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世紀前,葡萄牙國王佩德羅四世(Pedro IV)宣告巴西獨立,旋即在巴西登基為佩德羅一世(Pedro I),被奉為巴西民族英雄。為慶祝巴西國慶 200 周年,葡萄牙上星期借出佩德羅的心臟,在巴西進行展覽,結果卻掀起連場歷史爭議。
遺體
|共8篇|
想自成化石!要注意的兩個關鍵
想永世長存有不同方法,可以成為歷史名人,不論是臭名或美名,也有物理一點的方式 —— 死後成為化石。不過要當化石並不容易,地球上所有曾經存在的物種中,只有不到 1% 物種「成功」。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為有志成為化石者提供一些建議,增加各位成為化石的機會。
李衍蒨:龐貝與性別的反思
雖然生理上的性別(biological sex)只有男或女,但社會上的性別(gender)並不一定只得兩種。就算一樣被認為是男性,兩人有否相戀也不得而知。而就算是相戀,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定義,又是否跟今天一樣呢?
「大體老師」不足,醫科生練刀無門
疫症大流行對醫學界的打擊,不只目前,甚至是未來。「經濟學人」報道,新冠病毒肆虐以後,死後捐贈作解剖及教學用途的遺體,在英國出現短缺,令醫科生在手術檯前難以得到充足訓練,最終危及病人福祉。為了解決問題,當局想盡辦法,其中竟包括進口「大體老師」。
李衍蒨:認領遺體 101
很多人都不清楚香港認領遺體的手續,又或是甚麼時候才可以領回遺體,辦理殯葬儀式。就藉著這個機會,向大家講解一下吧!
李衍蒨:新興「堆肥葬」
一名年約 78 歲、留著灰色及肩長髮、穿著藍色住院服及襪子的老婆婆,被運送到北卡羅萊納(North Carolina)的一個山坡邊。人們把她輕輕安放在木屑床後,再將木糠堆在其身上。他們並不是在玩遊戲,而是以一個嶄新的環保方式為她下葬 —— 遺體堆肥(human composting)。
李衍蒨:縮頭術展品的結局
英國牛津大學的民俗及人類學博物館 Pitt Rivers Museum 決定在閉館期間,移除館內有名的縮頭術館藏、一副古埃及的兒童木乃伊及娜迦(Naga)獎盃頭顱(trophy skulls)等 120 件人體遺骸的展品,以正視以前的殖民歷史。
李衍蒨:萬聖節與無言老師
在外國,「刻南瓜」是萬聖節的習俗,但很少人提及的是,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受傷。更加沒想到,我們常聽到的「無言老師」也因而派上用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