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風暴持續席捲美國,讓當地迎來有史以來最冷的聖誕節,全美死亡人數持續上升,電網也備受考驗,老化的能源基礎設施,以及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將當地電網推向崩潰邊緣。這場致命的暴風雪,暴露了美國電網的問題。
天然氣
|共26篇|
【能源系列之一】原定廢核的德國,為何會轉投核能懷抱?
德國作為反核先鋒,曾制定全面廢核的時間表。不過,受俄烏戰爭影響,歐洲能源供應出現危機,一切計劃有變。德國早前宣佈三座核電站營運期限延長,引人關注當地是否由廢核變為重新擁抱核能,又為何會發生這樣的轉變?
西方制裁下,誰在購買俄羅斯燃料?
西方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而加強制裁,美國自今年 3 月禁止進口俄國石油產品、液化天然氣(LNG)和煤炭產品;歐盟下月起將先後停止進口其大部分原油及精煉石油產品。9 月上旬由俄國海運出口到中國、印度和意大利等地的原油量,比上月每日減少 31.4 萬桶,創開戰以來新低,迫使俄國以合法和非法銷售來彌補歐洲市場的損失。
巴黎省電之秋:暖水澡、樽領衫、早關燈
相隔兩三年重遊巴黎,你或會驚訝這座「光明之城」,似乎變得又冷又暗。鑑於俄羅斯中斷對援烏國家的天然氣供應、法國核電產量跌至 30 年來最低點,總統馬克龍促請國民準備「能源節制」,多省電力好過冬。當局建議地方政府、家庭及企業,把恆溫器降至攝氏 19 度、天氣轉涼也只洗暖水澡。就連艾菲爾鐵塔等地標,也要提早關燈。但別說是普羅大眾,一些官員也質疑這些措施是否合理,對能源危機又能造成多大實質影響。
Ryan Fung:俄羅斯天然氣清零,歐洲如何部署?
俄羅斯無限期停止「北溪一號」,天然氣供應清零,歐洲的能源危機進入一個新階段。冬天將至,歐洲唯有開倒車,燃燒更多煤炭,劇情彷彿跟年初俄烏戰爭爆發時來得相似,但這次又是否毫無不同?
綠色和平:核電、天然氣被列為綠色能源,歐洲議會開環境「倒頭車」
淘汰化石燃料、擁抱可再生能源是紓緩氣候惡果最有效的解決方案。惟歐洲議會近日卻「開倒頭車」,通過將同為化石燃料的天然氣及危險核電定義為「綠色能源」之一,容許投資者投資相關項目時,可獲得等同投資可再生能源的優惠,包括低息貸款、國家補助等。這個決定到底是自救,還是自掘墳墓呢?
為何英國家庭的能源費如此貴?
英國政府於 2019 年實施能源價格上限,限制天然氣和電力供應商向普遍家庭收取的最高費用。顧問公司 Cornwall Insight 公佈預測,一般英國家庭能源帳單的平均價格上限,將由現時每年 1,971 英鎊,飆升至明年 4 月的 4,420 英鎊。英國家庭的能源費何以急漲?相比歐洲其他國家的情況又如何?
大熱天時,德國人已開始儲木過冬
德國有近一半家庭使用天然氣供暖。自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戰爭之後,燃料價格上漲,供應亦變得不再可靠,像近日俄方北溪 1 號天然氣管道供應歐洲的天然氣量再減一半。不少德國家庭因擔心能源危機,即使氣溫高達攝氏 40 度炎,亦已開始為寒冬做準備,大量囤積木材作為燃料;政府更補貼將燃氣暖爐換成燃木火爐的住戶。
氫能:德國擺脫俄羅斯能源的指望
俄羅斯佔歐盟進口天然氣的比例高達 4 成,俄國入侵烏克蘭後,歐盟決定於 2023 年之前將俄國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 來切斷聯繫,意味著各國現在必須從其他地方獲取天然氣能源。在戰前,德國是其一高度依賴俄氣的歐洲國家,烏克蘭戰爭顛覆了德國的能源政策,自戰爭開始以來,德國已將其對俄羅斯石油的依賴從 35% 降低到 12%,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從 55% 降低到 35%。除了從其他國家獲得天然氣,尚未大規模應用的氫能也更得到重視。
擺脫俄羅斯,立陶宛朝能源獨立邁進
「波蘭 – 立陶宛天然氣管道」(GIPL)日前開通,這代表聯同拉脫維亞及愛沙尼亞,波羅的海三國從此連接到歐洲大陸的能源系統及管道網絡。「德國之聲」分析,對波蘭而言,鑑於上月突被俄羅斯中斷天然氣供應,新管道堪比及時雨。但從波海三國看來,這只是她們擺脫俄國制肘、朝能源獨立邁進的重要一步。
為烏克蘭捱熱 —— 意大利的新氣溫政策
俄羅斯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國,在 2021 年供給歐洲各地 33% 的需求。但為制裁俄國發動戰爭,歐盟宣布計劃到 2023 年將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意大利政府近日更訂立法例,要求意國人在夏季為烏克蘭多留一點汗 —— 調高冷氣溫度至27度,以加快擺脫對俄天然氣的依賴。
俄烏戰爭:中國有機會進一步染指北極圈?
