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年 12 月 31 日,羅馬天主教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Pope Benedict XVI)於梵蒂岡教會之母修道院病逝,享年 95 歲。本篤十六世本名拉青格,在 2005 年獲推舉為教宗,2013 年以健康理由退位,是教廷 600 年來首位在世辭任的教宗。本篤十六世曾經是教廷內部保守派的象徵,英國「經濟學人」就分析事件對教廷路線的影響。
教廷
|共7篇|
並非反猶,亦非英雄 —— 還原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面貌
2020 年梵蒂岡解封 1,700 萬頁機密檔案,揭示羅馬天主教教廷及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角色。長期研究梵蒂岡的歷史學家 David I. Kertzer 推出新作 The Pope at War,他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時稱,釋出的文件描繪了庇護十二世更細微一面 —— 戰時教宗既不是外界所評論的反猶太主義者、「希特拉的教宗」,也不是甚麼英雄。
教宗方濟各,榮休不榮休?
教宗方濟各曾在 2015 年預計,自己不會繼續擔任教宗超過五年。五年過去有餘,現年 84 歲的方濟各,本月 4 日接受結腸手術,住院期間發燒,健康狀況引起關注,不禁令人猜想這位教宗還剩下多少時間,會否倣效前任教宗本篤十六世,選擇榮休。
漠視樞機性侵,若望保祿二世還堪稱聖人嗎?
梵蒂岡上星期發表報告,揭露已故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無視前樞機麥卡里克(Theodore McCarrick)涉嫌性侵,堅持擢升提拔。若望保祿素來被公認為戰後最重要教宗,曾鼓舞信眾拖垮了東歐共產陣營,死後被天主教追封為聖人,而聖人地位卻在報告公開後惹起爭議。
不斷而斷:含糊不清的台梵關係
台灣現時僅存 15 個邦交國,當中歐洲就剩下梵蒂岡。有報道指,梵蒂岡將與中國續簽主教任命協議。雖然梵蒂岡強調有關協議只是宗教問題,而不是外交問題,但早有分析指協議是要為中梵建交鋪路。有學者就分析。自從新中國成立後,梵蒂岡與台灣的關係一直含糊不清,教廷在台灣設辦事處只是基於政治現實,與台灣斷交或許只是早晚的事。
李衍蒨:屍體審判
這個審判過程好像沒有甚麼特別,不過如果我告訴你,審判對象教宗福慕是一具已經逝世 9 個月的屍體,會不會覺得有點奇怪呢?
天主教改革,從何變起?
天主教飽受神父性醜聞困擾之際,教宗方濟各召集各主教團主席,明年 2 月起舉行峰會商議對策,但不少輿論都認定天主教改革的機會渺茫。專研天主教改革的賓夕凡尼亞大學社會學副教授 Melissa Wilde 卻指出,現在是時候回顧 50 多年前舉行的第二次梵蒂岡大公會議,如何促成戰後天主教的現代化變革,從而審視天主教還可以如何變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