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是一種處理不當就能致命的美食,對被 2011 年核災破壞的福島漁業來說,牠們則是救星。當地漁民接受法新社訪問時指出,自 12 年前日本東北部發生災難級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熔毀後,已沒太多好消息,被稱為「福虎」(福とら)的虎河豚再次點燃他們的希望。
福島
|共27篇|
3.11 十二週年:日本人準備重啟核電
3.11 日本大地震引發海嘯,造成福島核災重創經濟,引起各國省思與警惕。12 年後,一場全球能源危機使該國計劃重啟核電,首相岸田文雄更強調將推進開發新一代反應堆,意味著推翻 3.11 後零核政策。這個冬天面對不斷上漲的供暖費用,令更多民眾開始重新評估使用更便宜、更穩定能源的好處,甚至有些住在核電站附近的人已放下恐懼。那麼,日本要重新擁抱核電嗎?
監察福島核洩漏情況,靠放蛇
日本福島核事故距今已有 10 年,為更了解輻射對當地生態所產生的影響,美國研究人員在當地核電廠附近生活的「居民」鼠蛇(Rat snake)身上,放置微型 GPS 追蹤器,透過牠們的活動,監察受污染區域的狀況。
晶片荒下,豐田為何不受影響?
半導體在疫情期間需求激增,汽車業面臨晶片短缺危機,生產計劃被打亂。不過,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卻因早已汲取 2011 年日本海嘯災難的教訓,懂得及早準備,所以疫情期間生產上並未有受太大影響,銷售量更不跌反升。
綠色和平:福島核災十周年 人類不可再犯同樣的錯誤
日本福島核事故發生至今 10 年,遺害並未有隨時間而消失,但我們必須盡一切力量補救。日本政府及東京電力公司須維護當地居民及環境權益,妥善安置居民,和重新擬定福島第一核電廠的退役計劃。而人類更不能明知故犯,以身犯險使用危險核電;發展安全的可再生能源,方為潔淨能源的選項。
3.11 災後十年:「集體」遷移失敗,新居形同孤島
2011 年 3 月 11 日,巨大的地震及海嘯摧毀日本東北部,40 多萬間樓房完全或部分損毀。10 年後的今天,政府表示災區的住屋供應大致完成。以岩手、宮城及福島 3 縣為主,逾 300 個地區獲建議集體遷移至高地,向重建家園踏出一大步。但有倖存家庭發現,新居旁邊四下無人,形同活在荒島之上,因為願意回鄉長住的人,原來只有他們而已。
3.11 大地震十周年:日本對核電政策的集體反思
2011 年 3 月 11 日,是很多人難以忘記的一日。日本爆發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除了摧毀東北地區各處,也釀成 21 世紀最大核災難「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根據綠色和平在 3 月發表的報告,核洩漏帶來的影響至今尚未復原,只有約 15% 的特別除污地區完成清除輻射的工作。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發表專題文章,回顧事件如何改寫日本能源政策。
紅眼:在日本,你起碼可以拍一部批評政府的電影 ——「福島 50 死士」
在日本,你起碼可以拍一部批評政府的電影,能夠理直氣壯講出真話。無論是電影內外,你不一定要歌功頌德,卻可以據理力爭,批評政府高官庸碌自私,冒死捍衛你的出生地。
奧運聖火由福島起始,官方說安全就安全嗎?
9 年前海嘯猛烈來襲,造成福島核電廠核反應堆熔化,放射性物質瀰漫空氣之中,福島從此成為「核災難」的代名詞。今年東京奧運又稱「日本復興奧運會」,火炬傳遞更選址福島縣,但當地經歷破壞至今僅不足 10 年,其恢復程度仍屬未知之數。
【福島遺禍】關閉核電廠,卻危害更多性命?
8 年前,日本東北一場海嘯,摧毀福島第一核電廠。此後全國反核情緒高漲,連場示威對政府造成壓力。為免國民再受同類事故威脅,當局採用了謹慎原則,在 2012 年關閉全國 54 座核電廠,中止近 50 吉瓦的電力生產。但最近一篇學術論文中,3 名經濟學家卻質疑當年日本政府的決定,反比核災導致更多人喪命。
Moyashi:廿年後的世界系
日本動漫文化中有一個作品類型叫作「世界系(セカイ系)」,大概是 90 年代末二千年代頭開始出現。故事結構大概是少男少女日常上學生活,或玩鬧或談情,然後就世界末日。
福島核廢水入海?是「沒有」還是「未有」?
