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蒙運動

|共7篇|

推動世界改進的波蘭「五三憲法」

5 月 3 日是波蘭的憲法日。許多國家都有成文憲法,紀念憲法日不足為奇。不過,波蘭立陶宛聯邦在 1791 年通過的「政府法規」(Ustawa Rządowa,即五三憲法),是繼美國後世上第二部、歐洲第一部現代憲法。儘管「五三憲法」僅實行一年,聯邦即面臨沙俄及普魯士「第二次瓜分波蘭」(Second Partition of Poland),但仍不失為代表西方世界向民主理念進發的里程碑。

啟蒙思想傳播,全靠盜版書籍猖獗?

啟蒙運動是歐洲擺脫蒙昧、思潮激盪的時代,美國著名文化史學家 Robert Darnton 在新書 Pirating and Publishing 卻研究,在那個知識產權未成熟的 18 世紀,啟蒙運動是靠盜版印刷推上高峰。出版商在豐厚紅利誘使下,大量盜印盧梭、伏爾泰和狄德羅作品,即使被官方標籤為異端邪說的禁書,仍能夠透過盜版書市傳播,令啟蒙思想植根民間,引爆法國大革命。

假「民族復興」之名,走帝國殖民舊路

近 10 年間,中國、土耳其、印度等第三世界強權,相繼借「民族復興」之名,挑戰歐洲啟蒙運動承傳的民主自由普世價值,在國內外進行政治壓迫,但不少西方基進知識分子竟冷眼旁觀。中國現代史與後殖民研究學者德里克(Arif Dirlik),在臨終遺作「殖民之後?:臺灣困境、『中國』霸權與全球化」便批評,西方沈溺於多元文化主義的政治正確,加上對歐美殖民歷史充滿愧疚,以致一再忽視第三世界國家的內部殖民暴行。

啟蒙運動理性至上? —— 我們所遺忘的思想遺產

根據我們時下普遍認知,17 至 18 世紀的歐洲啟蒙運動,奉理性主義為圭臬。不過,專研法國哲學史的澳洲學者 Henry Martyn Lloyd 卻評論指出,後世對啟蒙運動的認識,往往著眼以康德為代表的哲學體系,以為啟蒙就是主張理性凌駕情感,但其實同代很多思想家都充分肯定人類的感官慾望,啟蒙時代的思想遺產比我們所想豐盛太多。

唐明:無罪推論的背後

由於律師一向代表的是王權,現在站到了王權利益的反面,不能像控方那樣只靠豪情陳述去打動法官和陪審團,因此辯護律師發展出高超的盤問技巧,尤其是其中一位大狀 William Garrow,以咄咄逼人的風格,各種激將誘敵的戰術,幾乎一手扭轉乾坤,將法庭變成了一座緊張刺激的競技場,控辯雙方交戰的抗辯過程開始主導刑事法庭。

陶傑:由一個 M 字看中國

中國人與「現代」一詞無緣。因為 Modern 一詞,在英文中意義多層,以 M 開頭,至少花開三朵。「現代化」在周恩來鄧小平等共產人的意識中,由於是唯物主義者,純指 Modernisation,別無其他。但除了 Modernisation,「現代」在英文裡還有幾個名詞:Modernity 和 Modernis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