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蟲

|共49篇|

李衍蒨:對屍蟲的情有獨鍾

與法醫相比,法醫人類學家處理的屍體一定不「新鮮」,多半處於進階腐化階段,甚至已經變成骨頭。因此,屍體腐化都是幫忙推算的好工具。如果屍體存放在陰涼處(如埋葬在墳裡),遠離動物及昆蟲,都會減慢腐化進程。在腐爛的過程中,屍體不單是我們身體內在的酵素及細菌的食物,更是昆蟲及動物的盛宴 —— 昆蟲學家就能按照昆蟲的既定成長週期,推算出死亡時間。

【慎入】蟲蟲交配攻防戰,體現自私基因

性愛帶來歡樂,但在動物生存演化方面而言,性愛卻有另一種層面的苦味。適者生存,生物在傳宗接代方面卻十分下苦功,嘗試讓最具生存優勢的個體繁殖,製造出品質最佳的後代。以進化論的角度看,美麗標誌著健康、健碩和生育力強,都為理想伴侶的條件,因而具性吸引力。性愛的愉悅某程度是促進生育的獎勵,但有些物種的雌雄相交,卻激烈得使科學家也感到好奇。稱為「四紋豆象」(cowpea seed beetle)的昆蟲就是其中之一。

是時候食蟲了?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 2016 年一項研究指出,假若於 2050 年不再生產紅肉,與食物相關的溫室氣體排放將減少 60%;而於完全素食下,排放量則將能減少 70%。當更多人棄肉食素,固然可大大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但除了食素,還有甚麼選擇?如題:食蟲。

有機環保大使:食膠袋的蠟蟲

21 世紀是膠世紀:單在 2014 年,全球出產 3 億噸塑膠,數量預期 20 年內加倍,其中有四成來自聚乙烯(polyethylene),亦即製造膠袋的主要物料。由於分解期可長達百年,膠袋氾濫嚴重危及海陸生態,已成環保關鍵議題。要解決白色污染,科學家發現或可借助一種食膠袋的生物:蠟蟲。

米芝蓮大廚研製:螞蟻蝗蟲樹皮食譜

氣候轉變愈演愈烈,對敏感的農作物和動物來說可謂末日將至。世界銀行行長金墉就預言未來 5 至 10 年來氣候轉變會引發食物爭奪戰。對於如何解救糧食危機各家有各法,有人從減少浪費著手,高呼生得樣衰的蔬果也能吃;有人搞過期食品市場,大賣尚未變質的「過期」食品;也有公司利用新科技研究以植物種出肉類。而哥本哈根就有一個食品實驗室,不單提倡吃蟲、吃血、吃樹皮,而且還認真研究如何把這些「禁忌食物」煮得好吃上檔次。

蚊啊蚊,為何叮我不叮他

數人出遊,在郊外走一圈,有人身心舒暢,有人滿身蚊癩。受蚊子垂青的機會率,科學界眾說紛紜,但他們的共識是:有人惹蚊而有人不。究竟為何衰蚊叮我不釘他?對這個困擾眾生的疑問,科學家無法確切說出,是甚麼因素令某些人較受蚊子歡迎,但根據長年觀察,他們歸納出一些模式。當中有 4 項特徵,有可能就是你遭蚊子「強吻」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