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6篇|

原子彈誕生地:洛斯阿拉莫斯

名導基斯杜化路蘭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成為全球熱話,讓更多人了解「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複雜一生。提到這位一代物理天才和他領導的「曼哈頓計劃」,不能不提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最近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旗下雜誌就以專題報道,講述實驗室的人和事。

【福島遺禍】關閉核電廠,卻危害更多性命?

8 年前,日本東北一場海嘯,摧毀福島第一核電廠。此後全國反核情緒高漲,連場示威對政府造成壓力。為免國民再受同類事故威脅,當局採用了謹慎原則,在 2012 年關閉全國 54 座核電廠,中止近 50 吉瓦的電力生產。但最近一篇學術論文中,3 名經濟學家卻質疑當年日本政府的決定,反比核災導致更多人喪命。

承諾減核後擬建新核電站,法國政府出爾反爾?

核電大國法國在 2015 年通過「能源政策法案」,宣佈在 2025 年前,將核能發電比例由現時的 75% 下調至 50%。然而,繼去年總統馬克龍決定將期限延至 2035 年後,創科雜誌 MIT Technology Review 引述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道指,政府正計劃興建 3 個新核電站。口說減核,實則建核,法國政府是否自食其言?

消失之地:曾經不能踏足的世界盃城市

俄羅斯世界盃終於進入最後階段,有球迷在電視屏幕前緊追每場賽事,亦有人選擇親赴現場,見證入球一剎觀眾席上數以千計球迷的歡呼聲。而且,球賽以外,可能更是他們人生首次踏入 Samara、Kaliningrad 或 Nizhny Novgorod 這些城市。未到過這些地方其實毫不出奇:「在 30 年前,你根本不被容許進入這些禁地。」這 3 個城市,雖在今日因為體壇盛事備受全球注目,卻可以追溯回冷戰時期那一段封閉、神秘和充滿政治色彩的過去。冷戰已過,世界盃的喝采聲中,蘇維埃的音容猶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