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聖節

|共17篇|

梨泰院慘案一周年:AI 檢測系統能阻事件重演?

去年萬聖節南韓梨泰院聚集人數過多,最終發生人踩人事故,造成 159 人死亡,逾百人受傷;事隔一年,很多家屬和生還者仍活在陰影創傷中。首爾正在測試智能人流檢測系統,於今年萬聖節前夕投入運作,借助科技之力避免慘劇重演。

梨泰院事件一週年:沒有問責,難平傷痛

萬聖節將至,全球「嘩鬼」準備盡情狂歡,除了南韓以外。去年 10 月 29 日晚上,首爾梨泰院發生人踩人慘劇,造成 159 人死亡、逾 150 人受傷,當中多是到來預祝玩樂的年青人。如今一年已過,真相依然未明,倖存者和遺屬得不到獨立調查、官員問責和正式道歉,只剩下無盡的恐懼、悲痛和怨憤。

Moyashi:澀谷沒有萬聖節

每年的萬聖節,裝扮成各種鬼怪的人都會大量湧入日本澀谷,把一般街頭變成露天狂歡派對,但區長長谷部健在 9 月 12 日召開記者會,請所有人在 10 月底不要再來。平常賣廣告的巨型招牌都換成標語,以日英雙語寫著「澀谷不是萬聖節活動會場」。

梨泰院人踩人事件原因:代溝

萬聖節週末晚上,南韓梨泰院發生駭人的人踩人慘劇,當中約 150人受傷,大多數是 20 到  30 多歲的年輕人。事後有目擊者及專家表示,受社交媒體及西方影響的年輕一代,與長輩之間存在文化差異。年長一輩大多忽視外來的影響,認為萬聖節並非需要重視的節日,這或可解釋為何梨泰院雖然夜店及酒吧林立,也適逢今年是疫後首個沒有防疫控制的萬聖節,預計有大量人潮湧入,當局卻沒有提供足夠安全措施。

鬼屋無鬼,何以嚇人?

每年慶祝萬聖節,除了扮鬼就是「撞鬼」。光在美國,每年就有 5,000 間鬼屋供人「被嚇」。但為何長久以來,它們的建築和佈置均是大同小異?原來這與心理學大有關係。專家指出,那些鬼屋的標準特徵,能觸發大腦的警報按鈕,為人提醒潛在的危險,促使我們謹慎行事。

李衍蒨:萬聖節的骸骨

每逢萬聖節,外國屋前面都裝飾得格外有氣氛。形形式式的骨頭、南瓜都放好在門前。在晚上,當小孩前往去敲門,大叫「trick or treat」時,整個萬聖節的氣氛在詭異的裝飾前都變得和諧。不過,今年萬聖節,美國紐約 Lake Grove 的一家人除了準備過萬聖節之外,更在這天找回了自己失蹤多年的爸爸。更弔詭的是,這位爸爸的骨頭是被埋在住處地牢下!

又到萬聖節:與其扮鬼,不如談死

你知道今天是萬聖節,但恐怕你不知道它的起源,也對此毫不在乎,反正如今就只是個「小孩討糖吃、成人鬧著玩」的狂歡日子。甚麼鬼怪幽靈,純粹噱頭而已。一批遠在紐約的義工卻不這樣想,他們在這星期舉行名為「反思生命盡頭(Reimagine End of Life)」的活動,為參加者提供一個機會,探索生與死這個大問題。

喪屍.惡魔.吸血鬼:哪類超自然生物電影最賣座?

每逢萬聖節,人們都愛喬裝打扮,入夜後的主題樂園和酒吧,盡是喪屍、狼人、惡魔或吸血鬼的出沒勝地。難以衡量哪一種超自然生物是最受人類歡迎/最畏懼的終極怪物,不過,比對歷年的電影票房,可以在某程度上觀照這股文化現象。恐怖電影的趨勢,往往反映了社會上的文化恐懼。對幽靈和惡魔的長期恐懼,怪物電影的迷戀,以及萬聖節的嘉年華式狂歡,極端的情感背後,最終還是指向了人類永恆的課題:生命與死亡。

快樂小丑如何成為驚慄象徵?

第一個恐怖的小丑形象可追溯至 1970 年的小丑殺手事件,曾經裝扮成小丑逗弄小孩的 John Wayne Gacy,背後竟是殺害了 33 人的連環殺手,衝擊了當時美國社會。隨後荷里活電影掌握人們對於小丑的矛盾心態,創造各種恐怖小丑角色,當中以 Stephen King 塑造的 Pennywise 最為駭人。自此以後,小丑便與精神變態的行為劃上等號,並成為集體潛意識。小丑恐懼症(Coulrophobia)也是在這個時候才浮現。

紅眼:不要衝出去自殺

萬聖節就快到,不知道特首 CY 的千金梁齊昕今年會否一如去年,夜鬧蘭桂坊。但是,不少港男港女都已經有不祥預感,心裡有數,今年「哈佬喂」的港男港女熱門造型,九成會是 Cosplay「自殺突擊隊」(Suicide Squad)的「小丑」Joker 和「小丑女」Harley Quinn。這現象,可以用一個四字成語來形容,東施效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