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博物館第一人

A+A-
大英博物館入口大堂,George Scharf 繪,1845 年。 圖片來源:the British Museum

今年適逢大英博物館開放 260 年,如今藏品高達 800 多萬件,當屬全世界藏品最多的博物館。

每一個去過大英博物館的人都有自己的體會,上網一查也能把大英博物館的來龍去脈了解清楚。還有甚麼值得可說的呢?當然是這家博物館的發起人,內科醫生斯隆爵士(Sir Hans Sloane)。

喜歡 shopping 的人對 Sloane 這個名字肯定倍感親切:倫敦的 Sloane Square 名店林立,是中上階層最喜歡的銷金窩,常常於此出沒的人又稱 Sloane ranger,代表如已故的戴安娜王妃。Ranger 可以翻譯為遊俠、騎兵、浪遊者,其實應該是脫胎自貴族傳統,那些專門陪著君主在御苑裡騎行的人,顯然是一個特權階層。

斯隆爵士的名字結果和名店購物連在一起,倒也不是甚麼褻瀆:因為斯隆爵士自己是一個大收藏家,為了心頭好也有一擲千金的豪氣,而且還用奇珍櫃(Cabinet of curiosities)裝起來展覽給大家看。他能夠這樣花錢,還有賴於妻子的富有,花別人的錢不心疼,從這一點來看,斯隆爵士和今天一些 Sloane ranger 不無共通之處。

擁有奇珍櫃是 17、18 世紀貴族的風尚,後來許多博物館也都脫胎自個人收藏,而斯隆爵士是當之無愧的先驅。他平生收集了逾 7 萬件藏品,不忍自己一生心血白費,他在遺囑裡請求國王,以國家名義全盤接收他的藏品,並成立一座向公眾免費開放的博物館,換取 2 萬鎊留給他的兩個女兒;如果國王不答應,他只能分散交給各個學會甚至歐洲的學術機構。

圖片來源:Wellcome Collection

國王無動於衷。但國會認為,如果斯隆爵士的收藏分散,甚至被歐洲其他國家接手,將是英國的莫大損失,於是於 1753 年斯隆爵士去世那年,通過了大英博物館法案(British Museum Act),成立一個由 42 人組成的信託董事會,以圓滿實現他的遺願。董事會囊括坎特伯雷大主教、大法官、議長、財相等頭面人物,其中也包括斯隆爵士的兩名代表。斯隆爵士的收藏估價約 8 萬英鎊,國會如約支付他的女兒 2 萬鎊,另花 2 萬鎊在倫敦大羅素街買下 17 世紀的蒙塔古大宅(Montagu House),於是成立了全世界第一座向公眾開放的國立博物館。

這些細節其實很獨特,在 18 世紀的英國,個人價值彰顯,足以抵得上官方。第一座國立博物館,竟然不是權力的產物,不需要由皇家帶起,換在其他國家,難以想像。國王沒有遠見不要緊,因為凡事有國會把關,博物館本身交由信託人管理,由法案規管,都是現代社會的特色。斯隆爵士並沒有在死後就被踢到一邊,他的家人朋友還可繼續代表他的意願。

斯隆爵士是皇家學會的主席,牛頓的繼任,由此便不難理解他的個人收藏何以如此驚人。除大英博物館之外,他的另一部分藏品後來也作為自然史博物館的基礎。

大英博物館法案明文宣稱,博物館的宗旨不僅是讓好學和好奇者探究並賞玩,也為公眾的用處和益處服務(not only for the Inspection and Entertainment of the Learned and the Curious, but for the General Use and Benefit of the Public)。這般眼界,可以說是啟蒙運動最好的總結:求知的 Inspection,和感受的 Entertainment,乃是結為一體;理性的好學和感性的好奇,應該平起平坐,用處(Use)和益處(Benefit)不可偏廢其一。

這個時代被成為「理性時代」,似乎普遍認為理性和科學求知是文明進步的救星,重要程度蓋過一切,但其實呢?根據斯隆爵士自己的說法,他一生孜孜以求的知識,是為了「彰顯上帝的榮耀,駁倒無神論及其流弊,增進醫學和其他藝術及科學,以造福全人類。」(the manifestation of the glory of God, the confutation of atheism and its consequences, the use and improvement of physic, and other arts and sciences, and benefit of mankind.)於他而言,科學求知是手段,並非目的,只一味追求知識和技術的力量,相信科學至上,真的能造福人間嗎?

斯隆爵士享壽 92 歲,一生德善兼備,堪稱圓滿。

※ 此欄文章為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網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