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問,泛民被全面封殺、北京定下新愛國者定義,一再破壞一國兩制及「基本法」,為何年青人的反應如此冷淡?看來可能和他們的背景有關。
議員
|共7篇|
香港出身、備受爭議的澳洲眾議員:廖嬋娥
澳洲向來是香港人熱門的移民地點,由去年 7 月到今年 4 月,就有 7,264 人申請移民澳洲,是十多年來新高;根據澳洲總領事館的數字,在澳洲居住的香港人數約有 96,000。這批移居澳洲的港人落地生根後,不少人闖出成就,當中包括去年聲援反送中,到後來被指疑似共諜的爭議人物,澳洲眾議院議員廖嬋娥(Gladys Liu)。
民主失效,滋生議會暴力
議會是議事之地,不是格鬥場;但凡事總有原因,議會暴力(Legislative violence)亦不例外。最為港人熟知的例子,可能是台灣立法院的議會暴力事件。何以議事之地會公然上演肢體衝突甚至毆鬥?
包大人:議員「DQ」政府的日子開始了
看來,議員 DQ(否決)政府工程項目的日子開始了。
邱翔鐘:英國政壇洗牌的先聲?
今年 2 月,一批工黨和保守黨議員分別退黨,組成獨立議員團(The Independent Group)。這是 1981 年以來,頭一次有那麼多下院議員脫離本黨,有可能邁向組成新的中間派政黨。
唐明:英國國會排排坐的奇趣
英國國會保持排排坐的傳統,更重要的因素當然是議事氣氛,而這是中國人很陌生的概念。關於英國國會的獨到之處,前首相卡梅倫形容:乃是「一半似博物館、一半似教堂、一半似學校」的混合物(Half like a museum, half like a church, half like a school),這句話透徹精闢,切中本質,就是他的數學不太好。
陶傑:中文可以更好
從前的小學,有一科名叫「尺牘」,專門教小孩寫中文信的格式、倫理、禮儀。
以當時的尺牘標準,吳局長這封公文信有許多「改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