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

|共35篇|

Hong Kong Infosphere:香港政經精英的內地化趨勢

改制後的首屆區議會選舉總算完結,參選人需取得最少三名地區委員會之提名,令傳統本地精英也難以入閘。一直被視為代表本地商人階級的田北辰則提到,其政治團體實政圓桌派出五人參選,但只有一人取得足夠的地區委員提名,最終亦告敗選。而今年,暨南大學就有多達 21 名校友當選區議員。

【展覽】看見.齊柏林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

今年為「看見台灣」上映 10 周年,齊柏林基金會籌劃多時的「改變的力量 —— 看見台灣 10 週年攝影巡迴展」,從已故導演齊柏林留下的 60 萬張空拍照片、25 年來的心血,選出精華的一部分,於今年 8 月起分別於台北、高雄及台中三地展出,讓觀者再次以鳥瞰的方式,於雲上的高度欣賞山川、河流、大海及城市的珍貴影像,以及再次審視自身與環境的關連。

土地問題:黎巴嫩公共空間縮小

經濟崩潰,生活苦悶,黎巴嫩人想要岀門喘息一下,公園、海灘、遊樂場等公共空間卻經常關閉,不然就被非法私有化,付得起錢方能使用。這個由社會不公平和私人利益為先造成的現象,正因政治腐敗加劇;而沒有附帶停車場的綠化地區,政策制定者都不屑投資。一些市民只好「親自操刀」,採取臨時解決方案。

空氣、水、電提煉蛋白質:芬蘭初創的「環境革命」

當傳統農業需要大量土地,導致棲息地喪失和森林砍伐,可能對環境造成破壞,芬蘭初創公司 Solar Foods 就注重食物來源和製造過程。這家公司研發出一種新的生產技術,利用可再生能源和二氧化碳,即從水、空氣、電力提煉出一種名為 Solein 的蛋白質食物,且製作過程不涉及任何農業活動和碳排放,貫徹可持續的食物生產理念。

聖誕樹被忽略的環保作用

英國每年售出超過 800 萬棵聖誕樹,美國估計有 2,500 萬至 3,000 萬棵。根據美國一項調查,選擇以活聖誕樹作裝飾的千禧世代比嬰兒潮一代高 82%。其實聖誕樹對環境的利弊,不單關乎它和人造樹在碳足跡上的比較;其種植涉及土地運用,對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的影響更遠超乎想像。

多年生穀物 Kernza:替代小麥,養活全球?

全人類攝取的卡路里,近半數來自米、小麥和粟米。但過度依賴少數作物,導致農業易受害蟲、疾病和水土流失影響,也失去其他農作物在抵禦乾旱等天災時所表現的復原力。糧食供應緊張之際,Kernza 這種多年生穀物受到注目。從美國的「華盛頓郵報」到日本的「朝日新聞」,均對此小麥替代品作專題報道。英國「衛報」甚至形容,「為氣候危機而培育」的 Kernza,有望在愈發酷熱的地球中幫助養活世界。

溫哥華地產開發生力軍:原住民

溫哥華是香港人傳統移民目的地,而在中國資金推動下,樓價居高不下;當地原住民從來只是旁觀者,但情況近年有變。適逢加拿大政府積極與原住民和解,以補償殖民時期帶來的創傷,溫哥華原住民先後收回部分祖傳土地,以致他們大受地產商青睞,躍升為溫哥華地產市場不可忽視的生力軍。

房地產價格高企如何損害經濟發展?

18、19 世紀,房地產在政治經濟學家眼中可謂「世界運作的核心」,是貧富懸殊甚至各種經濟弊病的根源;相關討論在 20 世紀一度冷卻;至踏入千禧年代,全球金融危機再次觸發他們對房地產加速經濟衰退的關注。近年,包括中國等各地房地產持續興旺,學術界出現了另一類研究,針對不斷上漲的土地價格對貸款、投資和生產力的影響,提出其終會破壞經濟發展,甚或是生產力長期放緩的原因。

