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韓

|共141篇|

金正恩導彈威脅下,日本朝鮮學校步向末路?

金正恩最近瘋狂試射導彈,構成日本重大安全威脅,波及到戰後遺留至今的在日朝鮮人問題。日本全國尚存 63 間朝鮮學校,為朝鮮後代提供北韓式教育,近來頻頻受到恐嚇及抗議,加上東京政府修例,令經費不足的朝鮮學校正骨牌式倒閉。

北韓憲法下,國內人人都是罪犯

北韓治安,可能是計劃前往當地者的共同疑問。在必須隨團旅遊、所有行程受控制下,遊客不太可能遇上搶劫、扒手等罪案,不過始終難以看到官方論述以外的北韓。化名 Joshua Kim 的脫北者就在美國專門報道北韓新聞的 NK News 撰文,透露北韓社會有甚麼常見罪案,又有甚麼罰與不罰。

俄烏戰爭中的另類逃兵:北韓工人

9 月 21 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佈進行「部分軍事動員」,令很多缺乏軍事訓練的平民也要上戰場。一時之間,俄國境內出現大型逃亡潮;烏克蘭政府甚至設立「投降專線」讓不想打仗的俄軍安全離開戰場。而根據「每日郵報」和「自由亞洲電台」報道,在這場俄烏戰爭中,其實還有一班另類逃兵 —— 北韓工人。

北韓警察腐敗,成就市場活動

北韓實行計劃經濟,理論上所有財產都屬於國家。北韓警察如到市場巡邏,大可拘捕當中每一個人,因為全在進行私人買賣活動。然而,本屬非法的私營經濟,實際上卻是一股重要經濟力量。警員不會執法,以免牽連甚廣,更何況他們本人亦一直從這些「違法」經濟活動獲利。

北韓國產啤酒,原來歐洲「進口」?

北韓的「朝鮮中央通訊社」最近發表報道,慶祝大同江啤酒廠營運 20 年。文中強調酒廠是在「金正日主席的關懷下建造」,目的是「為人民生產最優質啤酒」。兩代領導人金正日及金正恩更曾多次到場參觀,鼓勵員工繼續提升啤酒的風味。大同江啤酒的確廣受歡迎,但北韓人卻不知這種獨特風味源自歐洲。

尹錫悅為何重新調查文在寅強制遣返北韓漁民?

2019 年 11 月,時任文在寅政府曾強制遣返兩名據指殺害了 16 名船員的北韓漁民,在板門店將之移交北韓當局。現任南韓總統尹錫悅的辦公室週三發表聲明,譴責這宗「可怕事件」,指當日遣返涉及「反人類罪」,將徹底調查。同日,首爾中央地方檢察廳突擊調查國家情報院(NIS),取去與案件有關的文件等資料。遣返北韓人涉及人道問題,但尹錫悅政府調查事件,也令政界及人們疑慮是否為政治報復。

【北韓大發燒】造就不合比例疫情的金氏奇跡

北韓 5 月承認國內出現 COVID 病例,往後以「發燒」數字公佈疫情走勢。根據官方數據,自 4 月以來,全國 2,500 萬人口中,發燒患者總數上升至 336 萬,截至上週五,死亡人數為 69 人。然而,專家及觀察人士質疑,大量人口染疫的情況下,北韓宣稱的死亡數字及比例極低,這個帳面上 0.002% 的死亡率,低於全球絕大部分國家,南韓東西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 Justin Fendos 就認為,北韓「發燒」或死亡數字值得質疑。

【北韓疫情】要核武,還是要疫苗?

