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主流面向大眾,這些同志故事偏向安全穩陣,只是主角換上同志。不過 Red, White & Royal Blue 更政治正確……
同性戀
|共46篇|
古希臘男為何總是裸?
古代奧運會曾規定裸身比賽,以向眾神之王宙斯致敬;裸露遍及古希臘藝術品中的不同場景,全裸作賽的運動員、一絲不掛作戰的勇士,連工匠也被描繪成裸體工作,甚至讓現代人歸納出「英雄裸體」這個概念。如此難免令人猜想,到底古希臘是否裸體社會,或至少男性都會裸露?
方俊傑:「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 突破同志題材的喜劇
現今世代的喜劇,好像一定要言之有物。馮淬帆說過,為自己拍過王晶的胡鬧笑片而抱憾終生,但對很多觀眾來說,那堆毫無營養的喜劇最好笑。在事事講求政治正確的風氣下,是不是跟喜劇先天性背道而馳?「關於我和鬼變成家人的那件事」做了一次不錯的示範。
Moyashi:左鬥左鬥左
部分性別多元的支持者不樂見遊戲暢銷,因為該系列的原作者 J.K. 羅琳曾發表不少具爭議性的言論,被批評是「恐跨」和「恐同」,結果身為作者卻在遊戲作品中被「取消」。即使是次的遊戲製造商多次聲明 J.K. 羅琳沒有參與開發,仍惹來不少人呼籲杯葛遊戲,雖然從銷售成績來看,這並沒有成功。
方俊傑:TÁR —— 切記不要嘲諷他人或怒罵他人
就算做事再小心翼翼,只要你是一個人,你也總會有機會遇到像 TÁR 一樣的經歷。人無完美,一世太長,總會試過發火臭罵他人,或無聊嘲笑他人,統統可以變成黑歷史。
米斯特拉爾:象徵反建制的諾貝爾獎詩人
米斯特拉爾(Gabriela Mistral)作為首位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拉丁美洲作家,在祖國名氣卻遠不及同鄉聶魯達(Pablo Neruda),生前發行的 4 本詩集僅得 1 本在故鄉出版,在同胞眼中更只是莊重乏味的老婦。為何來到近年,米斯特拉爾卻被智利人奉為反建制象徵?
紀浩基:「食人魔達默」—— 從食人看世界
近期 Netflix 之友最關心的,應該是新上線的 10 集迷你影集「食人魔達默」(DAHMER-Monster: The Jeffrey Dahmer Story),它透過橫跨 70、80、90 三個年代,呈現美國最血腥的連環殺手達默,所犯下長時間的殺戮罪行。
Moyashi:當政治正確成為獨立題材
高達系列最新動畫「水星的魔女」在 10 月 2 日開始播出,2 個女性主角在第一集就說要結婚。可能拜近年的政治正確潮流所賜,也可能是閱歷較少,網上竟然有人批評「高達也要 LGBT」。
林喜兒:「中佬單身日記」—— 同志版「色慾都市」
因為是 Darren Star,沒法子不與「色慾都市」比較。Netflix 上星期上架的「中佬單身日記」(Uncoupled)是 Darren Star 的最新作品,再次以紐約為背景,描寫中年男同志的愛與慾,被視為同志版的「色慾都市」也相當合理。
【書展系列】焚書時代,衍生出「真防火」書
上月,美國筆會於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舉行年度晚會,頒發今年的文學服務獎予小說家 Zadie Smith,表揚其作品對不同種族與階層的人文關懷;並向發起佛羅里達州學生遊行,抗議佛州通過「不要說同性戀」法案的高中生 Jack Petocz 頒發言論自由勇氣獎。席間還播放了一段震撼影片,暢銷書「侍女的故事」作者 Margaret Atwood 在鏡頭下竟焚燒起這本被全美國校園打壓的禁書……
多倫多同志大遊行:一名移加港人的第一身考
本月是多倫多的「彩虹節」(Pride Week),市內再一次舉辦了「同志大遊行」(Pride Parade),是自疫情連續中斷 2 年後,首次復辦。市民都迫不及待參與這一場城中盛事,而筆者也有幸參與其中,紀錄當中的一點觀察和體會。
猴痘不是性病,為甚麼集中在男男性接觸之間傳播?
