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霸日本偶像界 61 年的尊尼事務所終在日前宣佈解散,現任社長東山紀之表示帶有「Johnny’s」字眼的子公司及偶像團體均會改名。但據「朝日新聞」報道,歌迷對於支持多年的偶像團體改名,感到非常複雜及不安。
媒體
|共123篇|
Moyashi:劇透迴戰
漫畫「咒術迴戰」出現重大劇情轉折,論壇及社交媒體一時間被洗版,不管看哪一個平台都是有關某角色的生死。於是有人問,這不是光明正大的劇透嗎?
曾詩敏:抵達杭州亞運,準備迎接開幕
筆者常道,體育是看一個地方的一扇窗;舉辦一個大型運動會,往往是該地方展示自己,也是外來者感受該地方的大好機會。落地杭州兩天,感覺亞運在這個城市的氣氛很濃厚。
梅鐸退休,長子能否接班仍然存疑
年屆 92 歲的傳媒大亨梅鐸宣告退休,將辭任霍士廣播公司(Fox)與新聞集團(News Corp)兩家公司的董事長席位。過去數十年,梅鐸在三大洲對傳媒業與政界影響深遠,如今欽點長子拉克蘭(Lachlan Murdoch)接替其位置,看似解決接班人問題。英國「金融時報」分析卻指,幾兄弟姐妹向來不是同心同德,他日梅鐸辭世,拉克蘭能否服眾頗成疑問。
Moyashi:為甚麼我們需要真人版
寫實化不是整個故事的終點,因為媒體技術終究會再進化,於是今天的成功又會是明天要超越的對象。而被超越的舊日經典不會消滅,而是成為潮流的語言,等待有心人來再包裝。
Moyashi:空氣共和國
「閱讀空氣」幾乎是日本社會互動的構成原理,理解秘而不宣的「空氣」是群體成員的合格證明,但在當代階級共同體已經失效的前提下,價值多元社會不再存在統一的「空氣」,「閱讀空氣」淪落成失控的盲猜遊戲。
陶傑:為甚麼陰謀論會在社會流行?
網絡世代陰謀論的流行,很吊詭地,上接一千幾百年前的中世紀。
Moyashi:後現實時代
在即將來臨的「後現實」時代中,人類連認知的現實也會變得不一樣。相比所有事物都是模擬的「虛擬實境」世界裡,半真半假的「擴張實境」和「混合實境」更容易使人混淆,從而改變對「現實」的定義。人類不再是對同一事物選擇不同的認知理解,而是現實的呈現已經是一種選擇。你看到的是空盪盪的房間,但我透過電子眼鏡看到的是滿人的演唱會會場。
Moyashi:關於炎上的條件
炎上不炎上的決定性因素是話語權被握在誰的手中,你有沒有說不的權利。儘管官員失言再多,但只要政府不需要人民授權,都不會被炎上 —— 你敢炎上試試看?你不會聽過北韓或者伊拉克有甚麼炎上,有機會是那裡炎上的事情不會傳到你耳邊,但更大可能是那些地方從來沒有機會炎上過些甚麼。在某些國度,如果有甚麼是一輛坦克解決不了,那需要的是兩部坦克。
Moyashi:心照不宣
香港政府早前連番批評政治諷刺漫畫家尊子,尤其針對一篇影射警隊招聘要求大幅下降的漫畫,指控是「扭曲並抹黑」。「明報」隨即宣佈,在 5 月 14 日終止其連載了 40 年的漫畫專欄,但沒有公佈有關決定的原因。有媒體就停刊一事訪問尊子,他只謂原因是「心照不宣」。
【人+性大不同】南韓觀眾對性議題仍是太保守?
上月底,南韓 18 禁綜藝節目「人+性大不同:日本篇」在 Netflix 上架,主持人在節目中訪問 AV 女優及男優、男公關及普通年青人,又到訪性玩具店、成人虛擬實景房等,從另類角度了解日本性文化。但節目播出後,隨即遭南韓網民猛烈攻擊,甚至要求主持人退出其他節目,有輿論認為事件反映南韓社會對性仍是偏向保守。
迪士尼曾考慮收購,網媒 Vice 上市失敗或破產
全球經濟低迷,不少網絡媒體也面臨經營困境。繼早前美國 BuzzFeed 宣佈關閉新聞部門及裁員後,另一間媒體公司、估值曾高達 57 億美元的 Vice Media,亦有傳可能於未來數週內申請破產重組。
Moyashi:Clubhouse 的出生與死亡
主打聲音聊天功能的社交媒體 Clubhouse 推出 2 年,曾經流行一時,亦吸引不少著名公司投資,連 Twitter 都討論過以 40 億美元估值收購。但平台發展最近陷於停滯,人氣下滑,公司日前宣佈將解僱一半員工。
串流競爭與經濟憂慮:環球媒體裁員潮
面對串流平台競爭,加上娛樂活動愈來愈多元化,社交媒體亦已發揮傳播資訊的作用,世界各地的新聞機構、電視網絡、電影和電視制片廠都要面對存亡危機,早在去年底就來了一波環球媒體裁員潮。
【BBC 都報了】喜多川性醜聞,為何日本主流傳媒保持沉默
英國廣播公司(BBC)日前推出專題節目,探討日本男偶像搖籃 Johnny’s 事務所創辦人 Johnny 喜多川多年來的性侵醜聞。雖然醜聞流傳已久,雜誌「週刊文春」早已刊登過涉及多位受害人的報道,但日媒大多選擇沉默。即使這次節目令人嘩然,仍沒有日本主流電視及報章願意多作報道。
【AI 時代求生指南之三】傳媒工作不是夕陽職業?
當坊間憂慮 AI 淘汰人類之際,有外國傳媒公司證實,已經利用類似 ChatGPT 技術撰寫多篇報道,令傳媒工作被列作高危職業之一。究竟目前 AI 工具的表現,是否足以取代人手?傳媒工作者又該如何應對?
突破官媒一言堂,公民記者「落區」報新聞
委內瑞拉的言論自由大幅收窄,新聞業由官媒或親政府機構主導,獨立媒體難覓生存空間。美國「華盛頓郵報」發現,當地一些公民記者效法政治人物「落區」,拿起一枝咪高峰和自己所寫的報道,站在街道、露台,甚至巴士車廂,直接向街坊讀出新聞內容。
Moyashi:抖音退化論
抖音的 CEO 周受資在早前的訪問中,講出「不允許自己的孩子使用抖音」的發言,引發網民冷嘲熱諷:果然自己的孩子是個寶,他人的孩子是棵草。雖然他的理據是因為自己孩子未達 13 歲的年齡限制,但大家都知道年齡限制條款只是一個笑話。
【俄烏戰爭一週年】「戰時新聞部」的誕生 —— 專訪俄羅斯反戰學生雜誌 Doxa
過去一年,這個學生媒體變成了俄烏戰事的報道者,DOXA 編輯 Ivan Solarny(筆名)透過視像接受 *CUP 訪問,在戰時狀態中,一份學生報如何與讀者互通消息,突破網絡審查,和俄羅斯官媒抗衡,將戰爭真實一面傳遞給在俄羅斯的人?
紳士大哥:有線電視停播止血,HOY TV 走出困局仍欠條件
作為電視台的最大支柱,新聞部的衰落,自然地把電視台推進沒有未來的深淵。然而沒有得到教訓,在決定把資源集中在免費頻道上時,竟然重蹈覆轍地,從無綫找來離職的高層來當主管,老實說要對 HOY TV 抱有期望,會否有點太過理想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