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女演員 Millie Bobby Brown 憑影集「怪奇物語」廣受歡迎,上週再以 19 歲之齡出版首部小說 Nineteen Steps,但新作面世後在網上引起爭議 —— 此書乃由作家 Kathleen McGurl 代筆,書封卻未印上對方姓名。以往也有不少名人請槍當文豪,這類做法是商業買賣,抑或剝削寫手?
作者
|共7篇|
從杜象到人工智能:有關「作者」身份的爭論史
20 世紀,更多理論家和創作家開始反思何謂「作者」,而人工智能程式 ChatGPT 和 Midjourney 的誕生,又把討論更推進一步。澳洲阿德萊德大學創意技術教授 Thomas Hajdu 便爬梳「作者」身份的爭論史。
譯者無名:久被低估、忽視、冷待的文學翻譯
早前加拿大譯者 Yilin Wang 指控大英博物館舉辦展覽時,未經授權下使用她就秋瑾作品的英語翻譯,事件引起廣泛討論,業內人士卻早知此乃常態。他們強調,翻譯作為一門專業甚至藝術,需要花上很多心血和時間,長久以來卻被當作事後添筆,常在文學及出版過程遭受忽視,欠缺應有的認可、尊重甚至報酬。
得獎「女」作家竟是三位男編劇 —— 文學惡作劇可以接受嗎?
西班牙「行星文學獎」上週五頒發,獲獎作品是該國犯罪小說家 Carmen Mola 的小說「野獸」。據報 Carmen Mola 是一位大學女教授的的筆名,然而頒獎典禮上卻有三名男子上台領獎,並表示他們是合著作家 —— Carmen Mola 本人。「自爆」身份後,包括該國政治人物、LGBT 運動人士 Beatriz Gimeno 在內,部分人批評三人男扮女發表作品的「騙子」行為。不過,文學惡作劇(literary hoax)當真不可接受嗎?
鴻若遠:「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為消費者微調口味的西式唐餐
記得 90 年代中,我接觸到的外國人,幾個都跟我提起這本書說好看。那時候我總不以為然想:老外懂甚麼中國歷史?老子還要你來推介?受這種無知的傲慢,以及民族自尊心受傷的愚蠢影響,我當時刻意沒看。現在才讀,感覺像意外懷孕後才初次邂逅,是種難以名狀的詭異。
Moyashi:那些沒有結局的結局
如果以「有否結局」作為判斷準則,我們便永遠無法決定作品的價值;相反,如果我們可以接受「斷章」為一種作品存在的形式,甚至是所有作品的現存狀態,則可以相對寛容地欣賞不同作品,即使作者未寫出其聲稱的「結局」。
方俊傑:叛譯同謀 —— 作者與譯者的根本衝突
像「叛譯同謀」,表面上集齊各國代表,順理成章可以探討一下不同民族性;說得更多的,是譯者與作者的利益關係,也是作者與出版社的利益關係,再推遠一點,更是文學或藝術與生意的利益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