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歲片一般意味著群星拱照,誰有空就來拍幾天,大量散 gag 串燒,故事性薄弱。可是「嚦咕嚦咕新年財」成功推翻了這概念,簡單來說,它是麻雀版的「臥虎藏龍」。
賭博
|共22篇|
科學打賭輸家:霍金
1942 年 1 月 8 日,理論物理學家霍金出生。霍金在宇宙學和黑洞研究等的科學成就,使之獲譽為自愛因斯坦以來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不過這個為世人銘記的天才,在與同行的科學打賭上,卻從來不是成功的賭客。
佛教國家泰國,有違教義的賭波可以合法化嗎?
泰國人若懂廣東話,相信也會把「睇波不賭波,睇來幹什麼?」掛在嘴邊。隨著卡塔爾世界盃開鑼,即使這個東南亞國家未能躋身決賽周,但賭博熱潮異常熾熱,助長地下博彩。有研究預計,全國將為此賭上 16 億美元(約 125 億港元),不少人更因此足壇盛事墮進賭海。那麼開放賭權,又能否抑制賭風?
【新年新願望】委內瑞拉靠「賭」翻身?
查韋斯這位委內瑞拉「強人總統」,生前譴責資本主義是種賭場經濟,批評「黃賭毒」皆為社會弊病。在他治下,賭場悉數關閉,最後一間也在 10 年前結業。但「紐約時報」前特派記者 William Neuman 早前重訪當地,驚覺這個自稱社會主義國家,竟然賭場多多。他發現作為接班人的總統馬杜羅,忽然「轉軚」開放賭業,原因仍是那個 —— 缺錢。
老撾版的中國賭王:趙偉
11 月 25 日,澳門小賭王「洗米華」周焯華被溫州市人民檢察院,以涉嫌在內地非法經營博彩業務為由,發出批准拘捕令。他亦隨即被指涉嫌不法經營賭博及清洗黑錢,遭澳門司警逮捕,事件令人關注當地賭博業的未來。中國一直嚴格管制賭博活動,很多中國豪客就轉移到澳門等地,以及今次要介紹的老撾。
新一代流行病:炒幣成癮
根據虛擬貨幣交易網站 Crypto.com 在 7 月的估計,全球多達 2.21 億人參與其中。很多人期望能令身家翻倍,擺脫債仔、社畜、樓奴等命運。但這種新型投資工具,升得快時跌得也快。專家們發現,類似沉迷賭博的「炒幣成癮」現象開始形成,甚至視之為「當代流行病」。然而,相對於那些一夜置富的成功個案,高風險投機對精神健康造成的影響,明顯遭受忽視。
【李慧詩爭勝賽】競輪與凱林:助日本戰後復甦的賭博運動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在奧運凱林賽復活戰中,以驚人爆發力首名衝線,直踩入半準決賽。作為當今最矚目奧運單車項目的凱林賽,其實源於 1948 年日本九州的小倉市,市政府為求戰後重建,以稱為「競輪賽」的單車賭博運動增加收益,其他城鎮隨即仿傚而流行至今,每年博彩收益逾 1.15 萬億日元。由競輪賽演化的凱林賽,卻到 2000 年才正式納入奧運項目。
鄭立:正宗台灣 16 張麻將 —— 為何打台灣牌是在玩火,呼籲美方不要挑戰中方底線?
台灣牌可以槓桿打到好很大,連莊可以令賭注衝上天文數字,所以絕對能夠風水輪流轉,之前贏的可以一次輸凸,弱勢的一方也可以咸魚翻身。這種玩法很明顯是給追求刺激的人,追求中庸之道的中方是玩不起的。
牌桌上的 MBA(下):創業不靠運氣,靠長期堅守紀律
一般賭客往往都是根據當下結果,來判斷是否改變下一回合的策略。但這樣的人缺乏長遠策略規劃,只看短期業績,「或許可以贏個幾手(回合),但一定撐不到最後」,當代德州撲克大師 Dan Harrington 在書中指出。
賭桌上的 MBA(上):創業前要先選對桌子
賭桌上的牌局,向來反映著人生,而厲害的創業家或企業主,能夠從中體會出投資與經營之道。「21 點」著重於計算能力,但如果要看透人性、洞悉心理,沒有甚麼賭局比「德州撲克」更值得投入。這個遊戲不是跟莊家對賭,而是與牌桌上的其他人競爭。
鄭立:「賭俠」如何面對一個不公平的遊戲以及秘密監控?
