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最有趣的是 Amanda 的 13 歲女兒 Rose,她從出發在車上,到了度假大屋,一直在追看劇集「老友記」,斷網對來她說才是世界末日。那個避災的地牢,除了水電和糧食以外,那一道 DVD 牆才是陪你到世界末日的必備品。
網絡
|共192篇|
俄版 WeChat:普京的超級程式夢
多年來俄羅斯以軟硬件、法律和收購等手段,致力建立主權網絡,入侵烏克蘭後再加強力度,包括瓦解國內最知名科技企業 Yandex。社運分子及專家更指,當局正暗地開發如同微信的超級應用程式,從社交、交稅,到安排入學甚至參軍打仗,皆可「一 app 通行」,藉此全面監控國民、審查和操控網絡資訊。
一座太平洋小島,何以淪為全球網絡犯罪之都?
你未必聽過南太平洋群島托克勞(Tokelau),但你很有可能意外見過「.tk」這個大量散發垃圾電郵與釣魚攻擊的網域。托克勞是人口只得 1,400 的紐西蘭屬地,擁有自治政府、電話區號與網絡域名,但受到資源所限,其網域淪為網絡犯罪猖獗的三不管地帶。「麻省理工科技評論」(MIT Technology Review)就此進行專題報道,探討當地網絡資源如何被犯罪分子騎劫。
偷窺殘酷:血腥影像改寫現代戰爭
身首異處的屍體、血流披面的平民、猛烈炮轟的火光、垂死掙扎的人質、敵對雙方的駁火…… 隨著手機和 GoPro 在前線普及,從去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到本月哈馬斯與以色列的衝突,大量令人不安的影像淹沒了網絡。這些殺戮影片滿足了部分人對殘酷的偷窺癖,並作為威力強大的無形武器,改寫現代戰爭。
Web3 已死?走過狂熱與投機才是重新開始
加密貨幣市場隨著全球加息不斷已一崩再崩,原本被視為下一波新科技革新浪潮的區塊鏈技術與 Web3 產業,如今也受到愈來愈多質疑。
陶傑:為甚麼陰謀論會在社會流行?
網絡世代陰謀論的流行,很吊詭地,上接一千幾百年前的中世紀。
說好土庫曼故事:網紅受壓宣傳祖國之美
中亞國家土庫曼長期採取高壓管治,監控甚至阻擋國民使用新聞網站、社交媒體及即時通訊軟件。最近有報道指,當局對互聯網的限制「更上一層樓」,傳召多個地區的網紅及博客寫手,「呼籲」他們以其影響力幫忙說好土庫曼故事,宣傳政府致力推動的那套「祖國幸福繁榮」美好描述。若然敬酒不喝,面前放的則會是一大杯罰酒。
血腥行兇影片,對未成年者有何心理影響?
日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隨後有拍得行兇過程的閉路電視影片流出,那些血腥片段亦旋即在網上瘋傳,相信不少青少年甚至兒童也有看到。東西方專家均警告,現實中的暴力影像透過社交媒體擴散,足以對未成年人士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壞,而保護他們善用互聯網免受傷害的重任,則落在每個成人身上。
Moyashi:神有沒有辦法創造一個完全不傷害任何人的故事?
今季新番動畫「我推的孩子」第 6 集中,出現了藝人參加真人秀後被炎上,演變成網絡欺凌,最後企圖自殺但未遂的劇情。有關情節情被指影射 2020 年「雙層公寓」中,女摔角手木村花因網絡欺凌而輕生的悲劇。
【科技新冷戰】移除中國設備,美國電訊商左右為難?
美中新冷戰影響無遠弗屆,甚至深入美國農村地區家庭的電訊服務。美國 3 年前開始推行「移除取代」計劃,要求全國公司替換華為與中興的電訊設備,但眾多電訊商都在執行上遇到困難,有農村社區甚至面臨通訊網絡中斷的危機。
陶傑:再說全人類兩大共通的年齡政黨
因為社交媒體和網絡,在全人類之中,就是最大的分化劑和分水嶺。中國大城市裡的躺平一族,與美國下一代 Online 打機的消費族群,其實並無分別:雖然雙方各自屬於不同的民主和獨裁社會,但是心態一樣。美國的千禧世代,主宰了消費主流。中國的千禧世代也一樣。雙方都對 1945 年戰後出生的嬰兒潮 —— 今日已經變成老人,其掌控的權力和建制不滿。
陶傑:全球化之下人類只有兩大政黨
網絡世紀的降臨,則標榜著年輕人不但奪了權,還要鞏固全球化的政權,還要跨國界與全世界的年輕人聯手,建立一個全球化的青年新秩序。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Moyashi:內容農場的社會意義
如果要為內容農場分類,基本上有兩種,一是純粹把網上已有的文章轉載,藉大包圍的方式登上搜尋頁面的前端;二是輯錄社交媒體上的熱話及留言,借聳動的標題獲取流量。無論是哪一種,通常都被認為是垃圾資訊的源頭,人人得而誅之。
陶傑:虛擬宇宙的三位一體大宗教
人工智能、網絡、自媒體,經全球冠狀病毒蔓延後,自 2020 年起,這三大時代特徵,已經成為全球化生活三位一體的新宗教。
Moyashi:壽司恐怖襲擊
於是那名少年的人生基本上是完蛋了,在眾多的林木中,他怎說也成為了最大的一棵。他成為了食物類「XX 恐怖襲擊」的典型案例,同時成為了相似概念,例如「打工恐怖襲擊」(バイトテロ)的參考對象。他的出現導致許多過去已經沉澱的事件再次被轉載,當將來有類似的事件出現時,他也會是最先被轉載。
書店們:一人婚禮
2023 年農曆新年過後,周冠威最新電影「一人婚禮」終於上映。這部電影以 21 世紀開始流行的「一人婚禮」(sologamy)為題材,探討網絡文化、自戀等問題,輕鬆胡鬧的情節背後潛藏宏大的野心,雖然因為個別配角所代表的支線題材,如教會、同性戀及整容與自戀的關係,得不到更多發揮而成為缺憾。然而,導演藉電影反思香港網絡化社會的影響,又值得我們深思。
Moyashi:然而我不知他是誰
每當有關於名人的新聞,不管是結婚生子、得獎抑或過身,在網絡論壇上總會有人說一句:「Who?」,也許再配上一張「銀河守護隊」的迷因,意思就是「我不認識他,他有這麼重要嗎?」
為何無理取鬧比起據理力爭,更適合網上的論戰?
可是這種辯論有建設性,是因為團隊的人都想把事情做好,這種辯論才成立。現實中,大部分辯論都是沒有營養的意氣之爭。並非為了追尋真相、共識或者真理,而是為了贏了對方。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