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特羅

|共10篇|

以國家之名殺人:美國的政治暗殺史

今年 1 月 3 日,美國政府派無人機空襲巴格達國際機場,擊殺蘇萊馬尼。暗殺行動由杜林普親自下令,使中東一時間戰雲密佈。在美國歷史中,不乏類似的暗殺行動,美國歷史學家兼作家 James Johnston 去年就出版新書 Murder, Inc.,講述在甘迺迪和詹森總統任內的中央情報局(CIA)是如何運作,特別是如何處理古巴問題。

當共產黨員遇上資本主義:卡斯特羅情迷紐約的日子

無論何時何地,總有諷刺之事。正如把「愛國」二字喊得最響亮的人,往往家裡藏好了外國護照,卡斯特羅作為「世上至為忠誠」的共產黨員,竟曾鍾情於紐約這個資本主義的全球重鎮。歷史學家兼作者 Tony Perrottet 走訪多個舊址,拼湊出古巴巨人於其年青時代,在美國資本主義堡壘留下的足跡。

一杯古巴雪糕,一條貧窮和富裕之間的鴻溝

作為現今少數的共產政權國家,古巴一直隱藏著它的傾斜狀態,尤其撼動社會主義體制的貧富階級差距,素來不被政府談及。不過,在當地買一杯雪糕,已能窺見社會主義是如何在破滅之後暗渡陳倉到資本主義。在很多人眼中只是炎夏消暑的冰涼食品,但在古巴,它是一條貧窮和富裕之間的鴻溝。

古巴改朝換代:改革尚未成功,下任仍需努力?

10 年前,Camilo Condis 未有跟隨其他家人,離開古巴赴美改善生活,因他相信總統勞爾會兌現承諾,改變國家。勞爾未有令他失望,為令社會主義持續發展,引入部分經濟改革,更與美國取得歷史性破冰。他又放寬古巴人的旅遊限制,讓國民擁有物業、手機及電腦,並拓展互聯網服務。Condis 如今 32 歲,在夏灣拿過上好日子,偏偏勞爾從今卸任總統,令他與眾多市民同樣憂慮,未來會否一落千丈。他坦言:「我是想賭明天會更好,但實在有太多的不確定。」

陶傑:讀歷史永遠重要

卡斯特羅死亡,中國網民竟然出現一股慶呼。為此,環球時報主編反擊,聲稱在中國抨擊卡斯特羅的中國人「格調低」。然而中國網民上載了一份人民日報 1966 年 2 月 20 日報紙的截圖。這一天的人民日報,半頁都是對卡斯特羅的人身攻擊:「卡斯特羅參加反華大合唱」、「卡斯特羅發表反華聲明」、「卡斯特羅分裂共產主義陣營」。一看你還以為卡斯特羅變成彭定康、李登輝或者達賴喇嘛。

唐明:當革命像是發了一場高燒

「革命」無所不包:性自由、婦權、服裝、歌舞、毒品,年輕人活得十分亢奮。在大學校園裡,左派、顛覆者、激進份子,都變成了榮耀和美稱。學生通常來自中產階級自由派的家庭,父母經歷過麥卡錫時代,導致反叛情緒的憤起反抗政府和權威,產生了「新左派」,他們最崇拜的三巨頭是 3M:馬克思、毛澤東和馬爾庫塞。新左派相信陰謀論,認為政府官員就是一群老千,既有的體制是由一群權力精英在幕後操控的一個局。

陶傑:唐山淚滿夏灣拿

卡斯特羅逝世,中國人傷感,然而卡斯特羅真是中國人的好朋友?中國人移民古巴,早在十九世紀,在西班牙殖民地時代經營雜貨和出入口,擁有一份叫「華光報」的華文報紙和中文學校。一九五九年卡斯特羅上台,資本家成為「專政」對象。以艱辛個人奮鬥成功的華人餐館和商店老闆、銀行家、會計師,財產全部沒收。一度繁榮的夏灣拿唐人街淪為死城。

卡斯特羅,最後革命者之死?

卡斯特羅一死,古巴人反應兩極,居於國內的哀慟悲痛,移民國外的上街歡呼,唯獨相同的是:對於失去卡羅特羅的古巴,80 後都充滿期待。但專家相對悲觀,認為不過是「一雞死一雞鳴」。卡斯特羅(Fidel Castro)死了,仍是卡斯特羅(Raul Castro)掌政,再者開放政策早已開始,如今卡斯特羅離世,也不過是少一把反對改革的聲音,遠未到帶來劇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