北韓上週四首度確認國內 COVID 病例,是兩年多來不曾公佈病例的「零的突破」。儘管當地未有提及確診數字,但官方已下令嚴格封鎖全國。一日後,平壤終於表示,自 4 月下旬以來,全國超過 35 萬發燒病例,目前有 187,800 人正在接受隔離及治療。北韓曾拒絕主要由西方國家支援的 COVAX 疫苗分享計劃,與中國提供的科興疫苗。「華爾街日報」報道,北韓是次可能不得不接受他國的人道援助,但同時卻不太可能放棄核武計劃。

曾經冒死逃離極權,如今卻冒死回家的「歸北者」

金氏王朝治下的北韓,是全球最封閉獨裁的國度。在自我孤立和國際制裁下,北韓經濟長期崩潰,飢荒問題嚴重,加上政府以極權高壓管治,很多北韓人都希望逃離家園,尋找一線生機。可是,2022 年元旦卻出現一宗罕有案件,有「脫北者」冒死跨越非軍事區重返北韓。巴拉福特大學國際關係教授 Christoph Bluth 就在學術平台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歸北者」的心理。

戰火中的香港:韓戰篇

二戰結束後,世界隨即陷入冷戰之中。共產中國在 1949 年成立後,很快就與西方資本主義陣營發生一場正面軍事衝突,1950 年以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義「抗美援朝」,在韓戰中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對壘。當時香港仍是英國殖民地,當英國也參戰,香港就扮演重要角色,而韓戰也改寫了香港戰後的發展軌跡。

天堂在北韓:力主崇拜朝鮮的尼泊爾人

1965 年,主體思想(Juche)正式成為北韓官方意識形態。主體思想誕生於北韓,似乎為當地獨有,不過主力北韓新聞的 NK News 報道,遠在南亞尼泊爾中部的城鎮巴克塔普爾,近 30 年來一直由尼泊爾工農黨(NWPP)管治,其領導人便在當地大力提倡北韓模式。

一碟日式咖哩飯,何以燃起日韓獨島主權爭議?

日韓之間經常就獨島(日稱竹島)的領土主權爭執,東京奧運網站把該島劃為日本領土,就曾引發外交風波,而最新爭端卻竟然是來自一碟日式咖哩飯:白飯以獨島造型倒模,並插有日本國旗,引來南北韓傳媒統一口徑齊聲譴責,爭議背後,還牽涉利潤可觀的旅遊收益。

和平統一共識,正在南韓社會淡化?

從近期電影「絕路狂逃」,講述南北韓外交官放下猜疑合力逃出索馬里,到大熱劇集「魷魚遊戲」裡拚命求存的脫北少女,韓國影視作品不乏觸及兩韓的情節或題材。而自朝鮮半島分裂以來,統一意識亦一直存在。不過,2018 年韓國國際交流財團研究生獎學金得主、專門研究南韓政治的 Dylan Stent 認為,在過去幾年間,南韓政界與民間的和平統一共識,其實正在減弱。

現實中的「絕路狂逃」:遁走摩加迪沙的南韓外交官

今夏上映的「絕路狂逃」,在韓入場人次超過 356 萬,力壓荷里活大片「黑寡婦」,以 334 億韓元成為當地年度票房冠軍。作品改編自 1991 年索馬里內戰期間,南北韓外交人員聯手逃出首都摩加迪沙的真實事件。這段歷史的主人公、時任駐索馬里大使姜信成,亦在電影上映後現身受訪,道出當年被孤立於戰亂之中、與北韓人同生共死的經歷。

意識形態教育從娃娃抓起 —— 北韓兒童 MV

北韓近期強烈抵制南韓流行文化。今年 7 月,「勞動新聞」一篇文章更指「意識形態和文化領域的鬥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年輕人即使唱歌跳舞,也要唱出符合時代需要、民族情懷的旋律和節奏,弘揚我們的文化風貌」。專注北韓新聞的 NK News 報道,北韓當局全力消除國內「危險」的外國影響之際,也推出一系列全新青少年名曲 MV,用音樂號召新一代國民擁護國家的意識形態。

通過審查的北韓電影「平壤怪獸」

北韓第二代領袖金正日是一名電影迷,身兼導演、製片人、電影理論家等身份的他,希望國內所有電影都按照他屬意的意識形態製作;為了拍好北韓電影,金正日更在 1978 年綁架南韓著名女演員崔銀姬和導演申相玉。北韓電影自有一番嚴格審查,然而申相玉逃出北韓前最後一部電影、日後被部分西方人士解讀為抨擊「金日成挾持人民革命」的「平壤怪獸」(Pulgasari),1985 年竟能通過金正日法眼,順利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