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投入工作:深度專注

A+A-

工作時,我們都會依靠 Messenger 或 WhatsApp 等即時通訊軟件和同事溝通。聊天視窗和工作不斷切換,看似高效率,其實每一次分心,就要花更多時間重新投入工作。英國廣播電公司(BBC)專文指出,這是大部分公司所面臨的難題。喬治城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兼作家 Cal Newport,在其著作中提出「深度專注」的概念,即工作時不一心多用,專心於一項工作至完成為止。

一心多用不是萬能

上班族多喜歡一心多用。但史丹福大學報告指,喜歡一心多用的人,在各種認知實驗裡表現得更差。有份負責該項研究的心理學教授 Anthony Wagner 解釋:「當人們收到各種外部訊息時,無法過濾與目標無關的內容。他們會因無關訊息而拖慢工作進度。」

Newport 也認為:「一心多用會使大腦社交網的線路無法配對,我們會因為對方正在等待回覆而感到抱歉,轉而感到緊張。」正因為回覆郵件或訊息太容易,同僚之間會產生回信的期望,甚至在沒有及時回覆時感到內疚。「員工要顧及的東西太多了。電郵興盛以前,人們要顧及的反而更少。我們應該找出能夠減少負擔的方法。」

專注力的爭鬥

Newport 續指:「經理級人員一天有 85% 的時間都在會議上、電話上、和其他人談論工作,而非工作本身。」他解釋道:「儘管現有方法具彈性和易適應,但始終和人腦運作的方式不同。事實上,不斷地切換注意力,反而使人渙散。」明尼蘇達大學商業學教授 Sophie Leroy 研究發現,事情未完成時,人更難轉換注意力至下個任務,後續表現也會受影響。當我們從未完成的工作轉至下一個時,我們的思路還停留在上一個任務上,成為注意力的殘留物。

荷蘭格羅寧根大學認知科學系博士生 Ioanna Katidioti 的研究顯示,人們的專注力有空檔時,會轉移視線到下一個任務,但這樣並不會提高處理效率。因為人們必須重新適應工作內容,反而用了更多時間。與加州大學電腦科學系教授 Gloria Mark 的訪談中,他指一個人必須用 23 分 15 秒,才能完全脫離上一個任務,投入到下個工作。

深度專注有如工業流程,每個員工只負責其中一部分,並專注地完成其任務。工業革命以前,製作產品的工匠由開始到完成一腳踢,這樣的生產模式很方便,卻缺乏效率。因此有如產業分工,在工作時讓大腦專注於一項工作,可以使效率提高。Newport 說,最需要專注力的行業,如軟件工程等,「他們在三天內完成一件事,在此期間焦點只會在產品上。這種方法更符合大腦的運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