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

|共185篇|

血腥行兇影片,對未成年者有何心理影響?

日前鑽石山荷里活廣場發生斬人案,隨後有拍得行兇過程的閉路電視影片流出,那些血腥片段亦旋即在網上瘋傳,相信不少青少年甚至兒童也有看到。東西方專家均警告,現實中的暴力影像透過社交媒體擴散,足以對未成年人士的心理健康造成破壞,而保護他們善用互聯網免受傷害的重任,則落在每個成人身上。

【科技新冷戰】移除中國設備,美國電訊商左右為難?

美中新冷戰影響無遠弗屆,甚至深入美國農村地區家庭的電訊服務。美國 3 年前開始推行「移除取代」計劃,要求全國公司替換華為與中興的電訊設備,但眾多電訊商都在執行上遇到困難,有農村社區甚至面臨通訊網絡中斷的危機。

陶傑:再說全人類兩大共通的年齡政黨

因為社交媒體和網絡,在全人類之中,就是最大的分化劑和分水嶺。中國大城市裡的躺平一族,與美國下一代 Online 打機的消費族群,其實並無分別:雖然雙方各自屬於不同的民主和獨裁社會,但是心態一樣。美國的千禧世代,主宰了消費主流。中國的千禧世代也一樣。雙方都對 1945 年戰後出生的嬰兒潮 —— 今日已經變成老人,其掌控的權力和建制不滿。

【新詞】矽谷價值:科技巨頭與言論自由能相容嗎?

相信無論是讀者抑或社交媒體版主,都感受到網絡演算法如何左右了公共討論。除此之外,社交媒體不透明的檢舉和封號政策,以及大眾對「政治正確」的憂慮,都令人反思在電子世代,言論自由如何被蠶食。社運家 Jillian York 在 2021 年出版的著作 Silicon Values,就提出矽谷價值一詞,反思在科技巨頭的壟斷下,言論自由的未來。

Moyashi:壽司恐怖襲擊

於是那名少年的人生基本上是完蛋了,在眾多的林木中,他怎說也成為了最大的一棵。他成為了食物類「XX 恐怖襲擊」的典型案例,同時成為了相似概念,例如「打工恐怖襲擊」(バイトテロ)的參考對象。他的出現導致許多過去已經沉澱的事件再次被轉載,當將來有類似的事件出現時,他也會是最先被轉載。

書店們:一人婚禮

2023 年農曆新年過後,周冠威最新電影「一人婚禮」終於上映。這部電影以 21 世紀開始流行的「一人婚禮」(sologamy)為題材,探討網絡文化、自戀等問題,輕鬆胡鬧的情節背後潛藏宏大的野心,雖然因為個別配角所代表的支線題材,如教會、同性戀及整容與自戀的關係,得不到更多發揮而成為缺憾。然而,導演藉電影反思香港網絡化社會的影響,又值得我們深思。

伊朗要星鏈有用嗎?

反頭巾觸發的伊朗示威活動未見緩和跡象,截至本週一,伊朗政府已累計拘捕超過 1,200 人,但全國多個城市仍有人上街示威。在美國,拜登政府上週以「支持伊朗人信息自由流動」為由,放寬對伊朗互聯網服務的制裁,SpaceX 創辦人馬斯克則宣佈申請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在伊朗營運的許可;伊朗的星鏈衛星寬頻服務現已啟動。不過外界觀察認為,星鏈在伊朗的作用未必理想。

人類最大威脅不是 AI,是量子電腦?

人工智能向來被視作人類生存的威脅,不但常見於科幻創作,Google 前工程師更提出 AI 已擁有意識的駭人說法。但有學者卻警惕,中美爭相研發的量子電腦才是人類最大威脅,運算能力不但遠勝今日電腦,足以瞬間破解今日任何加密內容,更能夠使 AI 變得全能,必須在研發階段進行規管,否則後患無窮。

【安倍遇刺】自學製槍,將成全球問題?

日前,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奈良街頭為參議院議員候選人助選演講時,遭槍擊身亡,令素有安全大國美譽的日本舉國震驚。疑犯山上徹也在 YouTube 上自學製作槍械,並成功在網上收集組裝材料,主要部分只是以膠紙捆綁起兩條金屬管製成。面對日本前政要遭民間自製槍械殺害,南韓也開始憂慮,因當地早有同樣案例。

Moyashi:媒體考古學

微軟在今年 6 月 15 日正式宣佈停止更新 IE 網頁瀏覽器(Internet Explorer),但新瀏覽器 Edge 仍擁有相容的 IE 模式,讓只支援 IE 的內容慢慢過渡轉換,否則就只倒數剩下 7 年時間的壽命。微軟停止更新 IE 其實不是新聞,早在 2015 年公佈 Edge 的時候已經表明會漸漸讓 IE 淡出主流,而 IE 的俗氣功能的確不再適合今天的網絡環境,被淘汰只是遲或早的問題。

【烏克蘭戰爭】Airbnb 只訂不住真有用嗎?

俄烏戰爭爆發後,全球各地烏克蘭支持者透過互聯網及社交媒體各出奇謀,以創新方式捐助當地難民。3 月初,有網民發起於 Airbnb 以「只訂不住」方式預訂烏國境內民宿,平台短短兩日便錄得超過 61,000 晚的訂單,相當於近 200 萬美元捐款。這次另類捐款運動為何一呼百應?人們的捐款又能否用得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