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立:馬沙之反擊 —— 點解太空孫中山要搞破壞?

A+A-
動畫「馬沙之反擊」中,作為地球人的馬沙打算毀掉地球的生態環境,令人類難以維生;圖為劇照。

在「馬沙之反擊」的故事裡,馬沙是反派,因為他打算毀掉地球的生態環境,令人類難以維生。作為一個地球人,竟跑去毀滅地球?怎看都是瘋了。至少我在小時候看到這劇情時,都感到十分困惑。

不過,我們之所以不理解馬沙的行為,只因我們都是小人物。活在文明社會的我們,自少深信人道和生命可貴,只要聽到會死很多人,就立即認為事情是錯的。可是綜觀歷史,我們卻無法否認,課本裡歌頌的偉大行徑,本質上與馬沙分別不大。

以抗日戰爭為例,抗戰的結束,就是將原子彈丟到人口聚居之地,此舉殺掉很多人,為何卻會被視為好事?課本的寫法,就是戰爭不結束,大日本帝國的侵略壓迫就不會停止,戰爭延續只會導致更大的死傷。這正合乎克勞塞維茨的「戰爭論」所說,不擇手段盡快結束戰爭,才能將損害最小化。

如果我們接受這套說詞,只要將原子彈換成「殖民星」,再將大日本帝國換成「地球聯邦」,把被侵略的地區換成「太空殖民地」,那是不是比較好懂了?這是「高達」系列裡,一再推殖民星落地球的理由。只是比起大日本帝國,「高達」中的地球聯邦卻頑固得多,就算死了一半人口都絕不投降也不軟化,覺得自己還有機會打贏,就拒絕妥協。

只有環境徹底改變,才有「軟化」和「妥協」的可能;圖為劇照。

若站在抗爭者馬沙的立場看,你要怎樣處理聯邦?他們不跟你談,即使你打贏了,他們又會不斷補充軍力,就算重創也毫不妥協,總之不論你怎樣做,也不願意聽取意見,決不讓步,以最強硬的手段鎮壓你所有的抗爭,只因為他們有絕對的經濟優勢,又對宇宙居民的處境沒有任何同理心。

說到這裡,大概就能理解馬沙想毀滅地球環境的原因了。如果聯邦的強硬源自其經濟優勢,那就讓這種優勢消失;如果地球人的不妥協是因為理解不到宇宙居民的資源劣勢,那只有將他們置在較接近的環境中;如果富人理解不了窮人,那就讓他們變成窮人。只有環境徹底改變,才有「軟化」和「妥協」的可能。

以此思路看,你會發覺自己能夠理解很多歷史上所謂的瘋狂行為,例如文化大革命,毛澤東在對抗頑固的中華社會時,可能也有類似的思維吧?瘋狂向對方作出破壞,其實就是瘋狂的頑固閉塞,這兩者是共生的。愈頑固的既得利益者,就會導致愈大的暴亂。馬沙可能和毛澤東很相像吧?如果我們只是叫人不要破壞,卻沒有叫人不要頑固,悲劇是不可能停止的。

馬沙這個角色,如果是一個樣衰甩頭髮的老頭,我會叫他太空毛澤東,不過故事裡的馬沙,一點也不樣衰,而是個對兒童很友善的英俊男士。所以我覺得他比較像太空孫中山就是了。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鄭立,Cheng Lap,香港人。從不被寄望的職校生到取得香港中文大學比較史學碩士,曾任教職,後轉行創辦公司並開發電腦遊戲「民國無雙」。長於議題思辨、邏輯推演,評析經濟與政治局勢。現於香港「明報」,台灣 udn 「鳴人堂」專欄,以及 PTT 論壇發表文章。著有「有沒有 XXX 的八卦」及「希特拉救港攻略」。Facebook Page:Cheng L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