日本前環境大臣原田義昭在上週二臨卸任前夕,就福島核廢水處理問題指出「只能排入大海」,言論引起福島漁業協會不滿。接任的小泉進次郎隨即到當地訪視,並向公眾致歉,但據英國「衛報」報道,福島漁民仍對此事感憂心忡忡。
令和元年:巔峰過後,偉大抱負的終結
德仁太子預定於今年 5 月 1 日即位,亦將開啟新年號「令和」元年,不過,日本是否真如這個雅致年號的喻意,邁向一個「政令和諧」的新時代?在日本生活了 12 年,專門研究外交政策及亞洲政治關係的多摩大學客席教授 Brad Glosserman,卻將在下個月出版其新書,從書名到書中內容,無不跟日本新天皇即位,年號替換的期盼大唱反調。
【Soul Mondy】回福島,開一間滑浪板店
出現過巨大災難的大海,現在卻有望再成為滑浪熱點?福島禁區自災難以來,首次出現滑浪店 MSP,創辦人希望福島在歷經第一核電站爐芯熔毀、洩漏幅射後,能夠重振滑浪聖地的美譽。期間雖然面對非議不斷,但他堅持下來,只因對家鄉大海的一份熱愛。
對現代藝術不領情的福島
現代藝術家矢延憲司寄贈福島市的雕塑「太陽的孩子」,於 8 月 3 日在福島市 JR 福島站附近的教育文化中心前聳立。福島市市長木幡浩表示:「這雕塑是勇敢面對災害、懷著希望克服困難並復興的象徵」,與福島復興的目標一致,所以接受寄贈,希望可能鼓勵市民大眾,然而福島當地的民眾卻不太領情,對雕塑有不少負面意見湧現。
推崇「自我責任」的日本,核災後釀成更多悲劇
災難當前,走或留彷佛都是個選擇,但在 2011 年福島核事故發生之際,「避難」不是一個有充足時間去冷靜思考的問題。在對無形的核輻射恐懼下,大家都有不管如何先離開的想法,網上甚至有人批評居於福島,又沒有離縣避難的父母是「殺人者」。
她被欺凌,只因來自福島
7 年前,日本東北 3 縣發生強烈地震,當時海嘯沖毀福島第一核電廠,以及 9 歲女童關根颯姬的家。她與家人移居縣外避難,但相比奪去無數性命財產的天災,更殘酷的是在轉校後承受的欺凌。早前她到紐約出席一個 311 追悼會時憶述,同學們對她進行言語攻擊,像是「因為你是來自福島的小孩」,又或是「核輻射會傳染的」,讓她想過「不如死了更好」。其實很多受災孩子甚至成人,亦有過類似的遭遇。他們不過想在新環境尋求平安,但得到的卻是口頭甚至肢體暴力。
在日本,校園欺凌特別痛
日本的動漫文學電影劇集中,以「欺凌」為主題的作品多不勝數,而事實上,欺凌問題於日本小學至高中亦相當普遍。「經濟學人」指出,校園欺凌在日本情況尤其嚴重,多有遭欺凌的學生因此自殺,其由與整個社會結構及教育制度有關。
原人:東北日和——埋藏在「復興」底下的雪花
福島地震過去已經五年,我們或許都淡忘了,吃著宮城的生蠔,福島的桃子。日本,對遊客而言,一切如昔,吃喝玩樂好地方。但日本人記憶猶新,2011 年的 311 大地震引發 21 世紀最嚴重的核災害,沖毀核電廠,日本的東北沿岸家園盡毀,陰霾揮之不去,餘震不斷。上年 11 月,福島發生 7.4 級大地震,當局指稱為 311 的餘震。今年福島亦有 5.6 級較小型的地震。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福禍視乎人如何面對,近年日本主流文化有不少反思。
綠色和平:災後六年,福島復興之路尚有多遙遠?
「我以為你受輻射影響,在關燈的情況下會發光。」日本「朝日新聞」早前報道,一名來自福島的女大學生在 2014 年上日本關西學院大學英文堂時,受到外籍老師的歧視,日前亦相繼爆出災民飽受欺凌的事件。六年後,至今仍有逾 12 萬來自重災區岩手、宮城和福島縣的災民流離失所,身心飽受的煎熬不足為外人道。但日本政府在沒有經過科學評估的情況下,決意在 3 月底撤銷部分災區的疏散令,再中斷經濟援助,變相強逼災民回到輻射嚴重超標的居所過非人生活。福島的復興,該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