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傑:德國的威瑪,中華的民國

A+A-
威瑪時期曾是柏林一個紙醉金迷的創意盛世。 電影 The Blue Angel(1930)劇照/DFA

美國總統杜林普亞洲之行,回國後誇口,宣稱已經令美國偉大。中國網民也歡呼,認為故宮杜習夜宴,也確定了中國正式晉身強國。

中國大陸第一富豪馬雲,適時製作了 20 分鐘長的「功守道」,自任太極功夫主角,一口氣拳腳躍動,打倒了甄子丹、李連杰、泰國拳王 Tony Jaa、吳京等數大高手。

「功守道」深受中國網民歡迎,成為中國晉身世界一等強國的文藝復興代表作。

西方許多人將崛起的中國與 30 年代的德國相比。此一比喻,不知道內心高傲的德國人有何感受。

因為 30 年代德國崛起之前,有一個短暫的「威瑪共和國」(Weimar Republic),為 20 世紀西方現代主義的創意盛世。例如其中的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 以黑白強烈對照的簡約手法,表達在機械工業和激進思潮衝擊之下的內心恐懼。

此一黑白用色風格,影響了意大利的 Armani 時裝和荷里活電影,可見威瑪共和國是德國人的文藝復興,不只有科技,而且德國在崛起時對世界文明有人文方面的巨大貢獻。

威瑪共和國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一群崇尚議會民主的知識分子,在一個叫威瑪的城鎮公佈民主憲制,從而全國採用的。威瑪時期湧現了歌廳的音樂、意識流的小說、包浩斯的建築風格(如香港灣仔街市的舊大樓),人文薈萃,有小說家湯瑪斯曼、大導演費茲朗、戲劇家布萊希特、歌唱家瑪蓮德烈治,可謂兩次世界大戰之間德國製造的一個西方現代文明的小陽春。

威瑪時期雖然柏林一片紙醉金迷,知識分子有一種末世的不祥預感。小說家卡夫卡在作品中預言,一個極權而磨滅人性的末世即將到來。但威瑪共和國的知識分子崇尚清談,執迷享樂,沒有意識到一個充滿仇恨的失敗者,名叫希特拉,已經在柏林的酒館中四處鑽營,自搭平台,乘著威瑪這一股人性復興之風,在心靈灌注法西斯的仇恨。

中國辛亥革命之後到 1949 年,38 年的民國光輝,正是中國的威瑪時代。與德國一樣,中國的威瑪也很短命。中國早期電影如阮玲玉的「神女」、趙丹和周璇主演的「馬路天使」,黑白製作,動用了很多陰影和光線。中國第一部恐怖片馬徐維邦導演的「夜半歌聲」完全是德國表現主義默片「卡里古拉博士的小屋」的山寨版。

威瑪滅亡於希特拉,而中國的威瑪在大陸結束於 1949 年,比較幸運的是可以在台灣承傳了幾十年,直到最近。

馬雲「功守道」以獨力定義了中國在強國盛世時代的電影美學,可謂一片苦心。有了「戰狼 2」和「功守道」的電影樣版,世人期待中國的文藝界會開創自己的文藝盛世。但這張卷是否及格,有無負一個真正的強國時代,則國際的主流意見與圍牆內的中國可能很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