俄烏戰爭爆發以後,全球自由陣營對俄羅斯實施極為嚴厲的經濟制裁,大量資金流出俄羅斯,大大打擊該國在北極圈的能源項目。德國普朗克研究院中國研究專家 Trym Eiterjord 在「外交家」雜誌指出,中國可能成為俄方在北極的唯一投資拍擋,意味將可以染指當地。
沒有俄羅斯天然氣,歐洲國家有哪些替代進口國?
歐盟早於今年初推廣「綠色核能」,以對沖俄羅斯政治風險。俄國入侵烏克蘭後,局勢急劇變化,歐盟決定於 2023 年之前將俄國天然氣進口量減少 3 分之 2 來切斷聯繫,意味著各國現在必須從其他地方獲取天然氣能源。
【烏克蘭戰爭】要支持俄羅斯,中國面臨甚麼限制?
回顧 2 月 4 日北京冬奧開幕日,中俄領袖在同日峰會上宣佈夥伴關係「無限制」、沒有合作禁區。當時有分析相信,烏克蘭戰雲密佈之際,兩國無限制關係將成西方考驗。然而,自西方以制裁回應俄國入侵烏克蘭以來,身為俄方最大貿易夥伴的中國,對莫斯科在經濟上的協助始終有其限制。
甚麼是漂綠?企業氣候漂綠或招人提告?
隨著投資者和消費者愈來愈關注氣候變化,企業宣傳亦更著重標榜其在環境和氣候變化方面所作的努力。聲明公司更環保,能提升品牌形象,藉此帶來額外收益;然而,在環保功績方面言過其實,又稱為「漂綠」,例如使用未經證實或有誤導性質的聲明、選擇性披露環境績效以獲取商業或政治利益等。參與漂綠的不僅是公司,政府和政客亦可以透過漂綠來誇大自身環保功績,往自己臉上貼金。
Ryan Fung:歐盟推「綠色核能」 對沖俄羅斯政治風險
歐洲一直積極推動 ESG,本是綠色經濟的領頭羊,惟近月卻一反常態,打算把核能和天然氣納入「綠色能源」,鬧得滿城風雨,背後似乎是為了應付日益囂張的俄羅斯,只好利用綠色力量撬動地緣政治。
廢棄鑽油台:海洋絕佳生態環境?
鑽油台停產後,應如何處理如此巨大的設施?若將平台從水中去除,不僅耗資巨大,且需要極大勞動力,但放任讓其生鏽及失修,又會為海洋環境帶來風險。專家於是想到以其作為巨型人工礁石,為海洋生物建造更理想的生境。
COP26 拼減碳,天然氣成各國搶手資源
「第 26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6)上,世界各國為了搶救全球暖化問題而努力,但同一時間,各國卻在檯面下大力爭奪一項天然資源:天然氣。
規佬:減少碳排放,減到出現能源危機?
減排當然動機良好,但是也同時催生了一場能源危機。驟眼看來,兩者之間並沒有直接的因果關係,所以有必要先行理順脈絡,說明一些「因為,所以」。
Ryan Fung:全球能源大短缺是政治抑或人禍?
全球陷入能源荒,東方有中國因無炭用而限電,西方又有天然氣和石油短缺,短缺原因不一,有政策實施不彰,也有國際政治角力,但卻是一個機會,讓全球反思如何為未來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