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 年,8 家製造醬油的公司在利根川和江戶川交會的野田地區(即今日千葉縣野田市),聯合成立了野田醬油。一百年前的「大家族企業」,今日已成為享譽國際的龜甲萬。
調味
|共9篇|
日本百年醬油征服歐美秘訣:混搭朱古力與西打
對於不熟悉醬油的海外消費者,要如何讓他們認同龜甲萬堅持的醬油價值?最寶貴的一課,就來自西式照燒醬的成功經驗。
當日本醬油走進咖喱之國
在香港家庭的廚房中,總是不乏日本豉油,但在香料大國印度,豉油又能否在當地餐廳及廚房佔一席位?調味料巨頭龜甲萬株式會社正在當地宣傳,希望說服印度人採用公司招牌調味料「萬字醬油」,更揚言要將之變成印度的茄汁。
鄭立:台灣很難找到老抽,吃不到梅林牌午餐肉
其實香港人喜歡吃的罐頭,例如梅林牌,都是中國製產品…… 就算不喜歡中國,你也不能否認,香港人的口味在某些方面早被中國罐頭調教了,要習慣台灣本土的還真不容易。
從農業廢物中得到代糖:一個愛的故事
為了父親的糖尿病病情受到控制,墨西哥一名科學家研發出更便宜、更環保地得到貴價代糖的方法。
殷實耿直,堅持研發無添加的亨氏茄汁
在所有放進口的東西都要有機、自然、無添加的時代,方便為上、以味道口感滿足大眾明顯已是老思想,加工食品、醬汁雖可存放,但光只是防腐劑,也足以令人退避三舍。原來早在百多年前,美國老牌食品公司已有此自覺,製作出無化學防腐劑的茄汁。
能檢測癌症,還產出電腦零件的神奇調味料公司
一間做調味料起家的公司,竟然能從廚房裡的柴米油鹽醬醋茶,一路延伸到高級營養劑,甚至切入醫療抗癌領域,還能生產出電腦 CPU 中的關鍵零件?
一瓶麻油,靠刺蝟戰術創下 300 億日元營收
管理學大師詹姆.柯林斯(Jim Collins)曾提出過著名的「刺蝟理論」,認為愈是能專注在自己的競爭優勢,不隨便分散注意力,將複雜世界歸納成單一系統或基本原則的企業,愈能夠維持長久與高獲利。日本許多長青企業,正是擁有這樣的本質。例如光靠一罐小紅瓶就能熱銷 82 年的益力多,以及只賣麻油就創造一年 300 億日元營業額的角屋(かどや)。
為何餐桌上的鹽瓶正在消失?
廚師「Salt Bae」Nusret Gökçe 招牌式高處撒鹽為牛扒調味,鹽寶貝特別的用鹽方法也帶紅了鹽,令其從此有了新用處。可是到了最近,曾在餐廳中無處不在的鹽瓶,卻一個個消失,頂級廚師說是餐廳有意收起,究竟原因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