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彈危害健康是不爭的事實,但對生態的毒害卻欠缺實證研究,偏偏現實中卻有地區長年累月受催淚彈攻擊,巴勒斯坦的難民營正是這樣的活體實驗場。當地有多個都市農場發現,植物無法抵禦催淚彈長期攻擊,有農場作物全數燒焦枯死,說明催淚彈足以毒害生態環境。
污染
|共48篇|
有機耕種不環保?
有許多所謂環保做法,像使用環保袋、隨行杯等產品,生產過程本身會製造污染,加上使用次數不足,最後比起即棄用品對地球傷害更大,未必真正達到環保目標。最近有研究顯示,有機耕作雖說可以減少直接來自農業的氣候污染,卻需要更多土地來生產相同數量的食物,未能成功彌補所失。
氣候暖化,挪威薩米族人面臨前所未有難題
上月中旬,冰島有居民為 Okjokull 冰川舉辦「追悼會」,悼念它在 2014 年被宣告「死亡」、接近徹底融化。事件令氣候變化再受關注,而對於冰川國家的居民來說,更是迫在眉睫的事。近日英國廣播公司(BBC)報道,全球氣溫上升正為挪威芬馬克郡的馴鹿和薩米族人,帶來直接威脅。
綠色和平:全球廢塑膠貿易如何危害馬來西亞?
若香港政府仍不肯投放更多資源打擊非法垃圾貿易、加強截查,香港隨時成了幫兇,令東南亞等國的人民繼續受害;另一方面,這些國家若拒收由香港轉口的洋垃圾,並把它們退回來,香港便會自食其果。
空氣污染嚴重,城市居大不易
居於大城市並不容易,百物騰貴之餘,空氣污染亦較其他地區嚴重。有研究就發現,城市中的空氣污染,相當於持續每天吸一包煙。更甚,香港各區近日居民的呼吸系統有極大挑戰,長遠恐會引起各種健康問題。
綠色和平:為了保護海洋,你會去到幾盡?
炎夏將至,很多人都會到海邊或海上「與陽光玩遊戲」,卻很少察覺到日趨嚴重的塑膠污染問題。曾患肝癌、68 歲的羅樹源於 3 月底發起 2 日 1 夜獨木舟長征挑戰,身體力行呼籲公眾,以行動一同保護海洋「走塑」,並為綠色和平籌款。
讓小蜜蜂告訴你大城市的整潔度
世界各國正全速城市化,聯合國估計 2050 年之前,全世界會有 3 分之 2 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地方。城市化帶來的污染,向來是人們關注的議題,但用傳統的方法收集土壤或空氣樣本去分析和監察污染物,則成本高且費時。來自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者 Kate Smith、Diane Hanano 和 Dominique Weis 就共同撰文,建議從看似微不足道的蜜蜂著手。
最被忽視的污染:動物糞便
人類絕大部肉食均來自畜牧業,要餵飽數十億張飢餓的口,自然要有龐大的畜牧業支撐。不過,畜牧除為人產出肉食,亦產出大量動物糞便。健康與科學記者 David Cox 於「衛報」撰文,稱每年牲畜產生數十億公噸的排泄物,已開始毒害自然界
混凝土不環保,會否有替代品?
造價低廉,生產材料簡單,兼且擁有堅固和耐用的特性,是混凝土被人類被廣泛使用的原因。但是,即使擁有無數優點,其為人類帶來的問題可能更多更棘手。
膠袋還是紙袋?怎樣使用最環保?
市面上的購物用袋,大多時都是膠袋與紙袋之爭。如今膠袋已被認定是難以處理的固體廢物,紙袋或是購物袋的唯一選擇。然而,紙袋真比膠袋環保嗎?
濁水之中
“And he who would not languish among men, must learn to drink out of all glasses; and he who would keep clean among men, must know how to wash himself even with dirty water.”
— Friedrich Nietzsche, German philosopher
不想在俗世受苦的人,須學會舉杯暢飲;想在俗世保持清白的人,須懂得用髒水洗滌。
— 尼采(德國哲學家)
每一次洗衣,也在污染海洋?
提到流入海洋的塑膠廢料,膠樽可能是最深植人心的代表。但一些細小得肉眼難以察覺的微塑膠,更是無孔不入地影響海洋生態。在美國,一位滑浪風帆教練 Rachael Miller 便研發一件名為 Cora Ball 的洗衣球產品。在微粒隨洗衣水流出海洋,成為污染物前,先堵在洗衣機內。
為保珊瑚礁,帛琉全面禁用防曬霜
出國迎接陽光海灘,少不得預備一系列防曬用品。不過,往後除了要看防曬度數,更需要留意其化學成品。近日,著名珊瑚礁勝地帛琉正式通過法案,該國將於 2020 年實施禁令,全面限制銷售及使用含違規化學品的防曬霜和護膚品。
陶傑:全球反膠,始於飲管
以美國加州為基地的環保團體,發動反塑膠飲管運動,幅射全球,呼籲全人類光顧飲食店時,飲品戒用塑膠飲管,是全球反膠運動的序曲。
空氣污染,會令智力下降?
早前已有空氣污染與學童智力下降有關的研究,是次研究則首次把對象擴展至 10 歲以上人士,並分析男女間的差別,涵蓋範圍更大。團隊在 2010 至 2014 年間,向 2 萬名中國受訪者,分別作劃一的 24 題數學及 34 題生字測試,其後將測驗結果與二氧化氮及二氧化硫污染記錄作對比。
【亞運將至】潔淨市容,解決河流污染有「妙法」?
今屆亞運於本月中旬在印尼雅加達舉行,不過瑪腰蘭區選手村附近的盛中河,長年以來一直飽受污染問題困擾,當地人更稱之為「黑河」。河面滿佈垃圾之餘,亦發出陣陣惡臭。為免影響亞運舉行,當地政府想出一條掩耳盜鈴的理治「妙方」,就是以大片黑色尼龍網,遮蔽河道。如此,選手們便看不見噁心的景象,臭味亦不會四處飄散。
基層的慢性毒藥:噪音
都市中惱人噪音處處:出奇不意的大聲喧嘩、呼嘯而過的汽車,要找個幽靜環境又談何容易,而「絕望真相」就是:寧靜是常人買不起的奢侈品,所以也買不起寧靜帶來的健康。
中國落閘,美國廢棄物無處容身
美國地方政府以往將大部分廢紙、塑膠和其他廢料運往中國進行加工,但今年起中國正式禁止再進口外國垃圾塑膠及紙張,並收緊回收其他廢棄物的準則,一時間令美國的廢棄物無處容身。
淡淡不只是湖水,全因為你
早前相繼有研究發現,在多國的食水和樽裝水中含有微膠粒,而教大調查發現,樣本中有 6 成野生烏頭含有微塑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粒粒之膠,又會造成甚麼影響?環境不斷累積塑膠製品,對野生動物甚至對人類構成威脅。即使有新研究宣佈發現可分解塑膠的酶,在未來或有助改善塑膠回收效率,但遠水不能救近火,且杯水又何以車薪。膠污染除了影響海洋,天然淡水資源也受影響。
人類噪音如何破壞生態?
擾人之聲處處,但困擾的不僅是自命敏感的人類,生態環境中,比人類聽覺更敏感的動物多的是,噪音不單止會影響牠們的生活,更會令牠們身陷危險。所以接下來除了光、水、廢物污染以外,解決噪音污染也需要記在環境保育的日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