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壞

|共7篇|

戰火下另一犧牲品:烏克蘭生態環境

俄烏戰爭持續一年,這場戰爭給烏克蘭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數以千計的房屋和建築物遭到砲擊,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基建設施被燒成焦炭和殘骸,環境也是戰爭中的犧牲品,嚴重影響人類健康和當地生態系統。自戰爭開始以來,烏克蘭環境部記錄了近 2,300 項因戰爭造成的環境破壞證據,尋求法律挑戰,旨在利用國際法,迫使俄羅斯為戰後的環境損失賠償。

單車沉沒為甚麼會是「全球習俗」?

過去,曾有本地共享單車公司指旗下多架單車疑遭惡意破壞並拋入水中。共享單車沉落河堤或海濱,不只令本地相關企業頭痛,更是全球現象。巴黎、阿姆斯特丹、墨爾本、聖地牙哥、西雅圖、馬爾默等眾多城市,都有單車沉沒的問題。即將出版新書 Two Wheels Good 的新聞工作者 Jody Rosen 就在英國「衛報」指出,隨著共享單車項目增加,相關情況變得更嚴重。

Moyashi:藝術的藝術的藝術

於是乎,除了藝術本身,破壞行為也可以成為後設藝術,而對這一切的思考參與也可以是藝術。破碎的「得得 B」本來是可以賣得比原本更貴,但可惜已經被清理掉。不過事件照片中,前景裡看不清表情的小童、背景中母親與店員的身體語言、以及中間被注視的碎片,構圖竟然充滿層次和深度,配合背後的時事討論,難道這不是另一件更有價值的藝術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