綠色和平:百日 KPI 不能缺少的棕地政策

特首李家超剛上任,他會如何處理房屋問題這個「燙手山芋」,坊間已有不少討論。他在 4 月公佈政綱時,已提出設立「百日 KPI(關鍵績效指標)」,即上任 100 日內,為各範疇的政策制訂目標;乃至近日他接受訪問時,稱有決心處理棕地發展,並計劃由司長級領導的「公營房屋項目行動工作組」及「土地房屋供應統籌組」共同研究棕地如何達至短期效益,盡快釋放土地價值。

地下世界,土壤生物聲學

人自土壤種出糧食,但似乎對地下世界的居民 —— 細小如細菌、真菌,到彈尾蟲、蟎、蜈蚣、蚯蚓,再到住在地道穴中的鼴鼠、老鼠、兔子 —— 究竟在做甚麼並不甚瞭解。科學知識雜誌 Knowable Magazine 報道,隨著新研究領域土壤生物聲學(soil bioacoustics)出現,有生物學家正在捕捉來自地下生物的聲音,憑聲音揭開地下世界的神秘面紗。

唐明:還是社會主義的柏林好?

令所有人都覺得租金相宜,可負擔,那麼「所有人」的前提必須是,所有人的薪水差不多,所有人的開銷差不多,所有人的住房需求差不多,所有人的家庭規模也差不多:大家都要住在柏林繁華熱鬧、安全便捷、寧靜優雅的地方。換言之,柏林也不存在不方便、不安全、不整潔,不夠格調的地方,歌劇院、咖啡店、美術館、運動場、醫院、幼稚園、銀行和律師的寫字樓,包括五星級酒店和米芝蓮餐廳的分佈,各區都一樣。

在加州,停車場是高樓價的凶手?

在香港,棕地爭議持續多年,事件除了牽涉鄉紳和財團囤地,部分地皮也被用作大型停車場和貨櫃場之用。太平洋彼岸的美國加州是全國經濟最發達的州份之一,樓價雖然未及香港,但亦近乎全國最高,足以令市民大眾叫苦連天。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城市規劃教授 Donald Shoup 和眾議員 Laura Friedman 就在彭博社撰文,探討州內停車設施如何推高樓價。

後人類的美好景觀

去年 3 月,武漢肺炎席捲意大利時,傳出假新聞指天鵝、海豚回到杳無人煙的威尼斯。指望人類活動在短時間內減少,動植物就能回復生機,似乎過於理想。來自蘇格蘭的非小說類文學作家兼記者 Cal Flyn,就到訪 12 個曾經有人生活,但出於經濟原因,或自然、人為災難而撤出的地方,觀察當地的野生動植物如何在這些後人類景觀中生活,並結集成新作 Islands of Abandonment: Life in the Post-Human Landscape。

津巴布韋土地補償,全國 37 人受惠?

非洲南部內陸國家津巴布韋,曾有「非洲糧倉」美譽。2000 年,時任總統穆加貝推行土地沒收政策,無償沒收原本由白人擁有、管理良好的農地,重新分配予黑人農民。結果,上百萬平民流離失所、農場倒閉,「非洲糧倉」糧食短缺。時至今日,津巴布韋仍是全球糧食危機最嚴重的國家之一。上週,津巴布韋政府宣佈,部分白人農夫,可以申請歸還昔日被穆加貝政府沒收的土地,但真能符合取回土地條件的白人農夫,卻少之又少。

「打土豪」到土地國有:中國農村發展困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政以來,最轟動的土地政策,莫過於 1950 年「打土豪分田地」的土改運動。然而,廣大貧下中農數年後,即因土地國有政策,失去鬥來的土地。「紐約時報」報道指,不少人把中國農村發展遠遠落後城市的原因,歸咎於中國至今仍堅持土地國有政策。縱然每年中國政府皆推出一系列改革農村發展的措施,亦難以收窄日漸擴大的城鄉差距。

日本零售獲利王,逆勢成長的秘訣

自 1967 年成立以來從未公開上市,也沒有跟上電子商務的時代潮流,但 2018 年度營業額超過 6,900 億日元,規模名列同業第四,獲利能力竟高達 8.3%,穩居龍頭,堪稱日本零售業的奇蹟。令人跌破眼鏡的是,今年高齡 83 歲的創業社長藤澤昭和,擊退電商與科技威脅的秘訣,竟然是擁抱中國人最傳統的思維:佔地為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