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巴基斯坦西部的俾路支省(Balochistan)多年來均有分離主義活動。近年俾路支解放軍等民族武裝力量針對政府的武裝衝突減少,然而「亞洲時報」報道,2018 年起,當地民族主義組織之間,興起反對中國等外部勢力干涉俾路支事務的思潮,並開始改變行動方向,轉為針對中國國民及其利益發動襲擊。
一帶一路
|共54篇|
俄羅斯噩夢 —— 中亞、高加索中國化?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對部分前加盟共和國的影響力猶在,更視中亞及外高加索地區為其勢力範圍。然而,歐亞民族及宗教研事專家、前美國國務院蘇聯民族事務特別顧問 Paul Goble,日前在美國詹姆斯敦基金會撰文提到,莫斯科現時日益擔心北京會利用其軟實力,驅使中亞及格魯吉亞、亞美尼亞、阿塞拜疆所在的外高加索地區出現「中國化」(Sinicization)。
陶傑:大小一帶一路
撇開政治與政權的是非,純粹以生存的經濟而論,本在理論上,「一帶一路」沒有錯,而且是到了 21 世紀中國人要生存的必然邏輯結果。
中國特色的報道,正悄悄改變全球新聞格局
身為黨的喉舌,自然有責任唱好中國、說好中國故事。不過,記者 Louisa Lim 與 Julia Bergin 在英國「衛報」撰文,指現時中國正借外國記者之口,在其他國家訴說「中國好故事」。她們認為,接受「外判」的外國記者,最終都會在自己的新聞媒體上,用母語放大「中國之聲」。
陶傑:一帶一路與馬歇爾計劃
所謂一帶一路,西方輿論長期認為,這只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一聽見這種比較,你就明白西方的所謂「觀察家」是一群幼稚園學生。
被武肺衝擊的老撾,讓中國或成最大贏家?
老撾是東南亞最貧窮的國家之一,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其中一個合作國家。當地經濟受武漢肺炎疫情影響,促使該國首次向國際市場發行美元債券,加上原來所費不貲的大規模水利工程,為國家財政帶來巨大壓力。「日經亞洲評論」報道指出,老撾向中國借貸的金額愈來愈多,令中國成為最大貸方,有評論者更認為當老撾無法償還,最終可能需要將基建擁有權拱手讓予中國,以求抵債,或成「債務陷阱外交」(Debt Trap Diplomacy)另一例證。
【緬甸大選】昂山素姬與軍方,互換的親中立場
今年 11 月,緬甸將迎來新一屆國會大選。不少觀察人士均認為,國務資政昂山素姬領導的全國民主聯盟將再次勝出。自上屆 2015 年大選以來,緬甸的政治生態在五年間,似乎起了不少變化。當中,中國對昂山素姬或緬甸軍方的親近程度、以及緬甸兩股主要政治力量對中國的取態,皆有改革跡象。
陶傑:若非洲也索償
武肺全球化,歐洲美國淪陷之後,全球關注非洲災情。
【謝習大哥】西巴爾幹:下一個中國經濟殖民地?
中國一帶一路持續引起債務陷阱憂慮,繼巴基斯坦、斯里蘭卡乃至非洲多國之後,西部巴爾幹半島極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喪失經濟主權的地區。馬歇爾歐洲安全研究中心教授 Valbona Zeneli 刊文剖析中方滲透策略,形容西巴爾幹或已成為中國「垂手可得的果實」,警惕西方世界及時回應西巴爾幹的經濟弊端,否則將失去歐盟的後園。
紳士大哥:真槍實彈的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當飯都不夠吃,再斯文的人都會掄起拳頭,這不難理解。尤其在關鍵時刻,爭鋒的不止中美,兩大舊有石油輸出國俄羅斯與阿拉伯因價格問題已成水火,牽一髮而動全身,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否在這前提下引申而成?我覺得的確有這機會。
武漢肺炎,讓東南亞不再依賴中國?
