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

|共40篇|

巴黎人擺脫塞車,卻變成了塞單車

疫情三年,世界大變,包括巴黎市貌。當地增設了大量單車徑,主要大道部分路段禁止車輛使用,讓行人和單車安心進佔,還提供免費單車課程及維修津貼。大批居民從此擺脫通勤塞車之苦,這座來屆奧運主辦城市亦向減碳更進一步。只是當雙輪族暴增,卻為當局帶來意想不到的副作用 —— 單車徑擠塞。

曾詩敏:拜訪「體育之都」—— 墨爾本

我喜歡以運動看世界,很多時候到異地,是為了體育的緣故;有時就算不是因體育外遊,也少不免會留意當地的體育文化。早前跟 Visit Victoria 到墨爾本走了一趟。初到這個最近取代悉尼,成為澳洲最大城市的維多利亞州首府,不禁好奇想感受及窺探一下,這裡的「體育之都」(Capital of Sport)美譽,有多大程度名副其實?

美國澤西市如何達到交通「零死亡」?

自大流行爆發以來,美國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激增,例如新澤西州 2020 至 2021 年間的相關死亡人數就增加近 20%,其後下降不到 1%。但州內的澤西市自 2018 年起採納國際訂立的交通安全框架,率先推行「零願景」(Vision Zero)計劃,成功實現零交通死亡的目標,或可讓面臨交通安全危機的其他城市作為參考。

【Soul Monday】荷蘭設單車銀行,兒童、輟學青年和老人都得益

踏單車是荷蘭人生活的一部分,單車數目甚至比全國人口還多。但隨著通脹和能源開銷飆升,很多家庭再也負擔不起這種基本代步模式。多個單車銀行為此伸出援手,讓孩子們都能擁有屬於自己的車。荷蘭皇家旅遊者協會(ANWB)更成立計劃,修理及改裝廢棄的二手單車,讓其適合兒童騎行。

【Soul Monday】以單車取代校巴,孩子更健康快樂

每逢星期三,美國俄勒岡州波特蘭市的居民都會走到窗前或門前,觀看約 170 個踏單車經過的孩子。穿著黃色安全背心的體育老師 Sam Balto 從早上 8 點 10 分左右,就會帶領孩子們用單車通勤上學。以單車取代校巴近半年來已成為學生們最喜歡的上學方式,社區亦非常歡迎,因能減少交通擠塞和污染,還促進體育活動與社區發展。

單車沉沒為甚麼會是「全球習俗」?

過去,曾有本地共享單車公司指旗下多架單車疑遭惡意破壞並拋入水中。共享單車沉落河堤或海濱,不只令本地相關企業頭痛,更是全球現象。巴黎、阿姆斯特丹、墨爾本、聖地牙哥、西雅圖、馬爾默等眾多城市,都有單車沉沒的問題。即將出版新書 Two Wheels Good 的新聞工作者 Jody Rosen 就在英國「衛報」指出,隨著共享單車項目增加,相關情況變得更嚴重。

棄四輪,踏兩輪:阿拉伯青年愛騎車

不少老一輩阿拉伯人鄙視單車,認為窮人才會以此代步,所以就算沒錢買車,也寧願坐電車和巴士。近年汽車仍佔主導地位,但從摩洛哥到敍利亞,都漸多年輕人喜愛及推廣騎單車。他們積極組織大型活動、提供免費維修,並爭取更多路面空間。因為這些地區,單車徑本已很少,還總被司機無視。

【Soul Monday】99 歲的他,踩逾 3000 公里得亞軍

今年 9 月 6 日至 10 月 1 日,超過 5,000 名參賽者參加英國體育管理機構英國單車會支持舉辦的「長者單車世界錦標賽」(Road Worlds For Seniors),年屆 99 歲、居於華威郡一家養老院的 Kenneth Judd 勇奪銀牌。賽事今年已來到第五屆,專向長者及認知障礙症患者開放,參與者只需踩著由挪威公司 Motitech 製造的單車機,便可與其他人一決高下。

【COP26】共享單車再進化:美國公共電動單車館?

相信大部分讀者都有去過公共圖書館,只要一張智能身份證在手,就可以免費借閱心儀書籍。你又有沒有想過圖書館免費共享的模式,可以移植到其他範疇,推動環保和科技創新?在美國,電動單車(E-Bikes)愈來愈普及,成為理想的代步工具,但並非每位市民都負擔得起。美國有一些團體就建立公共電動單車館(E-Bike Libraries),希望進一步推廣這項新技術。

日本現代化奇蹟的幕後功臣:騎單車的外賣仔

近年,Deliveroo 等外賣速遞程式大行其道,吸引很多人投身「外賣仔」行業,很多學生以單車代步或徒步上陣。在日本,外送服務稱為「出前」(でまえ),起源於江戶時代,是很多代國民的集體回憶。這一班外賣仔,餵飽了無數的日本打工仔女,是該國走向 20 世紀經濟奇蹟的幕後功臣。

茶里:我在台灣報案的經歷

做完筆錄後,警察叫我這幾天開手機等消息,然後就請我先回家了。我把這件事跟房東說了後,便開始搜尋有沒有好騎的摺疊單車,讓我騎完後能直接帶回家,想藉由消費沖淡一下遺失單車的不快感。但很意外的,三天後,警察便致電我說單車和犯人都找到了。

當 Underdog 也能成為冠軍

在田徑賽場上,牙買加、美國、肯雅等國的選手傳統上會被看高一線,但今年奧運的田徑場,卻由意大利奪得男子跳高、男子 4×100 米接力及 100 米金牌,結果令人意外。觀眾對意大利跑手 Lamont Marcell Jacobs 奪金更是大惑不解,一則因為他並非出身自傳統田徑強國,二則他並非著名跑手,3 年前才開始由跳遠重投短跑運動,而且到今年較早時候才跑過 10 秒大關。BBC 新聞近日就有專文分析,為何這些被看低一線的運動員,最後能得勝。

【李慧詩爭勝賽】競輪與凱林:助日本戰後復甦的賭博運動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奧運凱林賽復活戰中,以驚人爆發力首名衝線,直踩入半準決賽。作為當今最矚目奧運單車項目的凱林賽,其實源於 1948 年日本九州的小倉市,市政府為求戰後重建,以稱為「競輪賽」的單車賭博運動增加收益,其他城鎮隨即仿傚而流行至今,每年博彩收益逾 1.15 萬億日元。由競輪賽演化的凱林賽,卻到 2000 年才正式納入奧運項目。

疫情為單車友善政策創造最有利條件?

武漢肺炎肆虐以來,歐洲各大城市改頭換面,不但車輛大減,多個市政府都廣推單車代步,新增的單車基建投資金額總計已超過 10 億歐元,新單車徑總長度 2,300 公里。有專家揚言,疫情正為單車友善政策創造出千載難逢的有利條件,呼籲政策制訂者把握時機,扭轉往後的城市規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