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墨西哥灣到非洲西岸的剛果河口,馬尾藻帶幾乎橫跨整個大西洋,最近還漂向美國佛羅里達州,大量堆積海灘上造成惡臭。過去 10 多年,大西洋馬尾藻帶快速增長,範圍大到太空都見得到,過度生長也帶來各種問題。英國初創公司就提出用機械人收集馬尾藻,令它沉入海底。
生態
|共84篇|
能在塞納河暢泳的那天要來了?
巴黎塞納河在藝術、文學及歌曲中的形象是浪漫而美好的,但這條河在生態上已步向死亡。以往除特定情況外,塞納河一直被禁止游泳,因污濁的河水對魚類及游泳者毒性太大,只適合用作船運,或成為廢棄單車及其他垃圾的墳墓。不過,褐綠的河流因作為 2024 年巴黎奧運比賽場地,而得到加快淨化及改造機會。
品牌紛紛停用袋鼠皮,原來是好心做壞事?
兩大運動用品公司 Nike 和 Puma 日前宣佈,今後停用袋鼠皮來製鞋。與此同時,美國一些議員正在推動禁售袋鼠製品的法案。多數澳洲人看來,上述舉動未免荒謬。袋鼠在其祖國,肉被當作食材,皮用來造袋、錢包和皮帶。生態學家亦普遍支持捕殺袋鼠,以及延伸的商業活動。為袋鼠好,到底是誰決定?
雄蛇有雙陰莖,雌蛇也有雙陰蒂
Megan Folwell 留意到現時不乏雄性蛇生殖器的資料,卻未有關於雌性蛇的,遂開始解剖手上的標本,並在最近的「英國皇家學會報 B 期刊」發表研究,證實至少 9 種雌性蛇擁有一對陰蒂,揭示生物學家對雌性動物的生殖器研究不足。
寄生蟲會隨暖化消失,卻不是好事
傳播萊姆病的蜱蟲、傳播瘧疾和寨卡病毒的蚊,以及令人感染南美錐蟲病的接吻蟲,皆因氣候變化而擴大其活動範圍。但寄生物種因和暖天氣而活躍的情況,原來只屬例外。上週一項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的研究表明,在多達 85 種寄生蟲當中,大部分數量會在 140 年內減少,對整個生態系統敲響警號。
COP15 生物多樣性協議,為何要強行通過?
關乎全球未來的 COP 27 在 11 月才剛結束,另一個攸關重要的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OP 15)第二階段會議本月在加拿大舉行,最終通過史無前例的協議,旨在扭轉數十年來威脅世界物種和生態系統的環境破壞。協議具體內容是甚麼?表決過程中,只有剛果民主共和國提出反對,作為世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方之一,這個非洲國家反對原因何在?
Ryan Fung:COP15「生物多樣性公約」好與壞
春秋代序,2022 年對氣候變化和生態世界算是有形無實的一年,剛剛加拿大蒙特利爾(Montreal)「生物多樣性公約」第 15 次締約方大會(CBD COP15),跟之前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一樣,落實的條文流於空泛,口號多,行動缺。
恐龍滅絕伏線:地位太穩定
恐龍約在 6,600 萬年前消失,如果牠們一直存在,相信仍會是地球霸主。人們普遍認為,遠古的小行星撞擊地球,是終結恐龍時代的關鍵一撃,從此哺乳類動物踏上擴張之路。不過學界多年來都對恐龍消失前的狀況存有爭議,載於期刊「科學進展」的新研究指,正是恐龍變得強大,發展出穩定的生態系統,卻埋下無法應對小行星撞擊的滅絕伏線。
Ryan Fung:生物多樣性試當真
要搞好 ESG,令整個地球更可持續發展,不能只限於關心減碳,也該關心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更認真探究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以及了解當中所構成潛在的一系列風險。
【*CUPodcast】 ESG傾呢啲:保護生物多樣性,對人類有多重要?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甚麼?對人類有甚麼影響?生物多樣性一般分為三個層面,包括遺傳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為我們帶來各種益處。今集「ESG 傾呢啲」就請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香港青年代表兼日出社區成員林蘭熹、何偉歡,探討生物多樣性的議題。面對全球生物多樣性迅速流失,我們應該如何應對?