一般人在面對不公平的制度時都看似無力,但倒過來想,既然結果是被操控的,也就是可以預期的。比方說,你可以預料一場假球誰勝誰負;可以預期誰會勝出一場假選舉;可以預測一個假民調的結果;也可以知道誰會輸掉一場法官被操控的官司。
鄭立:賭王去到今天何須認識巴拿馬總統?認識律政司就行了
可是「賭神」只能發生在 97 前的香港。政府尊重規則,才可有咬文嚼字繞過規則的玩法,今天你看到香港人努力繞過規則,最終卻繞不過,只展現出無力。若法治已經失去,你也沒有玩弄的空間。
家居隔離無馬可賭?小心虛擬體育博彩上癮
「睇波不賭波,睇來幹甚麼」,雖然只是倜侃口號原來後半句「不賭樂趣多」,但亦反映一個現象 —— 只要是運動比賽,皆可能成為賭局。那若在「運動比賽」之前加上「虛擬」兩字,又能否開賭盤?現時大部分體育競賽,皆因武漢肺炎大流行而暫停,外國有博彩公司就發展網上賭場以及虛擬體育博彩活動。虛擬的足球、賽馬少了現實元素,仍足以令人陷入賭博的漩渦。
不信自己的直覺,反而更易出錯?
直覺當然未必準確,但不得不說,否定直覺有時更容易做出錯誤決定。就像測驗考試填選擇題,在不肯定的情況下填上答案,又在覆卷時改變選擇,最後卻發現最初的答案是對的。最近有經濟學家利用博彩數據作出研究,並發現相信直覺,不要多慮,反而能作出更好的決策。
鄭立:賭神為向賭魔報仇不惜攬炒,是否值得?
只有不再將損失看成不可接受的事情,才能開放出勝利的可能性,之後就是追求以最少的代價,換取最大的成果。
鄭立:「話事啤」其實就是一個戰爭與和平的遊戲
一旦這個決策者看不通大局,莽撞的亂進攻,他就會被迎頭痛擊而大敗,或者膽小的只會一味避戰,他就會被慢慢消磨而敗,只有進退有時才會是贏家。這在戰爭,在股票投資,甚至在人生決策上,道理都是相同的。
大學生生活費來源:賭錢?
老一輩香港人愛說:「搏一搏,單車變摩托。」這種以小博大的投機心態當然不限於父母輩。不少大學生都會「小試牛刀」,藉投資或賭博來賺筆快錢,而資本則是學生資助或學生貸款。近年在英國校園這類情況甚為嚴重,只是原因不盡相同,他們可能是為兩餐和水電房租。
怕蝕底更蝕底?停止追逐沉沒成本
有沒有試過買一張電影票,入場後卻發現是齣「爛片」,但因不設退票,為免蝕錢只好坐到完場?對於已經付出且無法收回的支出,經濟學稱之為「沉沒成本」。但小至日常生活,大至基礎建設,人們偏偏常犯經濟學家眼中的錯誤:繼續投放時間或資源。
陶傑:在中國建一個賭場
美國彭博社報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立一個「改革小組」,準備在中國海南島開設賭場、網絡賭博和模仿香港英治時代的「六合彩」。
撲克牌簡史
從最先出現於 9 世紀中國的葉子戲至今,卡牌遊戲經歷地方文化與時代的洗練,脫胎換骨成為今天的撲克牌。今人利用撲克的特點,發展出廿一點、橋牌、鋤大 D、鬥地主甚至魔術把戲等,玩得出神入化,但又何曾想到它也是多個時代的設計、工程和歷史的偉大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