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目前 70% 電力來自核能,核電一直是其能源安全關鍵。不過,當地核電設施近來出現問題,於核心管道中發現裂縫和腐蝕,56 座核反應堆中有 26 座目前中斷運作,處於離線或維修狀態。隨著俄羅斯減少對歐洲供應天然氣,法國核電營運商正加緊修復核能設施,尋求在冬季來臨之前,盡可能重啟更多反應堆。
核電
|共22篇|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烏克蘭戰爭】扎波羅熱核電廠危機:砲擊為虛,偷電為實?
烏克蘭東南部城市扎波羅熱(Zaporizhzhia)正受俄羅斯控制,而在當地的全歐最大核電廠近日遭受砲擊,事後克里姆林宮斥責烏國「核恐怖主義」,烏方則反指普京有意勒索西方社會,更想藉此切斷該市與烏克蘭的聯繫以便「偷電」。廠內員工和國際核能專家認同烏國之言;國際原子能機構更警告,目前局勢構成巨大風險,甚至有可能導致「核災難」。
核聚變發電,離我們還有多遠?
最近,科學家在英國核聚變實驗室,就核聚變產生的能量刷新紀錄,背後原理形同「人造小太陽」。多名核工程師接受訪問,解釋實驗成果及背後原理。究竟核聚變發電離我們還有多遠?對未來能源又有甚麼啟示?
【圖解】廢核是大勢?哪國最支持核電?
全球多國相繼定下淨零排放目標,有的國家訂明核能發電為過渡至淨零排放的手段,例如英國及日本政府均重申其為重要的減碳手段。同時,目前擁有 6 座核反應堆的工業大國德國,即將完全淘汰核電。全球有哪些國家仍使用核電?興建最多核電廠的國家又是誰?
Ryan Fung:鈾價起舞的隱憂
在資本市場提倡 ESG 的年代,核電是備受爭議的能源,有人擁抱也有人反對,但其原材「鈾」近月的價格不斷攀升,似乎反映出核能有望異軍突起,在未來低碳經濟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中國新時代的核能擴張
6 月 14 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CNN)報道,離香港 130 公里的台山核電廠發生洩漏事故,營運核電廠的法國公司據指曾兩度向美國求助。台山核電站回應指核電廠目前達到「安全、質量和工期等指標的既定目標」,香港保安局亦稱,天文台輻射監測結果顯示香港環境輻射水平過去一年維持正常。中國矢志成為能源大國,核電是中國能源政策佈局的其中一環。
3.11 大地震十周年:日本對核電政策的集體反思
2011 年 3 月 11 日,是很多人難以忘記的一日。日本爆發大地震,引發的海嘯除了摧毀東北地區各處,也釀成 21 世紀最大核災難「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根據綠色和平在 3 月發表的報告,核洩漏帶來的影響至今尚未復原,只有約 15% 的特別除污地區完成清除輻射的工作。學術網站「東亞論壇」就發表專題文章,回顧事件如何改寫日本能源政策。
承諾減核後擬建新核電站,法國政府出爾反爾?
核電大國法國在 2015 年通過「能源政策法案」,宣佈在 2025 年前,將核能發電比例由現時的 75% 下調至 50%。然而,繼去年總統馬克龍決定將期限延至 2035 年後,創科雜誌 MIT Technology Review 引述法國「世界報(Le Monde)」報道指,政府正計劃興建 3 個新核電站。口說減核,實則建核,法國政府是否自食其言?
Moyashi:要多少人遊行才有意義?
在這城市中,再沒有人能猜到明天的事,但明天始終會到來。共勉之。
有技術、無管理,東芝從日本第一淪為敗家子
繼家電、傳感器、電視,以及最賺錢的 NAND 快閃記憶體之後,東芝(Toshiba)這次連筆記型電腦部門也出售了,顯示這家曾經創造出數個日本第一的公司,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切爾諾貝爾核災是如何發生?
戲劇性的事故從 1986 年 4 月 25 日就蘊釀,發生於烏克蘭首都基輔以北 130 公里的切爾諾貝爾核電廠,當時烏克蘭仍屬於蘇聯。當日第四號反應堆正預備進行特別測試,試驗當緊急冷卻系統在完全停止供電時,能否靠汽輪發電機的慣性動力,在啟用柴油發電機之前提供足夠電力給冷卻系統。可是,這項出於安全測試的好意,陰差陽錯下卻造成一場大災難。
綠色和平:災後六年,福島復興之路尚有多遙遠?
「我以為你受輻射影響,在關燈的情況下會發光。」日本「朝日新聞」早前報道,一名來自福島的女大學生在 2014 年上日本關西學院大學英文堂時,受到外籍老師的歧視,日前亦相繼爆出災民飽受欺凌的事件。六年後,至今仍有逾 12 萬來自重災區岩手、宮城和福島縣的災民流離失所,身心飽受的煎熬不足為外人道。但日本政府在沒有經過科學評估的情況下,決意在 3 月底撤銷部分災區的疏散令,再中斷經濟援助,變相強逼災民回到輻射嚴重超標的居所過非人生活。福島的復興,該何去何從?
搵命搏經典:英用中製核反應爐!
於上月,法國和中國財團聯手,為英國興建新核能發電廠 C 機組核電項目動工(Hinkley Point C nuclear power station),並採用中國研發的第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直接引述張師奶的評論:「買暖爐都要諗過啦,買核電廠喎!有冇搞錯?」沒有搞錯,因為可能跟英國發展核軍備有關。不過先要有一個中國製的核電廠,才有核潛艇……這個思維,的確係高!
亢泰:一幅漫畫引人深思
關心時事的讀者一定會知道這張漫畫可笑在甚麼地方。中國國營的 CGN 在英國 Hinkley Point 核電站投資的交易被暫時擱置起來,這使中國頗為惱怒。而中國駐英國大使在英國「金融時報」上發表一番講話,語氣強硬,有點咄咄逼人的感覺,引起英國讀者的反感。中國近幾年來的外交手法,使人想到上個世紀帝國主義列強的態度。
中英核電廠間諜風雲
英國新首相文翠珊上任不久,隨即叫停欣克利角核電廠建設,令她不惜冒損害英中關係之風險,仍要推遲計劃的因由,原來是關乎國家安全的「間諜風雲」?
陶傑:敢於翻桌的文翠珊
英國女首相文翠珊一上台,即刻叫停前任金馬倫與中國簽署的 Hinkley Point C 核電廠投資計劃 ,盡現鐵娘子本色。
綠色和平:別讓香港成為下一個福島
今年是日本福島核災五周年,也是前蘇聯切爾諾貝爾核災 30 周年,兩次災難的影響持續至今,提醒世人核電危險的教訓。然而,正在興建的廣東台山核電廠,可能有安全隱患,萬一核災歷史不幸重演,有機會波及香港。
核災教訓後 世界變幾多?
昨天是切爾諾貝爾核災 30 周年,讓人再次喚起廢核的呼聲。聯合國環境署(UNEP)發表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資趨勢報告顯示,今年可再生能源投資額上升至 2,859 億美元,比傳統能源的投資額高出一倍。到底再生能源,是否防止核災的一線生機?
【圖輯】切爾諾貝爾的動物天堂
切爾諾貝爾核事故至今已屆 30 年,核輻射重災地區幾乎人跡罕至,但附近一帶的森林及農地出現不少動物。看來在動物世界裡,人患比天災更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