 900 萬生力軍,自是另一回事。
【公民身分修正案】印度教和穆斯林日漸決裂
美國總統杜林普上週到訪印度期間,當地民眾再因「公民身分修正案」一事上街抗議,最終演變為暴力衝突,造成至少 30 人死亡、200 人受傷。有穆斯林學生記者為報道事件不惜走上前線,但身處抗爭現場時,他不得不將自己的宗教信仰「隱藏」起來,以防遭到極端印度教信眾攻擊。
【英國大選】年輕選民將再次成為關鍵?
英國 2017 年大選,海量新登記的年輕選民成功令工黨議席大增,導致第一大黨保守黨無法在國會中取得過半席位,結束壟斷狀態。2019 年 12 月 12 日,英國大選將提前進行,以儘快解決僵持不下的脫歐問題。兩年過去了,年輕選民有增無減,英國國會或再次迎來巨變。
尼加拉瓜大學攻防戰
香港爆發連場大學校園保衛戰,不少人聯想到南韓延世大學的抗暴史,聲言攻打學術機構在史上絕無僅有,但事實並非如此,只是多數案例發生在第三世界國家,譬如中美洲的尼加拉瓜。當地學生去年以大學為抗爭根據地,要求總統下台,校園最終遭蒙面的政府武裝血洗,多人受傷,最少 2 名學生中彈身亡。事發一年後,仍沒有政府官員為此負責,更沒有獨立調查交代慘劇真相。
韓國延世大學抗警史
防暴警察進入大學校園,與學生爆發激烈衝突的場面,日前首次在香港發生。警察以武力攻入大學的情景,香港人過去也許從未見聞。早在 8、90 年代,一直作為韓國學生抗爭焦點所在的延世大學,同時亦飽經警方多次封鎖、強攻,並付出沉重代價。
為何日本大學生排長龍借錢?
6 月下旬的東京,在鄰近多間大專院校的高田馬場車站旁,20 歲左右的青年魚貫進入一棟 6 層大廈,外面掛有「學生貸款專門店 想要幫您一把」的搶眼招牌。位於 3 樓的店舖被擠得水洩不通,有男性職員表示:「這一兩年,客人數目飆升。」何以學生們要排長龍借錢?「每日新聞」探討箇中因由。
非牟利機構人工褔利反而較好?
過往在非牟利機構工作,予人印象多是為理想,而且非牟利機構資源緊絀,也難要求更多酬勞。但現時情況似乎有變,據 Quartz 報道,美國某些行業的非牟利機構,僱員薪金反而比一般商業機構為高,工作的意義及金錢或可兩者兼得。
畢業禮上讀出學生名字的意義
每逢畢業禮,學生感受畢業的快樂之餘,還要花點時間聽一堆陌生人的名字。近年香港就有畢業生在自己上台後,與親友直接離場。「大西洋」雜誌解釋,校方在典禮上讀出所有名字,其實是基於尊重,頒予個人榮譽給每個學生。雖然感覺死板,但對於大學生以及其家庭來說,是一個求學生涯的圓滿結果及美好回憶。
英國大學生「請槍」寫論文,現實卻是黑吃黑?
根據英國「獨立報」報道,不少大學生會「請槍」找人代寫論文,現在卻被對方反過來威脅。高等教育質素保證局發現有些代寫論文的公司要挾學生付更多錢當作「掩口費」,否則代價是向學校公開他們作弊的事實。
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賭錢?
老一輩香港人愛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這種以小博大的投機心態當然不限於父母輩。不少大學生都會「小試牛刀」,藉投資或賭博來賺筆快錢,而資本則是學生資助或學生貸款。近年在英國校園這類情況甚為嚴重,只是原因不盡相同,他們可能是為兩餐和水電房租。
大學生新常態:滴酒不沾
英國人的飲酒文化聞名於外,他們喜歡三五知己到酒吧喝酒。而對於不少剛進入大學的年輕人來説,他們都剛好到達合法飲酒的年齡,酒精自然變成聚會、派對不可或缺的飲品。在放縱青春的大學環境下,不少人本來滴酒不沾,最後也逃不過朋輩壓力,但愈來愈多學生拒絕合群。
南韓舉國停擺一天,只為一場考試
剛過去的 11 月 15 日,對不少人來說或只是平凡的一天。在南韓,當天是高考大日子,超過 50 萬高考生,迎來可能決定餘生命運的一日。雖然前特首曾蔭權曾勉勵考生:「考試雖然重要,但並非人生最重要的事情。」這句說話放在南韓也許並不適用。南韓學生普遍相信,高考決定學生能否上大學,進而影響其工作前景、收入,以至居所環境和未來的社交關係。
大學生的個人資料,值多少杯咖啡?
個人資料何價?在 Shiru Cafe,大學的學生證好比現金,有它便有咖啡喝 —— 大學生來到此店,只要提供個人資料,就能得到飲品一杯,交易中不費一分一毫,可世上又是否真的存在「免費」咖啡?
如何對應教科書價格高漲?
教育漸成了一門大消費,學費佔當中最大一部分,中小學生一整套教科書動輒上千元,價格仍是按年持續增長,大學專科用書更為驚人,家長及學生都苦思如何在教科書費用中省下一筆。
一身學債吃不消?遊戲節目幫你 Paid Off
莘莘學子往往未完成學業,已被債務纏身,畢業後要還上好幾年方可還完。問題在美國更為嚴重,學債折磨 4,400 萬美國人,學生現在平均貸款 3.7 萬美元。幸運的是,一個全新的遊戲節目近日在美國登場,令當地的「高學歷債仔」稍現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