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瑪德國

|共8篇|

「國會縱火令」,納粹打開潘朵拉盒子關鍵一步

香港政府指已參考外國例子,動用「緊急法」制定「禁止蒙面規例」。政府強調此舉並不代表香港進入緊急狀態,但傳媒仍然質疑,使用「緊急法」猶如打開潘朵拉盒子。事實上,外國如加拿大的「反蒙面法」,乃經正常國會立法程序制定;動用「緊急法」,反而與德國 1933 年「國會縱火案」後,希特拉要求總統興登堡頒佈的「國會縱火法令」頗有相似之處。「縱火法令」,正正是納粹建立獨裁政權的關鍵一步。

落入納粹手中的電台廣播

藉著社交媒體,人們可以迅速傳遞真相、在抗爭路上互通消息。然而,社交媒體的宣傳力量,亦可以反過來為極權所用。1930 年代,德國納粹主義者正是利用當時先進的無線電廣播,宣傳扭曲的價值觀,荼毒德國人。在今日技術更發達的年代,善用宣傳固然重要,提防有心人從不同途徑利用媒體意圖作分化,更為重要。

百年 Bauhaus:政治無法阻礙的設計潮流

一百年前的世界已經很「摩登」,現代主義思潮正盛。德國的 Bauhaus(包浩斯)設計正正誕生於 1919 年,當年大師設計的檯燈、座椅,至今仍堪稱經典,始終不落後於時代,甚至香港人喜歡的品牌「MUJI」其實也是師承 Bauhaus。這股思潮影響深遠,背後故事亦甚有意思。

林喜兒:Babylon Berlin —— 重回威瑪時代的柏林

去年 Netflix 的原創德文劇集「闇」 讓我們見識德劇的水準,Babylon Berlin 去年在德國播出,年初登陸美國 Netflix。德國電視史上最昂貴的製作,創作班底包括 Good Bye, Lenin! 的 Henk Handloegten 和 Achim von Borries,還有大家熟悉,「疾走羅拉」、「雲圖」的 Tom Tykwer。Tom Tykwer 不是第一次參與劇集,近作有 Netflix 的 Sense 8。這次回歸家鄉,以德語出發,根據德國小說家 Volker Kutscher 同名小說改編,背景設定在 1929 年的柏林,關於一名來自科隆的警察、一段色情錄像底片、一列火車、一次五一遊行,圍繞第一次大戰後,德國的社會政治文化。

為甚麼 2016 不是 1936?

歐洲陷入難民危機,極右勢力崛起,即使奧地利「自由黨」(FPÖ)險敗,也是二戰以來極右政黨最彪炳的選情;新納粹組織「我們的斯洛伐克黨」曾自組衛隊迫害吉卜賽人,於國會奪得 14 議席;波蘭、匈牙利右翼政府已出現高壓政治;即使在英、法、德等富裕國家,極右政黨如獨立黨(UKIP)、國民陣線(FN)、德國另類選擇黨(AfD)亦在冒起。意大利前總理 Mario Monti 更警告歐洲即將解體。不少評論將今日右翼與 1930 年代法西斯政權比較,結論黯然,然而 2016 是否 1936 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