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

|共20篇|

唐明:暴民是如何形成的?

但他對遊民、暴民的形成有深入分析。他認為遊民是由經濟衍生的產物,由於經濟凋敝:「因惰而遊,因遊而貧而因」,平時聚集在城市角落,成為邊緣族群,總是在尋找機會「苟圖衣食」。由於長期無業無產,遊民又再質變,「因愚而頑,因遊而暴」:愚昧而變得頑固,因沒有生計可圖,「冒險樂禍,恣睢暴戾之心生焉…… 恣意焚掠以饜其所欲」,便成為暴民。

被遺忘的法國大革命哲學家:羅蘭夫人

18 世紀末的法國大革命,一度結束法國漫長帝制,建立共和,寫下人類近代史中重要的一頁,掀起全球各地的思想激盪。這場法國大革命之所以爆發,除了因為皇室政權腐敗無能,也有賴於啟蒙時代的進步思想在社會中流傳。近日畢爾肯大學哲學副教授 Sandrine Bergès 就在學術網站 Aeon 撰文,介紹一名法國大革命時十分重要,卻被世人遺忘的女哲學家:羅蘭夫人(Madame Roland)。

啟蒙思想傳播,全靠盜版書籍猖獗?

啟蒙運動是歐洲擺脫蒙昧、思潮激盪的時代,美國著名文化史學家 Robert Darnton 在新書 Pirating and Publishing 卻研究,在那個知識產權未成熟的 18 世紀,啟蒙運動是靠盜版印刷推上高峰。出版商在豐厚紅利誘使下,大量盜印盧梭、伏爾泰和狄德羅作品,即使被官方標籤為異端邪說的禁書,仍能夠透過盜版書市傳播,令啟蒙思想植根民間,引爆法國大革命。

陶傑:無法再回頭

香港林鄭月娥特區政府悍然實行「特黑共治」,驅使黑社會用暴力在元朗向市民暴打,警方配合,袖手旁觀,被香港瑞典商會會長,批評港警為「絕對的恥辱」。終於形成「黑警雙胞胎」,鐵證難賴。香港這個所謂國際都市僅餘的一點點形象,終於被林鄭一如所願,一手摧毁。

巴黎聖母院,不止一次歷劫重生

巴黎聖母院遭逢祝融之災,屋頂和尖塔相繼倒塌,舉世震驚。兩個世紀前的大文豪雨果(Victor Hugo),亦曾經為聖母院遭逢大革命洗劫破壞而哀慟,驅使他寫成名著「鐘樓駝俠(Notre-Dame de Paris)」。究竟這段歷史為當下帶來甚麼啟示?聖母院能否一如既往浴火重生?

從「大佛普拉斯」看窮人革命

窮人有無可能翻身?—— 是電影「大佛普拉斯」的核心問題。戲裡菜埔和肚財是悲劇,戲外導演同樣悲觀,直指低下階層「無法翻轉」,階級流動停滯之下,「社會公平正義…… 是件很遙遠的事。」如果說革命是為實踐社會公平正義,弱勢階層本身卻缺乏興趣,是否足以等同告別革命?借鑑已故政治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一篇近月首度刊行、探討革命概念的課堂講稿或可帶來啟示。

鄭立:拿破崙 —— 世紀末救世主傳說之你已經死了

這個故事基本上就是拿破崙的傳記,但不像時下的作品。現在的作品流行幾種方式,第一種是美化,但拿破崙沒有變成美少年。第二種是女體化,拿破崙也沒有變成女人,反而是目前非常罕見的「麻甩化」,全部法國佬變成 80 年代式的男子漢,由一個麻甩佬帶領一群麻甩佬制霸全歐。你看看畫風大概也不會懷疑就是那樣的故事,至於故事是否跟史實,只能說是大部分合史實,為了爽和男子氣概多少要改一下,還好裡面有文字版的史料補充。

陶傑:不知猜對了幾分

末代港督彭定康在香港演說,提到他曾與中共政治局常委、中紀委主任王岐山見面,王岐山對法國大革命的激進派領袖羅伯斯比很有興趣。彭定康透露,王岐山曾與他交談,研究為何法國路易十六王朝在謀求改革時,反而勢力最弱,被要求改革的呼聲最後演變為革命勢力,短短兩三年間,國王和貴族的獨裁,迅即土崩瓦解。言下之意,彭定康認為:是中共恐懼在政治改革方面一旦有任何放鬆讓步,會像蘇共戈爾巴喬夫一樣,斷送共產黨政權。因此,中國不會謀求任何政治改革。但是,王岐山對羅伯斯比著迷,恐怕有另一層心理性格的理由。

陶傑:劉曉波至死不悟

劉曉波的人權憲章,為何在中國失敗?因為中國民族的極權基因有兩千年。法家獨大,儒學只是知識份子歷代在野的教育思想。法家意識早植根於中國,經朱元璋和滿清文字獄的強化,由毛澤東發揚光大。西方的知識份子二百年來可以調動民眾,中國的知識份子無此能力,因為民眾不肯受調動。有人說這是民族基因的冷漠和麻木,也就是人類學的不同國情。

世上貧富懸殊一覽

堅尼系數是貧富懸殊的指標,該地指數愈高,表示愈不平等。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Eric Maskin 認為,貧富懸掛是全球現象,近年技術工人與非技術工人的收入差距愈來愈大,透過教育與培訓,社會不均將得以舒緩。根據成都西南大學研究,中國 2010 年堅尼系數高達 0.61,貧富差距相當於 178o 年代法國大革命爆發前夕。香港則緊追其後(0.537,201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