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波羅的海三國的警鐘

A+A-
2 月初,愛沙尼亞士兵在塔帕軍營參加演習,作為北約「增強前沿部署」行動一部分。 圖片來源:ALAIN JOCARD/AFP

俄羅斯攻打烏克蘭後,波羅的海三國發出聯合聲明,呼籲把俄國排除在國際銀行交易系統 SWIFT 之外,並向烏克蘭提供武器作必要支援。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此舉,固然是怕成為普京的下個出兵目標,以成就其光復蘇聯之大業;老一輩經歷過大規模驅逐和壓迫,更是心存戒備。但歸根究底,仍離不開「道義」兩字。

二戰時期,波海三國被史太林吞併,直至 1991 年蘇聯解體,它們亦先後宣佈獨立,並於 2004 年加入北約,但始終提防俄羅斯。50 歲的立陶宛人 Jaunius Kazlauskas 便指:「我的祖父母被送去西伯利亞,我的父親受過(蘇聯情報機構)KGB 迫害。如今我活在一個自由民主國家,但沒甚麼是理當所然。」

普京從未公開表示,俄羅斯想重奪對波海三國的控制。但在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人民心中,普遍憂慮這位現代沙皇的最終企圖,是在所有前蘇聯國家重獲影響力。立陶宛外長 Gabrielius Landsbergis 早前便曾警告:「烏克蘭之戰乃歐洲之戰。若普京沒有被制止,他就會更進一步。」

2 月 19 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與波羅的海三國的國防部長,在立陶宛維爾紐斯舉行會議。 圖片來源:PETRAS MALUKAS/AFP

言猶在耳,不出數天,便見俄軍攻入烏克蘭,事前普京還形容該國「是我們歷史、文化及精神上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這敲響了波海三國的警鐘。它們縱與俄國的歷史及身份並無相同聯繫,但過去 200 年內大部分時間都受到俄羅斯帝國及蘇聯統治。而在愛沙尼亞及拉脫維亞,俄羅斯少數民族更佔其人口約 4 分 1。

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的政治分析家 Nerijus Maliukevicius 直言:「當普京羞辱烏克蘭,把它稱為一個沒有歷史的人造國家時,我們想起多年來俄方反覆對所有前蘇聯國做過同樣的事。」他更提醒,俄羅斯的「宣傳機器現時正以前所未有的強度運作,而它所傳達的信息不只是圍繞烏克蘭」。

危機感在立陶宛格外強烈,因其邊境接壤俄國波羅的海艦隊所在的加里寧格勒,以及現有數萬俄軍部署的白羅斯。國防部長 Arvydas Anusauskas 日前直說:「看來它們不會離開。但我們必須明白,數字不代表一切。我們這方的邊境,有技術非常先進的部隊。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威懾,以及必要時的防禦。」

一批愛沙尼亞人上週於俄羅斯大使館前示威,以示對烏克蘭的支持。 圖片來源:路透社

波海三國更是大力支持烏克蘭,不只送出武器及人道物資,領導人亦到基輔聲援。政經關係密切的愛沙尼亞,還助烏國加強其網絡安全,而在愛沙尼亞前總統 Kersti Kaljulaid 眼中,援烏抗俄並非基於安全考量。「我們這樣做,是因為我們自覺有此道德義務。我們強烈感到…… 每個國家都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未來。」

就在俄羅斯對烏克蘭展開攻擊前兩天,美國總統拜登宣佈抽調部分駐歐美軍到波海三國,宣稱純屬防禦之用;波海三國則促請北約明確展示保護成員國的決心。拉脫維亞國防部長 Janis Garisons 警告:「俄羅斯總在衡量軍事實力,卻也衡量各國戰意。他們一旦找到弱點,就會利用這個弱點。」Kaljulaid 亦認為,其他歐洲國家也該同樣憂慮當前局勢。「如果你從基輔來看,柏林的距離和塔林(愛沙尼亞首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