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貝立棠
旅居倫敦的博士生
5 月 5 日,英國舉行地方議會選舉,亦是我移居倫敦後首次參與投票。
我相信投票除了是分配權力、讓公眾發揮制衡作用的機制,同時也是一個公民教育的機會,讓大家思考辯各方的論點理據,發展自我政治價值觀,並以選票把自身意見表達出來。於是大約在 3 月份,我知道 BNO 簽證也可以登記選民後,立即就申請了。過程很簡單,簡單得我也忘記細節,只記得職員要我補交住戶證電子副本,然後第二日就收到投票卡。
說實話,初時我也不太明白倫敦地區議會(local council)的作用,只知道大概像香港的區議會,是負責地區民生撥款和建設的諮詢機構。在參與選舉的過程中,我慢慢學習地方政制,了解更多地區議會角色,發現每個議會旗下都有一個龐大的官僚機關,加上擁有議會稅(Council Tax)作為穩定收入來源,可以發揮出更大的實權,例如小至審批土地改變用途,大至制訂區域規劃方針。
我居住在北倫敦的劍頓區(Camden),議會過去由工黨所控制。在劍頓區,地區議員的存在感其實很薄弱,不像香港般會在街頭巷尾貼上大頭橫額,又或者偶爾走上街頭派蛇齋餅糭、在車站跟市民講早晨。然而,整個議會的存在感卻十分明顯;原屆議會推出了 Camden 2025 計劃,就著房屋、就業、社區安全及多元、衛生及可持續性等等各個範疇,列出議會的行動綱要;又推出了很多振興市區商店的計劃,例如幫助有志者眾籌。
劍頓區的地方選舉,每位選民可以投 3 個人。在我的細選區,主要政黨如保守黨、工黨、自由民主黨都會派 3 人出戰,希望全取 3 席。網上可以見到的政綱都比較簡約(而且說實話比較難找),感覺政黨整體的意識形態立場和政策主張更重要。有本地出生的英國宿友表示會投工黨,因為保守黨過去幾年的表現太糟糕。另一人就偏向綠黨,畢竟他是一位年輕左翼。
投票當日,起身時天氣非常晴朗,而且票站只離我家兩分鐘步程,我穿起一對清涼的拖鞋就投票去。票站人不多,但有黑人、白人、南亞人,我混在當中不算突兀。排我前面的婆婆大抵忘記了換地址,無法投票,略顯失望,職員用心安慰她。到我的時候,職員只是問我的地址,不用核對身份證就發選票給我,後來發現這是普遍做法,大抵是出於對公民的信任,也是因為還沒有港式種票。
我大概用了廿秒鐘就蓋好選票,走的時候遇到票站調查,大概香港的經驗變成了我的肌肉記憶,本能反應地避開了。那位調查員看起來也沒有介意,畢竟選民有私隱權。無論如何,完成了在英國的第一次投票,感覺了解這個國家更多一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