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脫維亞

|共9篇|

醉駕的另類功用:車直送烏克蘭當後勤

自去年 2 月遭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就得到各國軍事援助,包括美國承諾的愛國者導彈系統、英國的軍事訓練、德國計劃提供豹 2 坦克(Leopard 2)等,最近更收到來自拉脫維亞的醉駕充公車,用於當地軍事後勤工作,讓違法司機被沒收的車輛可重用於正途上。

擺脫俄羅斯,立陶宛朝能源獨立邁進

「波蘭 –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GIPL)日前開通,這代表聯同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從此連接到歐洲大陸的能源系統及管道網絡。「德國之聲」分析,對波蘭而言,鑑於上月突被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新管道堪比及時雨。但從波海三國看來,這只是她們擺脫俄國制肘、朝能源獨立邁進的重要一步。

【烏克蘭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警鐘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把俄國排除在國際銀行交易系統 SWIFT 之外,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必要支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此舉,固然是怕成為普京的下個出兵目標,以成就其光復蘇聯之大業;老一輩經歷過大規模驅逐和壓迫,更是心存戒備。但歸根究底,仍離不開「道義」兩字。

傳承幾近滅絕的歐洲語言 —— 立窩尼亞語

人類要透過各種共同語言交流。試設想,若世上只剩極少數人掌握某一語言,除了語言本身走向消亡,僅存的人失去「同聲同氣」的夥伴,自己的說話彷彿變成無意義的聲音,更令人有無法言表的痛苦。在拉脫維亞,就有一群立窩尼亞人(Livonians)後代,正努力保留祖輩的語言文化。

拉脫維亞的哀歌:獨裁時期的歷史教育

香港的歷史教育成為新一波政治角力的戰場,先是爆出林則徐爭議,然後又有文憑試歷史科試題風波,較早之前,林鄭月娥更直指教育不可以成為「無掩雞籠」,有評論人就認為政府準備清算教育界。獨裁政府向來視教育 —— 特別是歷史教育 —— 為重要的政治工具。波羅的海三國之一拉脫維亞,曾經歷長達超過半世紀的獨裁統治,當時歷史教育就被政府牢牢控制。

【和平紀念日】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路(下)

波海三國的獨立之路,根植於民族文化的認同,堅定的民族意識成為獨立運動的厚實基礎。再加上善用內外環境的情勢變化,審時度勢,掌握契機,藉由公投的行動展現獨立決心,積極尋求國際支持,最終實現獨立的目標。適逢波海三國建國一百週年,三國紛紛舉辦各式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慶國家重獲獨立,並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與繁榮。

【和平紀念日】波羅的海三國獨立之路(上)

從愛沙尼亞詩人列皮克的詩作,可感受愛沙尼亞人對於母語的疼惜,而拉脫維亞以及立陶宛人民對於母語的守護之情,同樣令人敬佩。30 年前,立陶宛不顧莫斯科的恫嚇,毅然於 1995 年再次確立陶宛語為官方語言。正是此份對保存與傳承母語及自身文化的重視,為獨立運動奠定深厚的文化底蘊。

波羅的海三國,如何抗衡強鄰的網絡造謠攻勢?

波羅的海三國 —— 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及立陶宛,長期受俄羅斯網絡造謠攻擊,被指摘受到蘇聯恩惠而不感恩、扭曲蘇聯統治歷史。但三國未有束手待斃,政府和民間持續與俄國周旋,示範了如何在訊息戰上以弱制強,更被評為對付俄國假新聞的最佳歐盟成員國。美國網絡安全學者 Terry Thompson 就此撰文,解釋三國反制俄羅斯的戰略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