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殺

|共29篇|

捉鬼滅奸:烏克蘭的暗殺行動

行軍打仗,最忌內鬼通風報信、通敵洩密。據「經濟學人」報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 18 個月來,數十名賣國烏人成為暗殺目標,在俄軍佔領地甚至俄國境內被射死、炸死、吊死或以假酒毒死。特工默默清理門戶,烏府則裝作不知道。惟部分人憂慮,這些復仇行動缺乏明確戰略,有安全部門藉此坐大爭權。

遇刺倖存,堅毅魯西迪以新書再探歷史虛實

現年 75 歲的印度裔作家魯西迪(Salman Rushdie)被伊朗追殺多年,去年 8 月不幸遇刺,身中多刀,更有一隻眼睛失明,令很多人以為魯西迪創作生涯就此告終,他卻在今年初出版新書「勝利之城」(Victory City),展現頑強不死的創造力。究竟他經過生關死劫所寫的新書,要說的是甚麼樣的故事?

普京指控烏克蘭暗殺後,下一步可能有甚麼行動?

無人機在克里姆林宮上空爆炸,事件旋即演變成羅生門,俄方指控為烏克蘭企圖暗殺普京,烏方卻否認其事。事件發生在烏軍準備重奪領土之際,當國際輿論都在追問真相,更迫切的問題是,普京可能因應上述指控採取甚麼行動?

私刑直播:印度的法外暴力問題

印度北方邦日前發生駭人兇殺案,惡貫滿盈的前國會議員 Atiq Ahmed 及其兄弟於警方護送下,接受電視直播訪問時遭人射殺。行兇者落網時公然向印度教大神致敬,兩名政府官員更予以讚揚,形容處決這名本在服刑的穆斯林為神聖的正義。事件再次令人憂慮,法外暴力嚴重滲入國家治理,成為執政黨打壓異己的手段。

甘迺迪遇刺檔案繼續解封 —— 連 KGB 都嫌棄的兇手

事隔近 60 年,甘迺迪遇刺案的留下的種種謎團,仍不時在美國引起討論。謎團不散,原因之一是不少與案件有關的檔案長期封存。在約 16 萬仍未解封的文件中,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四就發佈行政命令,授權國家檔案館「即時全數公佈」其中 13,173 份交件。這批文件未必可以解開甚麼謎團,但也能提供一些關於兇手的細節。

連串全球暗殺事件,揭示暴力新時代?

短短兩個月內,多名舉足輕重的國際政治領袖險遭行刺。先是阿根廷副總統克里斯蒂娜被人用槍直指頭顱,繼而是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的住所遭歹徒闖入,企圖施襲或綁架。上週前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乘坐的大巴亦遭槍擊令其受傷。部分專家分析,連串暴力行為令人聯想起甘迺迪和馬丁路德金被暗殺的 1960、70 年代,並有可能指向一個全球政治動蕩的新時代。

挑戰言論自由:衝著安倍國葬而來的暗殺犯電影

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遇刺身亡後,政府定於 9 月 27 日為他舉行國葬,導演足立正生就挑前一天推出新作 —— 以犯人山上徹也為原型的電影 REVOLUTION+1。這部以低成本趕拍出來的作品,從最具爭議的角度探討最具爭議的事件,為和諧至上的大和民族帶來強烈衝擊。致電抗議的民眾、堅持上畫的戲院、好奇買票的觀眾,都在無意間為言論自由劃下界線。

誰殺了「普京智囊」杜金的女兒?

