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迺迪

|共12篇|

甘迺迪遇刺檔案繼續解封 —— 連 KGB 都嫌棄的兇手

事隔近 60 年,甘迺迪遇刺案的留下的種種謎團,仍不時在美國引起討論。謎團不散,原因之一是不少與案件有關的檔案長期封存。在約 16 萬仍未解封的文件中,美國總統拜登上週四就發佈行政命令,授權國家檔案館「即時全數公佈」其中 13,173 份交件。這批文件未必可以解開甚麼謎團,但也能提供一些關於兇手的細節。

以國家之名殺人:美國的政治暗殺史

今年 1 月 3 日,美國政府派無人機空襲巴格達國際機場,擊殺蘇萊馬尼。暗殺行動由杜林普親自下令,使中東一時間戰雲密佈。在美國歷史中,不乏類似的暗殺行動,美國歷史學家兼作家 James Johnston 去年就出版新書 Murder, Inc.,講述在甘迺迪和詹森總統任內的中央情報局(CIA)是如何運作,特別是如何處理古巴問題。

行刺性質的轉變

翻開歷史長卷,不難找到刺殺事件。凱撒、林肯、馬丁路德金以及甘迺迪等歷史人物皆死於刺殺。直至現時,有關行刺的新聞亦屢見不鮮:金正男、前俄國特工利特維年科、記者卡舒吉等人,皆遭行刺而死。歷史學家及作者 Michael Newton 博士便形容:「歷史學家最苦惱的事,就是『行刺』這種行為永遠重演。」然而,行刺雖沒有停止,但從羅馬共和國的凱撒,到今天的卡舒吉,其性質似乎已發生變化。

李衍蒨:甘迺迪總統身份辨識

在甘迺迪遇害後,法醫們在解剖時為他的遺骸程序上地照了 X 光。這 X 光隨後收到以上陰謀論的人質疑。有見及此,當時的調查小組就邀請了兩位法醫人類學家 Dr. Ellis Kerley 和 Dr. Clyde Snow,去檢查及考究能否用科學方法去推斷屍體是否真的屬於甘迺迪總統。面對著這個挑戰,兩位法醫人類學家就採用了到現今都經常採用的方法,嘗試核實骨骸的身份:X 光片對比(radiographic comparison)。

古巴導彈危機真相:甘迺迪應要負責?

沒有親歷冷戰時期的人,大概也聽聞古巴導彈危機中,時任美國總統約翰甘迺迪憑著冷靜的頭腦,在繃緊的 13 天中,化險為夷,避免核武開光。可是,歷史學家 Sheldon M. Stern,在爬梳大量珍貴史料後,對以上的美麗說法不以為然,認為甘迺迪與其團隊,本身便需為構成危機負上責任。

為何政界難有時尚男神?

環顧全球政客的穿著,確實可用「奄悶」形容。特別是男士們,清一色恤衫西褲,若是競選要職,也不過是換套更貴的西裝而已。既墨守成規,更毫無特色。縱然我們都明白,西裝代表專業、穩重和承擔。但既然非穿不可,也絕非無財無勢,為何這麼多政客老是衣不稱身,像個穿著父親西裝去見工的畢業生?原來有的是故意,有的卻是難免。

江皓昕:「第一夫人」——沒多少個妻子會親眼目睹丈夫被爆頭

英文片名「Jackie」,Jacqueline Kennedy 的暱稱,就是創作人開宗名義的跟觀眾說:「小心,這會是一部很私人隱密的人物故事。」所謂私人隱密的意思,就是主角雖然是美國第一夫人,故事卻聚焦於她的個人情感變化和心理狀態。站在世界之巔,我們不談國仇家恨,只談風月。

【概觀大選】杜林普是尼克遜翻版?

在 1968 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尼克遜的選舉活動與 2016 年杜林普的宣傳手段出乎意料地相似:兩者都扼中了美國人的要害——一種出於種族上的恐懼。當時尼克遜當選美國總統的結果揭示了社會由自由派主導只是幻象,今日的杜林普亦然。左翼似乎已走到另一個盡頭,精英也失卻了光環。難道說右翼和反政治正確的年代已然降臨?

大數據的起源、成功與失敗

歷史學家黃仁宇提出,「數字管理」(mathematically manageable)是現代商業社會的主要特徵。由部門分工、制度運作到商品流通、收支平衡,均需精細管理;同樣,一個能以數字管理的國家,才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現代國家或許一早出現,以數據管理的公司,卻要直到二戰之後,由美國福特汽車牽頭才普及。現代財政管理的始作俑者,同時也是惡名昭彰的越戰搞手--Robert McNamara 是如何將數字管理帶入企業乃至國家?

歡迎來到 Banksy 式名人壁畫村

保加利亞作為歐盟最窮國,生活於偏遠地區的村民尤為拮据,和其他東歐小村莊一樣,Staro Zhelezare 正因為人口老化問題而慢慢萎凋。藝術家 Ventzislav Piriankov 靈機一觸,用畫筆一支,帶領學生,「邀請」歷史英雄、政要、演員、科學家到村民家中做客,沾沾星光,吸引遊客到訪,挽救這個岌岌可危的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