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內的工作人員。 圖片來源: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名導基斯杜化路蘭新作「奧本海默」(Oppenheimer)成為全球熱話,讓更多人了解「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複雜一生。提到這位一代物理天才和他領導的「曼哈頓計劃」,不能不提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National Lab)。最近美國史密森尼學會旗下雜誌就以專題報道,講述實驗室的人和事。

1943 年 2 月,專為男孩提供戶外教育的洛斯阿拉莫斯牧場學校(Los Alamos Ranch School)突然關閉大門,以便美國政府接管整個校園。當地詩人兼該校創辦人的女兒 Peggy Pond Church 後來形容,整個行動「極度匆忙和神秘」。推土機抵達之際,她第一次瞥見了奧本海默,當時他穿著牛仔靴,急忙走進前門又從後門出來,迅速窺探廚房和臥室。

奧本海默和他的物理學家同事,都為超級機密「曼哈頓計劃」工作。他們有一個目標 —— 搶先在納粹德國之前開發出第一枚核武。這項任務需要一個遠離人煙的地點,而奧本海默本人特別喜歡牧場學校。他雖然生於紐約市,但在十幾二十歲時曾在新墨西哥州的聖塔菲(Santa Fe)渡過不少美好時光,後來和家人在桑格雷克里斯托山脈(Sangre de Cristo Mountains)買了一座小屋,而洛斯阿拉莫斯正正有著相同的山脈美景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最後兩年,約有 1,500 至 8,200 名科學家及工作人員曾居於洛斯阿拉莫斯牧場學校,以及鄰近一個快速建造的小鎮。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196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是第一批到達洛斯阿拉莫斯的研究人員,同為紐約人的他剛完成普林斯頓博士學位,習慣城市生活,但也被當地風景震懾。不過,初時洛斯阿拉莫斯鎮仍未完全落成,人們要擠在上下鋪,有物理學家要穿過臥室才能走到廁所。

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和周邊地區。 圖片來源:CORBIS/Corbis via Getty Images

洛斯阿拉莫斯鎮開始運作,但列為高度機密,居民都共享同一個郵箱地址:P.O. Box 1663。許多支援人員都是年輕軍事人員,他們與外界隔離,只好自尋娛樂。在星期六晚上,廣場舞成為自然而然的活動。單身男女會參加宿舍派對,享受果汁酒。已婚的科學家也嘗試自得其樂,奧本海默夫婦通常會在星期日早上騎馬。「原子能之父」費米(Enrico Fermi)則喜歡與貝特(Hans Bethe)一起攀山,從 12,500 呎高處俯瞰世界。兩人皆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35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查德威克(James Chadwick)回憶指,科學家們的腦袋都被物理和道德問題所困擾,形容自己經歷了很多個失眠夜,後來只好服用安眠藥。那是唯一的解藥。

1945 年 7 月 16 日,「曼哈頓計劃」迎來突破,團隊在新墨西哥州南部進行代號「三位一體」(Trinity)的核試,是人類史上首次,驗證了原子彈的概念。在上午,旁觀者看到一道刺眼的光芒,光芒又變成一個巨大的火球,帶著黃色、紅色和綠色的條紋,整個過程只持續了約兩秒,但又好像直至永遠。數星期後的 8 月 6 日,美國投下第一顆原子彈,摧毀了日本的廣島市。三天後,另一架飛機再於長崎投下原子彈。8 月 14 日,日本投降。

洛斯阿拉莫斯仍是一個活躍的國家實驗室,曼哈頓計劃的地點始終不對公眾開放,永遠因作為原子彈的誕生地而被記住。許多人會認為這種武器確保了某種和平,阻止超級大國互相攻伐。然而,當日參與計劃的部分科學家從未停止自我掙扎。奧本海默在戰爭兩年後說道:「物理學家已犯下了罪,是他們無法擺脫的認知。」(the physicists have known sin; and this is a knowledge which they cannot lo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