俄國極端民族主義理論家杜金(Aleksandr Dugin)女兒杜金娜(Darya Dugina)週六在莫斯科附近駕駛汽車期間,被事先安裝在車上的爆炸裝置炸死;有指杜金本人才是刺殺目標。本週一,俄羅斯聯邦安全局(FSB)聲稱已查明案件,指控烏克蘭情報部門策動一名烏克蘭女公性 Natala Vovk 展開襲擊。惟 FSB 的指控,與流亡海外的俄國杜馬前議員 Ilya Ponomarev 的說法有不少出入。

Moyashi:直播的子彈與倒下的身體

然而在每人手上都有智能電話的年代,不再需要大眾媒體的代勞,所有人都擁有拍下歷史瞬間的可能性。安倍被暗殺的剎那被多名民眾從不同角度拍攝,在事件發生後,有關影像即時在網絡中擴散,連電視台也要拿來當新聞片段。

安倍之死:從日本媒體消失的「宗教團體」

日本參議院選舉前夕,安倍晉三這位極具影響力的前首相,在拉票活動中槍身亡。雖然兇手山上徹也供述,犯案乃因「母親信教苦了全家」,認為安倍與該宗教關係密切而行刺,但他提及的宗教名稱,卻從全國各大傳媒「消失」,連日報道也對此三緘其口。一些新聞工作者質疑,主流媒體避諱全案的關鍵所在,未為民眾徹底追查真相,大氣電波更是重複「威脅民主社會」等論調,甚至淪為「歌頌安倍」的舞台。

一次世界大戰前夕的刺殺浪潮

有社會科學研究指出,當一個地方缺乏公平政治競爭,人民意識形態走向兩極化,缺乏互信和政治共識,政制的認受性破產,就更有可能出現刺殺事件。1914 年爆發的一次世界大戰,是人類史上最慘痛的戰爭之一,其中一個原因,是各國的民族主義、帝國主義和軍國主義造成的矛盾已經難以消弭。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各國也曾出現刺殺浪潮。

為何海地總統遇刺,人民見怪不怪?

海地總統摩依士(Jovenel Moïse)在住所遇刺身亡。位於加勒比海的島國海地,1804 年通過革命從法國獨立。然而,當地長期受外內力量影響,各方面早陷入癱瘓。已故海地民主運動人士 Patrick Élie 就曾形容自己的國家「從奴隸制中獲得自由,但其餘的都沒有得到」。摩依士遇刺前,海地亦處於動盪之中;當地人更形容,即使其他摩依士潛在繼任人上台,也無法改變兩個世紀以來的不堪。

記者:21 世紀最危險的職業之一?

新聞及出版自由令資訊得以流通、當權者受到制衡,是重要的人權基石,傳媒亦被喻為行政、司法、立法機關以外的「第四權」。可是,新聞自由不是自有永有,而是要由人民去捍衛,在獨裁或者戰亂國度,記者的人身安全就時常受威脅。2020 年底,聯合國一份報告指出,在上個 10年,全球平均每 4 天就有 1 名記者被殺。

批評等同死罪:連遭暗殺的車臣異見人士

極權之下,不容非議。即使流亡在外,仍恐伏屍街頭。上週六,流亡奧地利的車臣異見分子 Mamikhan Umarov 被槍擊身亡,成為過去一年第 3 位慘遭謀殺的車臣人。眼見同鄉接連喪命,其他在歐車臣人惶恐不安,憂慮自身及家人的安全。尤其是批評車臣領導人 Ramzan Kadyrov 的博客,以及昔日的反俄羅斯叛軍份子,更屬頭號目標。

以國家之名殺人:美國的政治暗殺史

今年 1 月 3 日,美國政府派無人機空襲巴格達國際機場,擊殺蘇萊馬尼。暗殺行動由杜林普親自下令,使中東一時間戰雲密佈。在美國歷史中,不乏類似的暗殺行動,美國歷史學家兼作家 James Johnston 去年就出版新書 Murder, Inc.,講述在甘迺迪和詹森總統任內的中央情報局(CIA)是如何運作,特別是如何處理古巴問題。

航拍機恐襲時代降臨?

委內瑞拉總統馬杜羅(Nicolás Maduro)日前險遭行刺,但刺客並非持槍,而是遙控裝上炸藥的航拍機施襲,成為史上首宗航拍機行刺國家元首案件,再次引起國際憂慮航拍機的安全漏洞。有業界人士甚至形容,事件標誌著「航拍機恐襲時代的降臨」。究竟航拍機製造商要如何改良技術,才能杜絕此等襲擊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