英國的植物學家正在消失
美國植物學家 Elisabeth Schussler 和 James Wandersee,在 1998 年創造了「植物盲」(plant blindness)此術語,是指「無法看見或注意到身處環境中的植物」。儘管植物對全球氣候及環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最近一些研究卻顯示,人們普遍接觸、認識的植物正減少,「自然素養」(nature literacy)愈趨貧乏;在英國,植物學更逐漸從大學課程中消失。
科學狗:阿切氏籠頭菌 —— Stranger Things for real
何方妖怪?是否有異形侵襲地球?非也。這鬼東西雖然有點像 Stranger Things 隻 Demogorgon,又有點像八爪魚觸手,但牠絕對是來自地球的本土生物。牠的名字叫阿切氏籠頭菌(Clathrus archeri)!
科學狗:地上最強水熊蟲的順風車 竟然是蝸牛?!
搭蝸牛順風車對於人類而言可能又蠢又慢,但如果你是水熊蟲…… 還是比自己爬行快得多。
劉偉民:與野豬乾杯
野豬事件鬧得沸沸騰騰,不禁令我想起一家叫 Quinta do Javali 的葡萄牙酒莊。別人總會拿自己的家族姓氏命名,這家酒莊卻沒有想過要光宗耀祖,反而取名「野豬」酒莊!原因很簡單,這一片 Douro 河畔的土地,在開墾成為葡萄園之前,是野豬覓食的地盤。
真人道:哥國政府拯救城市中的樹懶
野生動物要在城市生活極不容易,行動緩慢的樹懶更是難以趕上城市急促的步伐。據網媒 CityLab 報道,在車來車往的馬路上,樹懶需要 10 分鐘才能完全橫過,期間更是險象環生。為此,哥斯達黎加一個保育基金會正修建「樹懶穿越繩索」,幫助城市人的慢動作鄰居安全過活。
綠色和平:對立面是怎麼形成?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
當人和野豬或其他生物出現衝突時,我們有沒有反思過現在的生活方式,對其他生態及物種公平與否?我們又有否尊重過大自然給予我們的一切?為了喚醒公眾對氣候變化的關注,探討人與大自然的關係,綠色和平與香港法國電影節合作策映「氣候變化實錄」,4 齣電影門票即日起公開發售,場次及售價詳情請向綠色和平查詢。
【Soul Monday】香口膠機變成拯救蜜蜂的良機
這個保育計劃,由笑話開始。受到德國喜劇演員 Oliver Tissot 將舊香口膠機改造成「自動笑話機」,只需投入硬幣、轉動旋鈕即可聽到經典德式笑話的事啟發,2019 年春季,生態園丁及可持續發展物管公司老闆 Sebastian Everding 聯絡了 Tissot 表達加入的意願。除了提供笑話之外,他更開始製作野花種子膠囊機,希望為正在消失的蜜蜂,重建理想的生活環境。
野豬橫行羅馬,市長被問責敗選下台
「永恆之城」羅馬近年野豬為患,網上經常流傳野豬出沒影片,成為傳媒定期報道議題,但普遍輿論不把問題歸咎野豬,而是責難市政府垃圾管理不善,吸引野豬入城覓食,輿論壓力間接導致市長上月選舉慘敗下台。
綠色和平:昨日人工島的失敗啟示
環觀全球,不少人工島均面對生態危機、沉降、融資、海平面上升等威脅,甚至當中的需求及規劃也誇大了,杜拜就是其中一例。有些人工島未待難題解決便開始工程,結果為數不少的工程在半途遭腰斬,有些即使建成,卻處於近乎荒島的狀態,無法營造可持續的社區。
從明日大嶼到杜拜:陸沉時代的造島世紀
談及「明日大嶼」填海造島計劃,不少人都批評工程罔顧海平面上升威脅。英國紐卡素大學社會地理學教授邦尼特(Alastair Bonnett)著作「島嶼時代」指出,這種矛盾不是香港獨有,由杜拜世界群島、到恒大集團的海花島,人類正在中國和波斯灣國家引領下,進入瘋狂造島的世紀。邦尼特親身考察消失中的島國,與逆天而建的人工島嶼,揭開這個時代的光怪陸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