近年,中國已成為東盟十國裡,其中九個國家的最大進口國,且對十國均是日益重要的出口市場。但武漢肺炎打擊全球旅遊、航運以至生產鏈,依靠中國投資、遊客消費的東南亞固然首當其衝。疫情或同時讓人窺見,一個不再過分依賴中國的東南亞。
全球口罩荒:中國商人在非洲的口罩爭奪戰
武漢肺炎爆發後,全球口罩需求急增,市場供應還未回復穩定,不單在香港和大陸一罩難求,連帶美國、南韓等國家都鬧口罩荒。在香港,近日就有商人開設口罩生產線,有民主派政黨甚至遠赴洪都拉斯搶購口罩。這場口罩爭奪戰,更蔓延到非洲,不少中國商人在非洲大量掃貨,有專家就憂慮會威脅非洲脆弱的醫療體系。
陶傑:中國代言人
世衛總幹事、非洲人譚德塞,為何變成中國的代言人?當然是一個錢字作怪。
中國貿易史的教訓
美中宣佈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為去年 7 月起展開的貿易戰畫上逗號。貿易戰結果如何,人們尚未得知。若回顧歷史,不難發現明、清時代亦曾處於貿易困境。意大利漢學家 Francesco Sisci 於「星期新聞(Settimana News)」撰文,歸納明、清及中國當下,在面對全球貿易環境時,均有一個共通點 —— 沒有嘗試圖將自己融入全球貿易體系。
「一帶一路」哈薩克 —— 運「空貨櫃」就能走向成功?
與哈薩克接壤的中國霍爾果斯口岸,位於新疆伊犁州。2015 年,霍爾果斯口岸獲定位為「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中國希望以此為門戶,將本國貨物帶到哈薩克列車,再運送至千里之外的歐洲,擴大「一帶一路」的歐亞陸上貿易規模。但在當地投入各種建設,是否真具促進貿易的作用,抑或惹來猜疑?
鄭和下西洋 —— 和平或侵略者?
澳洲廣播公司報道指,中國領導人無論到哪裡外訪,均大談其「一帶一路」倡議,並屢屢提及鄭和,將之奉為為中外友誼的象徵。當涉及與東南亞國家往來及中國和平崛起的話題時,鄭和更老是常出現。然而,這位「中國哥倫布」是否如官方一直所指,沒有恃著龐大的海軍艦隊,用於侵略擴張?
中國資金正撤出全球,一帶一路終成絕響?
當中國還經常把「一帶一路」掛在咀邊,有美國經濟師卻整理最新投資數據,在雜誌「福布斯」撰文指出,中國資金正從全球各地撤走。雖然很多人怪罪於中美貿易戰,但評論認為即使中美明天就簽署協議,中國的鴻圖霸業亦會落得一場空。
維吾爾族遭壓制,世界穆斯林領袖可有伸出援手?
英國廣播公司記者上月獲中國批准,進入新疆「培訓學校」採訪。記者當時質疑,官方所謂轉化極端思想學校,只是一座又一座監獄。信奉伊斯蘭教的穆斯林遍佈世界各地,一方有難,其他穆斯林兄弟理應群起支援。然而,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戰略研究所教授 Azeem Ibrahim,在雜誌「外交政策」發表評論質疑,其他伊斯蘭教或穆斯林人口為主的國家領袖,在中國面前,沒有為維吾爾人所遭待遇伸出援手。
【封殺華為】一帶一路下,非洲要選哪一邊?
美國商務部宣佈將華為列入貿易黑名單後,Google 隨即也宣佈中止與華為合作,華為用戶將無法取得 Android 手機作業系統的更新,亦不能使用 Google 功能,此舉被視為科技冷戰之始。分析員告訴 BBC,這可能迫使擁有眾多華為用戶的非洲國家,未來要在中美技術上二選一。
陶傑:一「茶」兩字,通中外古今
一「茶」兩音,清清楚楚,今日尚見到「一帶一路」的海陸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