目前,韓國及新加坡已有猴痘病例出現。這個原本只是西非及中非部分國家風土病的傳染病,已在數十個其他國家有 2,500 多宗病例報告。其中,全球許多感染猴痘人士,都是同性戀或雙性戀男性,或與男性發生性關係的男性。學術雜誌「科學」(Science)的報道,就根據性傳播感染(STI)的長期研究,以及現時猴痘疫情的早期研究,解釋為何大多數猴痘患者為男男性接觸者(MSM)。
莫坤菱:大銀幕的舊電影修復 —— 二十年後看「藍宇」,往事不如煙
戲院重開第一齣入場看的戲,就是看關錦鵬導演 20 年前公映的「藍宇」(4K 修復版)。今日再看,不過時,不俗套,不遙遠,情感依舊熾熱,有些人與事即使失落了,它不會隨時間灰飛煙滅。看畢,踏出戲院,點了一根煙,呼出唏嘘,往事不如煙。
李衍蒨:龐貝與性別的反思
雖然生理上的性別(biological sex)只有男或女,但社會上的性別(gender)並不一定只得兩種。就算一樣被認為是男性,兩人有否相戀也不得而知。而就算是相戀,當時社會對「同性戀」的定義,又是否跟今天一樣呢?
方俊傑:彼女 —— 這些犧牲值得嗎?
要一刀斬斷目前的美好生活,已經相當困難。會不會自把自為走去冒生命危險,加上付出一生前途去殺個陌生人?不是不可能,至少要有個說法吧?沒有。現在看到的,比較似一時衝動,甚至一時興起。
林喜兒:It’s a Sin —— 那個恐懼的年代
It’s a Sin 除了悼念在那個年代無聲無色地消失的人,也讓我們重新思考家庭關係和父母親的愛。
方俊傑:親愛的房客 —— 一個大好人的慘情戲
看完「親愛的房客」,除了會得到真相大白的快感,除了會欣賞到台灣演員的高水平演出,除了會被角色與角色之間的深情而打動,更大可能是明白做一個大好人真係好慘情。
即使國家反對,也要與妳一同穿上白色婚紗
台灣成為亞洲第一個立法通過同性婚姻的國家後,LGBT 平權議題日漸受到重視。然而在南韓,同性婚姻仍是一大禁忌,令很多愛侶無法共諧連理。女同性戀者金圭珍(김규진,音譯)卻無懼社會傳統,即使遭受網絡謾罵,生活上又諸多不便,也堅決與伴侶穿起白色婚紗,大方步入禮堂。
同性動物有親密行為,不等於同性戀?
雄性蟋蟀互相唱歌跳舞求偶、雌性日本獼猴成雙成對結為短期性伴侶、公饅頭蟹時有沉溺於馬拉松式性愛…… 人類一直以為,同性動物發生親密行為的話,牠們必然是同性戀,但美國有不少生物學家認為,這樣的想法或許只是人類的偏見,部分動物在同性之間尋歡的理由錯綜複雜。
紅眼:「昨日的美食」—— 後青春期食物與愛情
絕對是因為去年「大叔的愛」紅遍日本,各種大叔在今季日劇突然雨後春筍般湧現。不過,本季話題之最,還是顏值先行,首推西島俊秀和內野聖陽的「昨日的美食」。大叔(與美食)的愛,同居屋簷下,無事小風波,卻引導觀眾細味兩位中年同志的生活哲學,一邊談情,一邊談食。同志、同居,但不同性格的兩個男人,同偕到老,除了講緣份和運氣,還需要在更多瑣碎的生活課題花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