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

|共58篇|

金仔:中國成功拉攏沙特?(二)沙特戰略

據「華爾街日報」較早前報道,習近平的確提出油氣貿易以人民幣結算,而華文傳媒紛紛載歌載舞歌頌這是中國一次外交突破,挑戰美國在中東的霸權云云。然而,沙特外交大臣 Faisal bin Farhan Al Saud 卻一盤冷水倒頭淋,表示毫不知情,認為還未是時候,這段跳了 6 年的探戈無奈只能繼續繞圈下去。究竟中國為甚麼功敗垂成?

1969 年,美國如何從蘇聯核威脅中解救中國?

隨著俄烏戰爭持續,台海危機白熱化,美國與中國的矛盾持續升溫,外界甚至擔心兩國會否走向全面軍事衝突。其實,中美兩國今日的緊張局勢本非必然,在 1969 年的珍寶島事件,美國就曾經解救中國於蘇聯核威脅中。

俄製陰謀論:猴痘是美國生化武器

對於猴痘為何會離開非洲,在歐美各地廣泛傳播,科學界還未有定論,但俄羅斯控制的傳媒卻有驚人結論 —— 這是美國軍事生物實驗室的武器。美國智庫組織保衛民主基金會(FDD)媒體誠信顧問 Ivana Stradner 就在「外交政策」雜誌分析,普京已恢復舊冷戰的資訊戰,美方必須主動以宣傳反制。

【東德無間道】一名雙重間諜的冷戰記憶

日本動畫 Spy x Family 隱約可見冷戰時代東西德諜戰的影子,而寫成溫馨搞笑的間諜喜劇,現實中諜戰卻遠遠不是如此浪漫。兩名荷蘭學者研究間諜工作,近年多次訪問化名「M」的前雙重間諜,冷戰時代先後為荷蘭和美國服務,以間諜身份滲透東德情報機關,陷於亦敵亦友的關係,更受過東德嚴刑逼供,晚年卻要飽受創傷記憶的煎熬。

不親中也不親美,不結盟運動將於新冷戰復興?

烏克蘭戰爭破壞國際權力平衡,芬蘭與瑞典亦打破冷戰的中立傳統,申請加入北約。印度阿育王大學訪問教授 Shivshankar Menon 卻撰文分析,有不少亞洲、非洲與拉丁美洲國家都拒絕歸邊,專注解決自身的安全與糧食需要,預示歐美與中俄對峙的新冷戰下,舊冷戰的不結盟運動有可能復興。

赫魯曉夫後人解說:普京以民族自卑為統治工具

普京入侵烏克蘭,誓要將 30 年的後冷戰秩序推倒重來。前蘇聯領導人赫魯曉夫(Nikita Khrushchev)的曾孫女赫魯曉娃(Nina L. Khrushcheva)近日受訪,分析俄羅斯輸掉冷戰後,普京如何成功捕捉民眾的自卑心理,把俄羅斯逐步推向戰爭;又推測如果赫魯曉夫還在生,將如何評價普京的侵略戰。

【烏克蘭戰爭】普京:矢志重寫冷戰歷史的男人

2022 年 2 月 24 日清晨,普京宣佈要把烏克蘭「去軍事化」,勒令俄軍採取「特別軍事行動」,標誌著二戰以來,歐洲最大型的軍事衝突正式展開。這場戰爭背後,俄羅斯有著錯綜複雜的利益盤算。澳洲國立大學國土安全專家 Matthew Sussex 就在學術網站 The Conversation 撰文分析指,普京十分渴望可以透過入侵烏克蘭,一洗蘇聯解體以來的三十年屈辱,實現民族復興。

陶傑:三十年前埋下的禍根

俄國侵略烏克蘭,核戰風險驟升,假新聞滿天飛,全球無人可以挺身調停。聯合國秘書長是廢物,國際戰略理論專家基辛格化身中美貿易公關、盆滿缽滿之後隱形。今世只有一人,現在可以出來說一句公道話,至少為歷史做碩果僅存的證人。

俄國運籌帷幄原因:諜戰

近日傳媒都在直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影像,但除了空襲和地面進攻外,間諜戰亦是另一個沒有直播的戰場。「華盛頓郵報」外交事務專欄作家 David Ignatius 提醒,諜戰絕不限於情報收集或網絡攻勢,身為前蘇聯特工的普京,疑早有暗殺烏克蘭政要的計劃。回顧烏克蘭反抗蘇俄的歷史,我們絕不能輕視俄羅斯情報機關的滲透能力。

普京到底想要甚麼?

俄羅斯總統普京承認烏克蘭東部的兩個分離主義地區獨立,並派俄軍進駐「維和」。普京到底想從烏克蘭這場危機之中得到甚麼?「華爾街日報」分析指,普京的野心遠不止烏東地區,更希望藉此恢復俄國在東歐的勢力範圍。

俄羅斯正將芬蘭推向北約?

美蘇冷戰以來,蘇聯近鄰芬蘭一直奉行軍事不結盟路線。直至今天,芬蘭與瑞典一樣均未加入北約組織。身為其中一個與俄羅斯接壤的國家,芬蘭若加入北約,可能如俄國外交部發言人早前指,「將產生嚴重軍事及政治後果,俄羅斯方面需作適當反應」。「泰晤士報」報道則形容,俄國對烏克蘭的侵略部署,在芬蘭掀起討論:國家應否加入北約?

百事可樂下錯的賭注:蘇聯繁榮穩定、經濟改革商機無限

1989 年蘇聯政治劇變之際,美國百事可樂高層卻堅信有危必有機,看好蘇聯改革開放潛力,於是大膽投資數十億美元,代蘇聯處置多艘陳舊船艦、又簽署多份商業協議,以換取未來無限商機,奈何蘇共撐不到兩年便倒台。麻省大學阿默斯特分校政治科學助理教授 Paul Musgrave 在「外交政策」雜誌撰文,重組故事背後耐人尋味的歷史。

【二戰秘史】猶太難民加入美軍,任務卻是侍奉納粹精英?

一群逃離納粹德國的猶太難民,二戰時加入美軍,一心要親手消滅納粹黨,卻因通曉德語而獲派秘密任務,專門服侍被俘虜的納粹精英,以收集情報及使他們歸化美國。Netflix 最新半動畫紀錄片「絕密戰俘營:納粹精英在美國」(Camp Confidential: America’s Secret Nazis)就揭開這段秘史,猶太老兵憶述全家被納粹黨所殺,自己卻要奉命娛樂納粹精英,箇中精神折磨近乎把人逼瘋。

黑絲帶日:全球反極權運動

今天是國際黑絲帶日(Black Ribbon Day),不論是黃絲藍絲,也可一同以黑絲悼念納粹德國、蘇聯及其他極權暴政下的受難者。這場如今遍及歐美多國的運動,是在 1980 年代由流亡加拿大的社運素人所發起,以追究 1939 年蘇聯與納粹勾結的歷史責任,令東歐多國流亡人士連成一線,最終更啟發同日著名的「波羅的海之路」人鏈示威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