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若遠:「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 為消費者微調口味的西式唐餐

A+A-
2005 年,張戎與丈夫喬.哈利戴合著「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一書。 圖片來源:Ricky Chung/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via Getty Images)

在認識張戎的次序上,我和西方世界大部分讀者相反。我是先看 2005 年她和丈夫喬.哈利戴合著的「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Mao: The Unknown Story),再看 2013 年的「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Empress Dowager Cixi: The Concubine Who Launched Modern China)後,才有機會讀她 1991 年在西方世界最有名的得獎自傳成名作「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Wild Swans Three Daughters of China)。記得 90 年代中,我接觸到的外國人,幾個都跟我提起這本書說好看。那時候我總不以為然想:老外懂甚麼中國歷史?老子還要你來推介?受這種無知的傲慢,以及民族自尊心受傷的愚蠢影響,我當時刻意沒看。現在才讀,感覺像意外懷孕後才初次邂逅;又或是看了許多集「復仇者聯盟」後,才發現根本從未看過「美國隊長」一樣(好吧,這是甚麼鬼比喻?),是種難以名狀的詭異。但對比近代中國歷史的荒謬,這點小意外,又何須大驚失色?

「鴻:三代中國女人的故事」書封。

作者出身於幹部家庭,在 70 年代末改革開放時,因成績優異而獲黨派送英國留學。當時中共對留學生監督嚴謹,每個人都不能單獨外出,領事館亦要求同學彼此監視。有次作者母親來到英國探望她,過程中說了許多家族歷史,離開時留下了 60 多小時的錄音帶。作者憑著這些紀錄,把他們一家三代的故事寫成自傳故事,細述家族歷史,同時也見證中國時代巨輪的劇變。

今天終於有機會讀此書,也終於明白當年能令一眾老外驚艷之原因。作者徹底摸懂西方讀者心理,可能因為得到當時還是她教授的丈夫協助(這點作者在序中亦有提及),用西方觀眾的視覺,去敘述這個中國故事。書中有很多細節值得參考,雖然敘述中國複雜的近代史,作者卻懂得避重就輕。她跳過了很多無謂的細節名稱數字,直接進入西方觀眾喜歡的話題。因為書就算多厚,也無法涵蓋所有歷史。在講述日本在二戰前攻佔東北、成立滿州國時,作者沒花筆墨寫佔領了多少平方公里土地,而是直接告訴讀者,當時日軍佔據東北「一個德國那麼大」的地方。

首先要理解,這地球上每個人都很忙,西方讀者沒幾個有閒暇去聽所謂的東方故事,關於「中國熱」,有一定程度上只是我們自 high。有些老外或有興趣了解風情,但必須要提供他感興趣而可以消化的食材,沒人有義務將大部分焦點放在我們身上。作者這種敘述方式,固然是為消費者考慮,但在某些傳統文人大作家眼中,可能便會嗤之以鼻,說:「滿州國跟德國有甚麼關係?為甚麼要拿來對比?外國人就應該知道,日本鬼子佔了我們一點都不能少的領土究竟有多大!才能同仇敵愾!」問題是,你把自己看得太重。

世界每個城市每天都有人死,緬甸軍屠殺人民,阿富汗 ISIS 炸美軍。為甚麼我們要聚焦於遠東那個小港口?重心不是你有多正義,而是這議題能否跟我有所共鳴。應如張戎一樣,別給我數字,給我能明白的東西,例如德國。正如西方大賣的中餐廳,許多都不是賣著正宗中餐,而是微調至適合西方人口味的餐點。你可以罵它不正宗,但不可忽視它的成功。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呀。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

思考是危險的開始,創作乃囹圄之門票。只因吞過紅藥丸,從此走上殺頭不歸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