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

|共21篇|

並非反猶,亦非英雄 —— 還原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面貌

2020 年梵蒂岡解封 1,700 萬頁機密檔案,揭示羅馬天主教教廷及戰時教宗庇護十二世(Pius XII)面對納粹屠殺猶太人的角色。長期研究梵蒂岡的歷史學家 David I. Kertzer 推出新作 The Pope at War,他接受不同媒體訪問時稱,釋出的文件描繪了庇護十二世更細微一面 —— 戰時教宗既不是外界所評論的反猶太主義者、「希特拉的教宗」,也不是甚麼英雄。

在羅馬,連垃圾都是永恆

意大利羅馬市長第二輪選舉上週結束,前經濟財政部長、中左翼民主黨成員 Roberto Gualtieri 當選。前任市長、五星運動(M5S)成員 Virginia Raggi 則在首輪投票出局。英國作家兼記者 Owen Matthews 在雜誌「旁觀者」表示,未能解決羅馬垃圾問題,是 Raggi 連任失敗原因。另一方面,垃圾圍城也將是 Gualtieri 的接下來的市政挑戰。

【新羅馬假期】聆聽在地受害者的剖白

旅遊業經歷疫情打擊,近月重新開放之後,遊客對另類旅遊體驗有著更大渴求。據「華盛頓郵報」報道,美國一間旅行社近日舉辦到羅馬的旅行團,行程就給予遊客別樣的體驗 —— 上午遊覽名勝古蹟,下午則聆聽神職人員性侵的受害者分享,藉以了解城市風光背後黑暗齷齪的一面。

沒有意粉、薄餅與番茄,古羅馬人吃甚麼?

說到意大利菜,大家自然聯想到意大利粉和薄餅,但這些菜式才幾百年歷史,如今必不可少的番茄,也是從南美引進的 17 世紀新食材,那麼熱衷大排筵席的古羅馬人,究竟有甚麼好吃?旅居意大利作家 Susan Van Allen 就在 BBC 專文介紹,一家開在羅馬古道旁的意大利餐廳,如何復刻重製 2,000 年前的古羅馬佳餚。

尼祿是暴君嗎?大英博物館展覽的平反

學習歷史,總離不開閱讀前人的記述。在中國,想要檢驗史書記載是否真實,或評論是否公允,結果可能與海南省廳級退休官員鄧光華一樣 —— 寫下為秦檜翻案的著述「秦檜大傳」,遭官方降級處分、沒收書籍。但在英國,推翻或查證所謂歷史定論,似乎稀鬆平常。5 月 27 日起,大英博物館將舉辦 Nero: the man behind the myth 展覽,尋找隱藏在「歷史」背後的「暴君」尼祿真貌。

【Soul Monday】交通「指揮家」復工 盼羅馬重拾活力

受威尼斯廣場鋪設工程影響,這些交通警暌違一年,在上週才回到工作崗位。雖然由於抗疫封鎖,當地車流銳減,指揮工作不如以往繁重,但他們此刻復工,仍成功吸引大眾關注。53 歲的 Fabio Grillo 從事這項工作已有 16 年,作為市政警察小組的資深成員,他說:「在這個困難時期,我認為復工被視為事情恢復正常的跡象。」

諸神與科學家之爭:誰主星宿之名?

如今我們抬頭仰望穹蒼,會發現繁星都掛有希臘神祗之名,彷彿接通數千年前的神話世界,但原來有部分名字,可是歐洲天文家遲至 19 世紀才加上。在那個崇尚科學理性祛魅的年代裡,科學家何解要為星空再添一抹神話色彩?美國天文歷史學家 Stephen Case 梳理歷史脈絡,發現看似有違理性潮流的命名背後,牽涉 19 世紀英國與歐陸天文學界的激烈論爭,交織著個人與民族榮辱的故事。

方俊傑:「冷戰戀曲」的留白,與「羅馬」的淺白

「冷戰戀曲」開局,女主角應徵歌舞團。身邊乖乖女在熱身在準備,女主角一臉輕鬆,叫對手示範一下,便騎劫了對方的首本名曲,兩個人一齊表演。有個唱得出色但緊張到死的拍檔作配襯,女主角不得理性女考官歡心,但輕易吸引感性考官男主角的視線。男人不壞,女人不愛;調轉說,也合理。

游擊工匠團 —— 羅馬政府靠不住,城市修復自己來

時間是星期日的清晨 6 點。奧斯蒂恩瑟(Ostiense)整條街道空無一人。這個時候,出現了 7 名以圍巾或連帽外套遮臉的神秘男女,他們將車輛停泊在著名的城外聖保祿大殿附近,並開始在路面傾注水泥。但他們並不是部署驚天劫案的犯罪集團 —— 他們是羅馬一個地下秘密組織 Gap 的成員,在未經官方許可的情況下,他們選定了合適時間,自發修葺市內的一些破爛路面。

劣質紀念品氾濫 羅馬不再羅馬

羅馬非一天建成,但翻天覆地的改變,亦毋須十年八載。百名意大利學者、藝術家、文化遺產專家、保育團體及居民組織聯署,去信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及新市長 Virginia Raggi,抨擊這座列為世界遺產的歷史名城,近年被旅遊業嚴重侵蝕,逐漸失去本土特色,希望有關方面正視問題。他們把這些賺錢至上、俗不可耐的商店,比喻為當年摧毀羅馬帝國的蠻族,指它們「最庸俗貪婪」。

鄭立:白天尼亞——鬼島的故事

這個遊戲的主角,是一個島,那個島位於一個古老舊大陸的邊緣,懸在那邊的外海。玩者們控制四個不同顏色,每個顏色代表了幾百年歷史中,所有對這個島的侵略者們,每回合都會對這島進行侵略,政府就這樣換來換去,週而復始。這個島,就是白天尼亞(Britannia)。你可能問,為何聽起來這麼像台灣的歷史?是的,這世界上的島國史,總有其相似之處。

古代奧運作弊史

中國運動員在里約奧運的表現成為國際焦點,關注的,並非他們的表現,反之是「作弊」的醜聞。先是澳洲泳手 Mack Horton 在奪金後嘲諷中國的孫楊為「禁藥騙子」(drug cheat),再有中國游泳隊在比賽上偷步遭取消資格。在現代文明社會,罰款禁賽或可了事,換在古代奧運中作弊,健兒或要在公眾前受鞭笞之刑,甚至會牽連整個城邦。

陶傑:歐洲消失了的本土

德國歌德學院的一個攝影展,尋找歐洲「本土」的根源。奧地利攝影家訪尋邊遠的峻山幽谷,搜索遺世僻居的原居民。

有如今日在中國甘肅,發現還有西夏人的村莊。西夏是一個消失了的民族,有自己的象形文字,但散居在斯洛伐克西部近烏克蘭邊境,還有匈牙利和德國鄉間,有四十萬吉卜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