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共149篇|

【普京會晤金正恩】選址太空發射站,有甚麼意義?

北韓領導人金正恩自 2019 年以來首次會面俄羅斯總統普京,日漸被西方孤立的兩國有望聯手對抗制裁。向北韓尋求武器供應成為普京的主要目標,為回報北韓,普京表示將協助平壤製造人造衛星。「華盛頓郵報」專文指出,二人選址在東方太空發射場「聯盟-2」號運載火箭的工程車間會晤別具意義,因該中心正正代表俄羅斯在太空事業上的獨立自主,不受其他國家干預。

在北韓,朝鮮血統是件大事

美國陸軍逃兵特拉維斯金 7 月 18 日越過三八線,北韓官媒指他是出於「不人道的虐待和種族歧視」以及「不平等的美國社會」而投奔北韓。不過,若要逃避種族主義,這名非裔美國人恐怕去錯了地方,因為當地一直宣揚朝鮮種族純潔及優越,為保持民族血統純潔,甚至會強迫懷上混血胎兒的孕婦墮胎。

中國送給北韓的熊貓,去了哪裡?

中國向其他國家贈送或出借熊貓,以表達善意或加強外交關係,做法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中共建政後亦在 1957 年派出熊貓遠赴蘇聯,到今天不論友國俄羅斯,抑或價值觀截然不同的國家如英、美、日,甚至台灣,都曾經從中國手上接收過熊貓。要數歷來收過最多熊貓的國家,則是北韓,然而當地的熊貓們如今正下落不明。

那些年,叛逃北韓的美軍

美國官方證實,該國一名面臨紀律處分的士兵「故意且未經授權」進入北韓,相信已被北韓軍方拘留。涉事的二等兵 Travis King 於 7 月 18 日參加旅行團,到訪板門店軍事分界線時越過邊界。此事聽來匪夷所思,但其實早有先例。1962 至 1965 年間共有 4 名美兵跑到北韓,以逃避軍事責任。其中有人落地生根,成為北韓人民的「同志」,亦有人多年後離開。

避開制裁,北韓海上走私石油靠香港?

北韓在國際制裁的壓力下仍能持續製造核武,助力之一是走私賺的外匯。英國「金融時報」早前的調查報道,揭露有香港和澳門商人協助北韓走數十萬桶石油,為金正恩政權提供經濟支持,涉嫌違反聯合國制裁。

金正恩導彈威脅下,日本朝鮮學校步向末路?

金正恩最近瘋狂試射導彈,構成日本重大安全威脅,波及到戰後遺留至今的在日朝鮮人問題。日本全國尚存 63 間朝鮮學校,為朝鮮後代提供北韓式教育,近來頻頻受到恐嚇及抗議,加上東京政府修例,令經費不足的朝鮮學校正骨牌式倒閉。

北韓憲法下,國內人人都是罪犯

北韓治安,可能是計劃前往當地者的共同疑問。在必須隨團旅遊、所有行程受控制下,遊客不太可能遇上搶劫、扒手等罪案,不過始終難以看到官方論述以外的北韓。化名 Joshua Kim 的脫北者就在美國專門報道北韓新聞的 NK News 撰文,透露北韓社會有甚麼常見罪案,又有甚麼罰與不罰。

俄烏戰爭中的另類逃兵:北韓工人

9 月 21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進行「部分軍事動員」,令很多缺乏軍事訓練的平民也要上戰場。一時之間,俄國境內出現大型逃亡潮;烏克蘭政府甚至設立「投降專線」讓不想打仗的俄軍安全離開戰場。而根據「每日郵報」和「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這場俄烏戰爭中,其實還有一班另類逃兵 —— 北韓工人。

北韓警察腐敗,成就市場活動

北韓實行計劃經濟,理論上所有財產都屬於國家。北韓警察如到市場巡邏,大可拘捕當中每一個人,因為全在進行私人買賣活動。然而,本屬非法的私營經濟,實際上卻是一股重要經濟力量。警員不會執法,以免牽連甚廣,更何況他們本人亦一直從這些「違法」經濟活動獲利。

北韓國產啤酒,原來歐洲「進口」?

北韓的「朝鮮中央通訊社」最近發表報道,慶祝大同江啤酒廠營運 20 年。文中強調酒廠是在「金正日主席的關懷下建造」,目的是「為人民生產最優質啤酒」。兩代領導人金正日及金正恩更曾多次到場參觀,鼓勵員工繼續提升啤酒的風味。大同江啤酒的確廣受歡迎,但北韓人卻不知這種獨特風味源自歐洲。

尹錫悅為何重新調查文在寅強制遣返北韓漁民?

2019 年 11 月,時任文在寅政府曾強制遣返兩名據指殺害了 16 名船員的北韓漁民,在板門店將之移交北韓當局。現任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辦公室週三發表聲明,譴責這宗「可怕事件」,指當日遣返涉及「反人類罪」,將徹底調查。同日,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突擊調查國家情報院(NIS),取去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等資料。遣返北韓人涉及人道問題,但尹錫悅政府調查事件,也令政界及人們疑慮是否為政治報復。

【北韓大發燒】造就不合比例疫情的金氏奇跡

北韓 5 月承認國內出現 COVID 病例,往後以「發燒」數字公佈疫情走勢。根據官方數據,自 4 月以來,全國 2,500 萬人口中,發燒患者總數上升至 336 萬,截至上週五,死亡人數為 69 人。然而,專家及觀察人士質疑,大量人口染疫的情況下,北韓宣稱的死亡數字及比例極低,這個帳面上 0.002% 的死亡率,低於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南韓東西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 Justin Fendos 就認為,北韓「發燒」或死亡數字值得質疑。

【北韓疫情】要核武,還是要疫苗?

北韓上週四首度確認國內 COVID 病例,是兩年多來不曾公佈病例的「零的突破」。儘管當地未有提及確診數字,但官方已下令嚴格封鎖全國。一日後,平壤終於表示,自 4 月下旬以來,全國超過 35 萬發燒病例,目前有 187,800 人正在接受隔離及治療。北韓曾拒絕主要由西方國家支援的 COVAX 疫苗分享計劃,與中國提供的科興疫苗。「華爾街日報」報道,北韓是次可能不得不接受他國的人道援助,但同時卻不太可能放棄核武計劃。

曾經冒死逃離極權,如今卻冒死回家的「歸北者」

金氏王朝治下的北韓,是全球最封閉獨裁的國度。在自我孤立和國際制裁下,北韓經濟長期崩潰,飢荒問題嚴重,加上政府以極權高壓管治,很多北韓人都希望逃離家園,尋找一線生機。可是,2022 年元旦卻出現一宗罕有案件,有「脫北者」冒死跨越非軍事區重返北韓。巴拉福特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Christoph Bluth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歸北者」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