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工商管理和 IT 佔主導的 21 世紀生產力社會,一切追求「效率」。在「效率」主義主導之下,還有沒有文化藝術?
英語
|共51篇|
Amedeo Robiolio:科學與理性之間 Science and Reason — Friends or Foes?
歐洲人用英文表達,優勢在於彼此文化根源相同:文藝復興、基督教、理性和科學的發展,令法國、德國、意大利等人進入英語世界思維,比亞洲人容易。譬如這一篇剖析「科學」和「理性」之間有何差異,一個 20 出頭的意大利大學畢業生,如何以英文表達,同齡的華人學生可以借鑒。
Amedeo Robiolio:政治家與哲學家 Politicians and Philosophers: You Are What You Hate
介紹這位作者,想強調的是:英文對於他也是第二語言。但是只要肯思考,喜歡閱讀,第二語文也可以用得很好,雖然還不是名家。
方禮倫:企業的政治表態 The Political Interference In Business
作者因此質問:在英國市場賺錢的華為,是否應該表態支持英國政府的政策,例如華為表態支持英國外交部給予香港 BNO 居民英國居留權?如果華為收到此一壓力,中國又會如何反應?
方禮倫:無形的界線 The Invisible Lines
英文作文怎樣能由 A 升級到 A*?往往就看這些小地方,除了文法正確,就是觀點清晰,經營結構,還有就是修辭。骨骼、血肉、心臟、靈魂,虛實俱備,型格鮮明,這就是好文章。
方禮倫:煽動社會仇恨 The Way To Destroy A Society
香港的立法會從此沒有了真正的反對黨,立法會又有何意義?作者還以為中國會為香港未來再塑造一個認可的「反對派」,這一點未免過分樂觀了。
方禮倫:香港末路 Chinese Law Will Be The End Of Hong Kong
最後的結論,不是香港「前途是否光明」的問題,而是香港「到底有沒有任何前途」的問題。此一結語令人深思。
方禮倫:在影子裡生存 Living With A Shadow
英文優於說理,因為句法嚴謹,長於經營結構。面對很複雜的問題,一個優秀的作者就像建築一座房子,將地基、樑柱、門窗、屋頂,一一裝嵌,做到有條不紊,以理服人,由淺入深,虛實相間。
方禮倫:「中英聯合聲明」僅是中方單方面聲明嗎? A Unilateral Declaration?
「中英聯合聲明」到底是一項有 50 年約束力的兩國協議,還是一項已經過時的所謂「歷史文件」?作者用中國的立場作為議論的起點。就是中國認為,英國對香港的佔領,是「非法」的,因為港九新界各樣租借的條約,是「不平等條約」。
方禮倫:香港,我的家鄉 Thinking of Home
好的英文文章,要看細節。作者要表述的心情、立場、角度,全在此等細節中。
印度新嫁妝:IELTS 分數
面對結婚這件人生大事,小心選擇伴侶可謂天經地義。不同的文化對「好丈夫」、「好妻子」都有不同演繹,基準亦往往隨時代流變。在現代印度,能令二人結為姻親的,除了愛情、名譽、地位、金錢,還有 IELTS 分數。
唐明:粗口的道德悖論
台上那些道貌岸然的政客,雖然不講粗口,英語也很流利,使用的似乎是很有教養的詞彙,但是嘴裡吐出的每一句廢話,錄音機式的反反覆覆,是對社會主流意見最大的蔑視,實在難聽過粗口。但街邊一名斬叉燒的廚師,即使滿口髒話,但他的話有道理、有良知,他的粗口反而是正義的聲音。有些人從不講粗口,不代表人格高尚;有些人嘴裡污穢,內心卻有一片磊落。
要改變口音,先讓耳朵做運動?
有人說法語很性感,但當你聽到帶有法語口音的英語卻未必是同一回事。很多人明明已從小已學習外語,卻無法擺脫其母語口音的影響,例如廣東話的抑揚頓挫、北京腔的捲舌音。口音過重,有可能影響溝通。英國廣播公司近日便有文章提出,假若希望消除口音,秘訣在於重新訓練你的大腦及耳朵。
為何北歐人英語普遍流利?
這樣解釋似乎不怎麼激動人心,原來只是北歐人有先天優勢?不過,與英語相近的語系也包括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和法語等,西班牙、意大利和法國在 EF EPI 分別排列第 32、34 和 35 位。可見,語系相近並不是惟一讓北歐人說得一口流利英語的原因。
Brexit:約定俗成,脫歐的英語新共識
揉合 Britain 與 exit 的「Brexit」一詞,在 2016 年英國討論脫歐期間頻繁使用至今。英國廣播公司的報道更形容,自有 Brexit 以來,國民間的日常交談,除了天氣、「Sorry」外,就是滿口 Brexit。除了 Brexit,脫歐亦創造了不少在大眾之間廣為流傳的新詞組,且看脫歐如何改變英語。
英國人也開始不讀英文?
讀中文系的人,大抵都曾被問及「中文也需要讀?」或是「讀中文有何出路?」,修讀母語似乎甚易被視作不切實際,撇除中國語文是必修科目,2018 年中學文憑試只有 1,767 人報考中國文學科。無獨有偶,在英國,高級程度會考及大學選修英文相關科目的學生愈來愈少,社論作家 Susanna Rustin 就在英國「衛報」撰文分析現象。
陶傑:燦爛之後 歸於黑寂
他畢竟百年不遇,在中國的名士史上,更千載難逢,他和香港一樣,是一場「仙履奇緣」的舞會,他的出現和香港一樣,都有午夜 12 點的局限,然而香港在主權移交之後,沒完沒了,要面對一場昏厥嘔吐的 Hangover,鄧永鏘卻滄海一聲笑,活出了自由的靈魂。
P is for pterodactyl:史上最「差」字母書?
香港入的英文入門課,離不開 A for Apple、B for Boy。近年為了「贏在起跑線」,孩子們改學 A for Astronaut、B for Barbarian,幾乎連做父母的也不會唸。誰知難字未算難,一本在兩周前出版的字母書,直接就叫 P is for pterodactyl,還自喻為「史上最差」。但它打入「紐約時報」暢銷書榜,出版商急於重印應市。如此奇書,魅力何在?
Amedeo Robiolio:一個壞透了的詞「Egregious」
「Egregious(壞極)」這個詞彙,正是一完美例子。所有英語國家,現在將之用作準知識分子型的侮辱,以看似較為友善的形式取代粗俗的字眼。然而,細看這個詞彙的拉丁文詞根,意思卻截然不同。其拉丁文詞根 grex,字面解作「羊群之外」,或更準確地解為「從羊群裡挑選」。換句話說,grex 成為出色、傑出的代名詞,就如在羊群裡最好的羊羔,能輕鬆地在群體中受注視。
在亞洲國家教英文,有張「白臉」就可以?
英語作為國際語言,不少國家將之列入課程,亦會聘請英語為母語的外籍教師授課,成為英語國家國民一條就業出路。然而,澳洲廣播公司(ABC)報道,有教育專家就部分不合資格人士成為外籍英語教師感到憂慮。有曾在中國任教英語的外國人直言:「即使你的英語發音不地道也沒關係,『白臉(white face)』才是首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