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衍蒨:新興「堆肥葬」

A+A-
美國西雅圖綠色殯葬公司 Recompose 與建築事務所 Olson Kundig Architects 合作,將於今年開設「堆肥葬」場所。 圖片來源:Olson Kundig/Twitter

一名年約 78 歲、留著灰色及肩長髮、穿著藍色住院服及襪子的老婆婆,被運送到北卡羅萊納(North Carolina)的一個山坡邊。人們把她輕輕安放在木屑床後,再將木糠堆在其身上。他們並不是在玩遊戲,而是以一個嶄新的環保方式為她下葬 —— 遺體堆肥(human composting)。

當全球都因土葬地不足而狂吼,並對火葬的碳排放而不知所措時,不同的綠色殯葬方式陸續引起大家的注意。美國西雅圖綠色殯葬公司 Recompose 創辦人 Katrina Spade 表示,「堆肥葬」技術不但能在 30 天內分解遺體的軟組織,更比火葬及土葬減少約 1 噸的碳排放量!

Spade 解釋,「堆肥葬」的原理是將遺體與泥土結合重組,與將其放在地面任由腐化(decomposing)的自然過程並不相同。後者在露天的環境下,至少需時數月才能成功分解,但具體時間仍取決於周遭的環境條件及天氣情況。若環境乾燥,遺體有機會被「干擾」而成為木乃伊;但若環境濕潤,則有機會於幾個星期內變成白骨。所以,只要製造一個嗜熱細菌活動的環境,就能在短時間內將遺體分解。

「堆肥葬」所採用的物料,就志在營造此理想環境。首先,木糠是整個殯葬方式的碳來源,並能夠吸收遺體在分解時產生的水分。而淡紫色的草本植物苜蓿芽(Alfalfa)則是啓動劑(activator),為分解過程提供氮(nitrogen)及蛋白質以加速過程。

當一切就緒後,所有組織,包括牙齒及骨頭,都會自然地成為肥料的一種。而整個化學作用所產生的熱能高達攝氏 49 至 71 度,有助殺滅遺體中的病原體(pathogens)。同時,細菌及部分衍生的真菌類,亦會幫忙加速整個腐化及分解的過程。30 天以後,所有的遺體組織都會變成養分非常高的肥料。

2019 年 5 月,美國華盛頓州通過一項法律,許可人民選用「堆肥葬」為殮葬方式。當時有不少聲音,認為此舉並不尊重死者,但支持讓法案的參議員指出,這種想法有可能基於他們並不瞭解此做法的真實步驟及面貌。而另一個極具爭議性的問題,就是如何運用這些遺體分解而成的肥料。有些人表明,人體有機會因做手術等方式,被植入含有重金屬的物質,並對泥土的土質有害。這些都是合理的懷疑,不過既然火葬中含酸量特高的撒灰土地都能用來種植,相信要做好「堆肥葬」的土質監管,也絕對不是難題吧。

參考資料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一名香港土生土長的骨頭說故人,馬不停蹄地飛到世界各地尋找及代言骨頭的故事,讓他們成為事情最後及誠實的無聲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