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路里

|共8篇|

一日三餐才健康?

亂世求生,身體要緊。一日食足早午晚三餐似乎是基本,但從小灌輸的思想,是否便為正確?抑或形同其他迷思,純屬都市傳說?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訪問多位專家,從生物到歷史角度,分析這個說易行難的生活習慣與健康有多大關係,部分答案更與我們的認知大相逕庭。

酒精陷阱:熱量

佳節期間,美酒一杯接一杯,但與食品製造商不同,酒廠不需要在瓶罐上標示卡路里及成分,所以甚少有人知道酒中含有甚麼,更不知道酒中卡路里究竟有多少。盡興背後,現實是 3 杯印度淡麥酒(IPA)已可以抵上半天的卡路里,在黃湯的快樂中,同時隱含健康風險。

正餐比較健康?可能差過食快餐

連鎖快餐店風行全球,快捷飽滿的同時,一直被健康人士鄙視為垃圾食物,是高熱量「肥仔餐」的最佳代表,甚至加劇肥胖人口,引發糖尿病,心臟病和其他嚴重疾病的罪魁禍首。然而,營養學家剛發表的統計數據則表明,全球致肥的元凶,未必是那些臭名昭彰的連鎖快餐店。你曾經以為正正經經在餐廳吃一頓飯會比較健康吧?但它們才是普羅大眾的卡路里魔王。

上班族惡夢:辦公室的禁糖令

作為成年人,若是嗜甜如命,愛吃零食狂喝汽水,假如他朝變胖身體變差,理應也是個人的事,輪不到別人干涉。但在美國一些辦公室,公司提供的小吃和飲料,全都換成無糖的健康食品,自備的甜食也被禁止「入屋」。老闆說為大家著想,下屬卻在心裡淌淚。不過是忙裡偷「甜」,這樣也要被「健康大使」剝奪?

Gloria Chung:平昌冬奧 —— 選手都在吃甚麼?

來自 92 個國家,2,925 位選手競逐韓國平昌冬季奧運會,各自需要 1,300-7,000 卡路里,不同運動的選手需要不同的餐單。除了隨隊的大廚,韓國平昌的選手村內,亦有大會餐廳,由 180 位大廚打理,每天供應 7,000 份美食,24 小時源源不絕,在網上可參看到餐廳 18 頁長的餐單,當中有泡菜、拌飯、韓式燒牛肉等,亦有平昌的名菜辣炒雞扒以及草堂嫩豆腐,讓各國選手可以不外出就試到當地美食。

一直減不了:壓力大就肚餓是甚麼道理?

為何會變肥?我們都知道大部分情況下,肥胖只有一個「數學原因」,就是攝取的卡路里大過身體消耗的能量。因此肥胖要不是吃得多及吸收多,就是運動少。這公式答案顯然不能滿足對關注體重者的好奇心 —— 從一開始,為何我們會吃得太多?英國醫學院畢業生、BBC 科普節目主持 Michael Mosley 日前在 BBC 撰文,詳細解釋為何有些人會吃得太飽:其一原因就是壓力大。除了自我控制食慾外,減壓便有機會成為控制體重的關鍵。

酮體物語:吃飯而喪命的時代

近來生酮飲食法冒起,經常被視為減肥者無所不用其極的土法。其實生酮飲食源自 1920 年代,初衷乃治療小兒癲癇,後來更被發現對糖尿病、阿茲海默症等均有療效。日本婦產科醫生書作「生酮飲食-現代人的健康救星」,講述體驗生酮療效的經驗及其研究成果,力證「酮體才是人體的基本能源」,被公認為人類主食的碳水化合物反而有害。

怎樣減糖才是治本之道?

吃得糖多身子壞,恐怕沒誰不認同。但如何讓廠商少賣高糖商品,在美國始終爭拗不斷。出動糖稅威逼,抑或循循善誘?智庫哈特森研究所高級研究員、「Stuffed: An Insider’s Look at Who’s (Really) Making America Fat.」作者 Hank Cardello 近日在「福布斯」撰文,道出美國飲食業界在這場反糖戰,如何浪費資源,並探討哪些手法才能真正推動業界銷售更健康產品。