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電動車、手提電腦還是手機,鋰離子電池無處不在,但卻未必能夠應付未來龐大的需求。「麻省理工科技評論」報道,固態電池、鈉離子電池、鐵空氣電池等新儲能技術,最近陸續取得突破,它們將如何改變我們生活?如何迎合環保市場需求?
能源
|共124篇|
烏克蘭戰爭,讓英國戲劇界面臨最大危機
持續快將一年的烏克蘭戰爭,以及其對能源供應的影響,加劇英國的生活成本危機,通脹率更冠絕發達國家。人們尋求逃避現實的樂趣,令音樂劇和聖誕表演的觀眾數目創下新高,惟全年入座率仍落後於疫情前水平。藝術源於生活,卻也困於生活。在這個戲劇大國,眾多劇院正為水電費頭痛,並憂慮營運前景。
美國冬季風暴:美國電網不堪一擊?
冬季風暴持續席捲美國,讓當地迎來有史以來最冷的聖誕節,全美死亡人數持續上升,電網也備受考驗,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當地電網推向崩潰邊緣。這場致命的暴風雪,暴露了美國電網的問題。
Ryan Fung:2022 年是時候放棄 1.5 度目標?
苦苦堅持,經已沒意思?2022 年對於支持 ESG、可持續發展的一方可算是十分氣餒。在戰爭爆發、通脹失控、能源危機的夾擊下,氣候問題基本上就是「開倒車」,全人類似乎大概也需要不爭氣地默默放棄 1.5 度目標,向氣候災難走近一步。
能源危機:歐洲聖誕燈飾不再璀璨
俄烏戰爭持續,影響全球能源供應,歐洲多國迎來一個十分艱難的寒冬。彭博社報道,由於電力供不應求,多國政府陸續推出節省能源措施,今年歐洲聖誕燈飾恐怕不再璀璨,只求大家能渡過一個平安的聖誕。
由潔淨方案到污染源頭,美國多年的焚化爐爭議
曾經,各地政府和學者都推廣興建焚化爐,認為相比起堆填區,是更加環保的選擇,而且部分設施更有發電功能,減輕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可是,近日美國多場反焚化爐的居民運動,批評設施損害居民健康,引起大眾對有關議題更多反思。彭博社的專題報道,就剖析焚化爐背後的利弊。
核聚變有新突破,人類又離「人造太陽」近一步?
經歷多年研究,美國政府科學家首次實現核聚變反應的淨能量增益,使人類向無限、零碳能源的目標邁出一大步。核聚變反應與太陽產生熱能的原理相同,因此被科學界稱為「人造太陽」,其發電潛力不容忽視,如果研發成功,則安全性如何?會產生對地球有害的物質嗎?
【能源系列之四】拿不到能源補貼的英國弱勢家庭
能源危機影響下,英國人今個冬天面臨天價賬單,英國政府 10 月起向每戶家庭給予 400 英鎊能源補貼,不過許多弱勢家庭到現在還未收到政府補貼,或未能及時去兌換所謂的代金券。補貼政策在網絡上掀起一番討論。
【能源系列之三】誰阻礙了法國「核能復興」大計?
法國目前 70% 電力來自核能,核電一直是其能源安全關鍵。不過,當地核電設施近來出現問題,於核心管道中發現裂縫和腐蝕,56 座核反應堆中有 26 座目前中斷運作,處於離線或維修狀態。隨著俄羅斯減少對歐洲供應天然氣,法國核電營運商正加緊修復核能設施,尋求在冬季來臨之前,盡可能重啟更多反應堆。
Ryan Fung:石油公司漂綠同謀只有 Google 關鍵字?
世界能源轉型正在加速,但沒有人能猜到,化石燃料時代到底何時才能終結,背後原因是石油公司除了「做實事」轉型,似乎也在積極地「漂綠」,嘗試走出一條看似平衡經濟收益,又能保護環境的「去碳化」之路,實質上卻更似是自欺欺人。非政府組織「對抗數碼仇恨」(CCDH)早前發佈研究,指出幾大國際石油公司在 Google 投放大量廣告為自己「漂綠」。
新式天降電源 —— 積雪
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發展可再生能源對實現碳中和、零碳能源願景的重要程度自不待言。除了太陽能、風能等已應用的可再生能源,日本青森縣正嘗試將另一種大自然的饋贈化為能源 —— 積雪。
【能源系列之二】德國廢核之路
世界各國曾經競相發展核能,其中德國在二戰後發展核能發電技術,但其後改變政策,走向廢核。回顧當地反核運動,歷史相當悠久,德國最初為甚麼堅定棄核,而核能在國際上有何爭議?
【能源系列之一】原定廢核的德國,為何會轉投核能懷抱?
德國作為反核先鋒,曾制定全面廢核的時間表。不過,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一切計劃有變。德國早前宣佈三座核電站營運期限延長,引人關注當地是否由廢核變為重新擁抱核能,又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西方制裁下,誰在購買俄羅斯燃料?
西方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加強制裁,美國自今年 3 月禁止進口俄國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產品;歐盟下月起將先後停止進口其大部分原油及精煉石油產品。9 月上旬由俄國海運出口到中國、印度和意大利等地的原油量,比上月每日減少 31.4 萬桶,創開戰以來新低,迫使俄國以合法和非法銷售來彌補歐洲市場的損失。
Ryan Fung:COP27 爭持不下難有對策?
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不負眾望,開幕至今幾天會議,仍未見到一些國際之間所達成的實質成果,主題仍是發展中國家追討氣候賠償,就「損失和損害」(loss and damage)爭持不下。
愈來愈多的能源貧困戶,英國或可參考比利時?
儘管政府已著手干預,但英國的能源費依然是歐洲最高。或許英國政府可參考鄰國的做法,針對低收入家庭,以解其「能源貧困」之急。
巴黎省電之秋:暖水澡、樽領衫、早關燈
相隔兩三年重遊巴黎,你或會驚訝這座「光明之城」,似乎變得又冷又暗。鑑於俄羅斯中斷對援烏國家的天然氣供應、法國核電產量跌至 30 年來最低點,總統馬克龍促請國民準備「能源節制」,多省電力好過冬。當局建議地方政府、家庭及企業,把恆溫器降至攝氏 19 度、天氣轉涼也只洗暖水澡。就連艾菲爾鐵塔等地標,也要提早關燈。但別說是普羅大眾,一些官員也質疑這些措施是否合理,對能源危機又能造成多大實質影響。
Ryan Fung:ESG 再無小政府大市場,氣候政策進退維谷
資本市場近半年的主題是經濟衰退,追逐 ESG 的資本也出現資金流出跡象,一些國家為了鼓勵私人企業不要放棄治療,似乎用齊胡蘿蔔加大棒,摒棄自由市場為上的經濟主義,且退且戰,舉步維艱。
當風吹得一年比一年慢……世界將會如何?
去年夏季至秋季,歐洲多地經歷長時間風旱(wind drought),許多地方風速比年平均水平慢約 15%。研究人員更預測,隨著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和地球兩極變暖,地球風速也會下降,有全球陸地風速靜止的擔憂。風力變弱,影響的除了天氣本身,還有風力發電和植物生長等不同方面。
從天而降的「免費」冷能,以雪冷卻數據中心
日本北海道美唄市找到一種方法,能夠在不加劇氣候危機的情況下,為全球數碼經濟產業下的龐大伺服器降溫。設於該地的數據中心 White Data Center 利用冰冷的白雪作為降溫工具,並將伺服器產生的熱能應用於漁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