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 50 年代,生物學家卡森收到麻省一位朋友的來信,信中指自從州政府半年前滅蚊後,區內再聽不到鳥鳴。數年後,英國農村雀鳥大量死亡,皇家保護鳥類協會(Royal Society for the Protection of Birds)接獲全國 6,000 多宗死鳥報告,數字比前幾年暴增。多年來,美國報道亦指出包括禿鷹在內的鳥類數量急劇下降。卡森當時出版「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道出真相,卻因此換來被人身攻擊、抹黑的一生。
食物鏈
|共4篇|
全球食物營養大倒退
科學家長年的研究反映,碳排放不單導致全球暖化、海水上升、氣候異常……更可能正逐漸淘空人類飲食應含的營養。到了 2050 年,全球會有 1.5 億人蛋白質不足,1.38 億人鋅不足,埋下危害產婦和嬰幼兒健康的隱憂,10 億位母親和 3.54 億名幼童將居於食用鐵質不足的國度,加劇廣泛貧血問題。而這一切,都是二氧化碳上升而導致全球食物營養倒退的惡果。
寄生蟲絕種,人類也受害
惡名昭彰的寄生蟲,傳染疾病之餘,佔據宿主身體平白汲取營養佔盡便宜,是活脫脫的 free-rider。如果有天寄生蟲大規模滅絕,恐怕不少人類會額手稱慶。不過,美國日前有研究指,未來 50 年將有三分一寄生蟲滅絕,可能釀成生態災難,危害人類。原來,寄生蟲雖可恨,對大自然卻必不可少。
自然界的食肉獸?不是你,是蜘蛛才對
弱肉強食是自然界定律,但生物的體型與食量,卻不一定成正比。歐洲一項最新研究發現,在云云捕食者中,最能吃的原來是蜘蛛。全球 2,700 萬隻「八腳爬爬」平均每年進食的昆蟲,最多可重達 8.8 億噸,比 73 億世界人口每年消耗的 4.4 億噸肉和魚,還要多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