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冷戰時期,很多渴望自由的人,不惜冒險投奔怒海,離開共產國度。香港不少老一輩的人,就是 40 年代內戰期間,因逃避共產黨而來。70 年代起,也有數以十萬計的越南難民流散各地,很多越南船民一度滯留香港。但在冷戰史中,有一群被遺忘的逃共者,他們是寮國(又稱老撾)的苗族人。
老撾
|共6篇|
被武肺衝擊的老撾,讓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老撾是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其中一個合作國家。當地經濟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促使該國首次向國際市場發行美元債券,加上原來所費不貲的大規模水利工程,為國家財政帶來巨大壓力。「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老撾向中國借貸的金額愈來愈多,令中國成為最大貸方,有評論者更認為當老撾無法償還,最終可能需要將基建擁有權拱手讓予中國,以求抵債,或成「債務陷阱外交」(Debt Trap Diplomacy)另一例證。
廢棄一個英文字母,等於驅逐外國勢力?
1975 年,奉行共產主義的老撾人民革命黨成功推翻當時的君主制度,建立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曾為法國殖民地的老撾,易權後隨即棄用英文字母「r」,皆因它被認為是「外國勢力的典型象徵」,而且在寮語體系中如同雞肋。
中國稱「壩」:取代世銀,風險更高?
近至東南亞,遠至南美,亦可見中國的投資,但這些審批過程中,有否安全考慮則值得質疑。 哥倫比亞一座在 2010 年由中國資助興建的水壩。當年,該處已有潛在的山泥傾瀉警告,但項目仍獲得批准。上月,水壩所在的山波終於發生山泥傾瀉,需疏散 26,000 人。興建水壩雖能獲得能源,但付出的種種代價,亦需認真考慮。
快的代價 ── 中國的高鐵大夢
中國近年積極發展「高鐵外交」,可是,中國大張旗鼓的高鐵夢,到現時為止似乎還不算十分暢順。金融時報日前以全版專題報道,揭示中國高鐵夢的阻礙 —— 夢太大,未能做得太快,原因不外乎對於各國來說,高鐵不是太貴,就是用不著。
護瞳行動:你說,寮國到底有甚麼?
村上春樹在河內轉機往寮國,也即是老撾時,這樣被越南人問。「或許是個很好的問題。不過被這麼一問,我也無從回答。因為,就是要尋找那甚麼,現在才要去寮國。」我會答,村上先生,那裡有一個愛情故事,所以才要去體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